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坦克基本退完,五对轮成为永远的传奇

说起“哭穷”要资源,好像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基本是这几年的共识。比如空中的会摆出白板的歼7;而水面上的会摆出“黄水战列舰”也就是037炮艇;而陆地上的自然最拿手的是摆出俗称的“五对轮”,也就是59式中型坦克。当然五对轮不止只有59式有;比如69式轻型坦克也是五对轮。不过69式坦克很早就全部退役了,反倒是59式坦克的改进型一直用到了21世纪的20年代。只是在新年里,59式坦克包括改进型也全部退役了。只保留到了预备役或者被当做少量的试验坦克。五对轮大半个世纪的传奇终于告一段落。59式坦克,是根据最早定型装备的时间来命名,这是一种根据前苏联的T54A型坦克的实物和图纸仿制的中型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毫米线膛炮,
战斗射速7发每分钟。外置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内置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半蛋壳流线型,具有较强抗弹能力。该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尚可,重量较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方便。59式中型坦克是新兴大国装备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在1980年代以前一直是装甲兵的主战装备。一共自产了1万辆以上!绝大部分是6X7厂生产;另外某拖拉机厂还生产过500辆。上万辆的产量足够吓现代人一跳。不过前苏联和东欧国家,T54和T55坦克一共生产了5万辆!时刻准备用来横扫欧亚大陆。因此冷战时代军工生产的疯狂现代很难理解是正常的。自家生产1万辆以上,也是为对抗当时北方边境对手实战部署的上万辆坦克的现实需要。

虽然如此大的产量是被当年的苏联给“吓”出来的。但是当时的主战武器,包括56式自动步枪;59式坦克;歼6和歼7飞机;还有HQ2防空导弹。其实都是苏联同类武器的仿制版,而且生产和储备的数量都很惊人,1980年的以后才逐步有所自主改进。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都是早期国防自主化的重要成就,对当年防止世界大战,维护全球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上万辆的59式坦克,在刚刚装备的年代在全球对比中性能尚可。不过到了1970年代以后,和全球兴起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性能差距就已经很明显了。到了1980年代,在引进西方坦克技术的同时,对部分59式坦克做了改进升级,其中批量装备的就是59D型。59D安装了一门引进西方技术的105毫米线膛炮,让59坦克的直射距离从1300米左右提高到了2000米以上,可以击穿前苏联T72坦克的正面装甲。

采用了新型火控系统,首次安装了弹道计算机,光点注入式激光测距瞄准镜、光点注入式炮长微光瞄准镜及各种传感器,夜间作战距离提高到了1000米。在车体正面和炮塔前侧面安装了爆反装甲。因此59D的外形很容易和原版59区分。59D的装备总数不详,但五六百辆还是有的。到新世纪,99A、99和96A越来越多,加上15式轻坦,总数超过美俄,成为主战坦克总保有量的全球第一。退下来的59改进型,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抢手货。于是又推出了安装125炮的新型59,包括升级套装,客户一采购就是数百辆。可见物美价廉,战斗力可观的59升级版,仍然受到很多亚非国家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