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来源和基本特征)2

2021-05-30 05:43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二、对费希特的批判

        对费希特,黑格尔有他自己的评价。一方面他对于费希特是非常推崇的,因为他和谢林当初就是追随费希特,后来费希特有了自己的哲学,但是他自己还不知道,直到黑格尔写了一篇《论谢林和费希特哲学的差异》的文章之后,谢林读了以后突然发现,他已经不是费希特的哲学了,他已经有他自己的哲学了。黑格尔认为费希特最大的功劳就是推演了范畴,在康德那里,范畴是一个范畴表,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把它列成一个表格的形式,是一种很笨拙的形式。辩证的发展怎么能列成一个表格呢?列成一个表格就固定了,但是范畴实际上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费希特对范畴做了一种推演,把所有的范畴从范畴表上面拆下来,考察它们相互之间的一种推演的关系。从一个推出另一个,直到把所有范畴都推出来。包括时间空间,感觉经验,这些东西都变成了范畴,纳入了范畴的体系里面。全部知识学的基础都在这样一种发展过程当中体现出来。这是费希特的功劳,他是解释了概念本身的能动性和规律性。但是,黑格尔对他的批判也就是他这个自我设定的非我,有物自体的残余,而这个自我,有经验的残余。

        费希特的自我,在费希特自己看来,它是很抽象的,人人都有一个自我。所以我要建立起这个体系,我要从我这个自我开始建立起来,我相信别人也会同意,因为别人也有一个自我嘛,但是,从外人的眼光看来,费希特的这个自我,是经验的,也就是费希特本人。所以引起那么多人的反感,就是费希特这个人把我们都否定掉了,我们都成为了他的环节,他作为一个基点。所以他这个自我其实是一个经验的东西,就是费希特本人。在这个上面设定的一个自我,其实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甚至于说是唯我论,唯我论是没有人会同意的。所以这个自我设定一个非我,自我是经验式的,而非我又是一个物自体式的东西,所以在自我和非我上面,康德认为费希特并未能够讲的圆,没能够自圆其说。就是说他这个自我太狭隘了,主观的自我,必须建立客观的自我,必须建立一个客观的出发点。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来源和基本特征)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