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庙会
在我的老家,童年的时候正月初一常常会举行庙会,我那时候老爹一放完鞭炮,送走岁太爷,就算是过年了。往往是这个时候,献完老祖宗的香后,爬上床睡觉,昏昏然就到了明天了。也就迎来新年的第一件事,拜访外祖父家和“看干爹”的祭祀庙会了。
我们那边的庙不大,边上邻着一户一户的家庭,结构上充满着浓厚的80年代的气氛,一根根的木头成了屋子的梁柱,木头稍显裂痕,户户紧挨着,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老鼠缝,最末尾的一家子曾经也经营过一些的小卖铺,后来就没做营生了。那边的墙就是来点泥浆子糊,竹藤编个框,就成了竹筋黄土式建筑了。
以前我进过庙里,我的外婆会在庙后面的大灶做事,记得有一次我烧完香,外婆把一个红塑料袋交给我,要我回家拆开,我回家的时候,窟持的打开,里面放几个茶叶蛋,还有老婆饼。外婆说:“这是干爹送给你的。”好像是五显庙过生日,那时候送的。 每年的正月初一新年,家大人就要去外婆家,置换好衣服,留一些钱币——据说叫年年有余,这样也有个好兆头,去五显庙——那五个神往往我不知道他们的号名。参拜“干爹”,庙内的陈设稍显简陋,我去过的大庙,香火的旺盛程度,信徒的知名程度,有的就是几百号人,几乎全县都知道。而这个地方的香火除了过年外,稀稀拉拉的人在维持庙会的发展。抬头一块匾,裱者玻璃,用蚀刻的写法写着“琼灵宫”三个字。十几年来没变过,甚至连匾上的三个字都未经阳光而剥落原有的红,与他的宫墙反而显得突兀了。 进了堂屋,庙小,一进来就看到了五显神,我看了看,五显对五位,齐活,但是离祂们还很远,先在前的,一堵墙分割出来的侧面,两边的陈设也是神像:观音,农神,还有一两个我不知道的神,陈设在这里。中间是香炉,平时插上管理人员的香,年关将近,香炉就插满老百姓的香,有希望财运的,有希望学业的,还有平安的,我也是老百姓,求的也自然是一些俗愿。 走进更深的地方,绕开香炉,便是大堂,也就是五显大帝的神位,前面是祭坛,口头上叫供桌,两旁则是两座电子佛像塔,两座电子佛像塔侍卫侍立在两侧,尽管有两个士兵已经矗立在五显的面前。 门外,善男信女已经集聚,门内有刚插完香炉的,有烧蜡烛的,还有打钟的,敲鼓的,在外面烧纸钱的,有的人从外地来的,也有的人从附近的本家来的,来到这里不过是为了图一个平安,毕竟疫情刚过去,平安才是作为人民内心中的期盼。五显大帝也就是为此而诞生的
相传这五显大帝在天上犯了事,下凡,助人,最后被供奉,又成了一方父母神灵,受人敬仰,为人崇拜,南方的客家人都有这样的习俗。千年香火不衰,亦或许也有这样的原因吧。
往往是一方的崇拜,往往是一方人民的精神体现,像民主尊王,还是灶王爷,亦或是五显信仰,太保庙,亦或许也有这样的体现,他们往往不是道教大神,有着广泛的影响。也不像他们有一套正规的体系去崇拜。但是人们往往需要的就是实在,生老病死的人间,事业财富和幸福生活,他们往往是人们最需要的。灵魂再怎么修炼,可终归是天上。可现实中的问题,终归是口体俸禄,怎么能放弃呢?
于是,他们下凡,荡涤人间,烟火乡村。就是这样朴素的神灵,才能贴合人们的愿望,在香火中登上人民的无冕殿堂。香烟烛灰,方显大爱。
烟火之中,人群聚集,新年在无声的祈祷和鞭炮的震响中,包着祈愿,走向未知的新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