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的覆灭》——泗水海战
日本海军的南方作战,与其说是寻找敌舰队厮杀,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增援登陆作战。当时,海军奉行以护送为主,决战为副的指导方针。因此,海战一般是在敌舰队向日本运输船队发动进攻时才爆发,并未专门制订进行海上扫荡的作战计划。当时,近藤中将指挥的主力舰队编制如下:战列舰2艘:“金刚”、“榛名”;重巡洋舰12艘:“爱宕”、“高雄”、”鸟海”、“熊野”、‘铃谷”、 “三隈”、“最上”、“妙高”、羽黑'、“那智”、“足柄”、”摩耶” ;轻巡洋舰7艘:“川内”、‘神通”、”鬼怒“、“长良”、“那珂”、“球磨”、“由良”以及驱逐舰40艘和潜艇15艘。
上述兵力并不是编为一体进行的,而是分为主力部队、法属印度支那部队、护卫部队、4支突击部队、空袭部队和鱼雷部队等9支部队,目的在于支援南洋登陆,而并不是一支以海上作战为主的舰队。日本在南方作战的海军部队与其对手一一美国亚洲舰队、英国远东舰队、荷兰远东舰队、澳大利亚舰队。当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被击沉后,盟国舰队中没有一艘能够和“金刚”、“榛名”这2艘战列舰相抗衡。以至于日本海军甚至没有布置金刚级战列舰的必要了,重巡洋舰就能驰骋南洋,胜任战斗任务。

作战记录
昭和17年2月26日,护卫着41艘运输船向爪哇挺进的日本海军第五舰队(拥有重巡洋舰“那智”、“羽黑”,第二及第四水雷战斗队),在泗水西北60海里处发现了出击的盟舰队——太平洋战争中首次出现的敌对双方之间的舰队海战,正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开始时,双方都显得谨慎而恐惧,只是进行远距离炮战。交战不久,盟舰队见势头不妙,首先匆匆逃遁。不一会,盟军发现日军只是小部队作战,便于傍晚时分又卷土重来。双方又进行了两个回合的炮战和鱼宵战,激战直至深夜。

28日,日本第七舰队(重巡洋舰“熊野”、”铃谷”、“三隈”、‘最上”、第五水雷战斗队)护送56艘舰船准备‘在巴达维亚地区登陆,航行途中,美国亚洲舰队的旗舰“休斯敦”、澳大利亚巡洋舰“伯斯”、荷兰驱逐舰“厄佛仙”等3艘军舰突然杀出,向被护送的日本运输船团展开了猛烈的袭击,然而,却在瞬间被日舰用大炮全部击沉。日本重巡洋舰拥有的8英寸大炮在2万米左右的距离中仍然具有极高的命中率。“ 巴达维亚海面海战”也同“泗水海战”一样,捷报飞传,大获全胜。
3月1日上午11时,日本第七舰队在爪哇海面巡航时,又发现了英国巡洋舰“厄克塞特”号、驱逐舰“英康特”号以及“教皇”号,一场海面激战显然又不可避免。见此情景,第七舰队的日舰迅速与在附近海面上的日本第三舰队的“足柄”、“妙高” 号取得了联系,将盟军逃舰包围,并施以猛烈的炮火,最后终于将3舰击沉爪哇海底。
在这三次海战中,盟舰队中除美国的4艘驱逐舰成功地突破巴厘海峡逃往澳洲以外,其他全部被击沉。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为南下进攻打开了大门。另外,在珍珠港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南云中将的机动部队(航空母舰“赤城”、“苍龙”、“飞龙”,战列舰“比睿”、金刚”、“榛名”、“雾岛”,重巡洋舰“利根"、“筑摩",轻巡洋舰“阿武隈”以及驱逐舰8艘、供应舰6艘等舰只于2月19日空袭了达尔文港之后,于2月底又杀气腾腾地出现在爪哇方面,借助其奇袭珍珠港的余威,彻底扫荡了盟军残余舰只。

九三式高爆鱼雷

在这次海战中,日本使用了九三式高爆鱼雷。这是日本海军最具威力的秘密武器,这一高爆鱼雷的使用使交战双方都大感震惊。这种秘密武器的特点是:射程远。英美鱼雷速度为32海里时,射程仅达8000米, 而九三式高爆鱼雷能达到4万米。而且,如果射程定为2万米时,九三式鱼雷速度可达50海里,并兼有鱼雷航迹隐蔽的特点。据估计,该鱼霄的威力是英美同类武器的5倍。
26日夜间12点,日本海军利用这种高燥鱼雷一举击沉了荷兰巡洋舰”德罗特“和”爪哇“、英国驱逐舰”伊勒托拉“以及荷兰驱逐舰”喀登涅“等4艘军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