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十三)
1
我们追寻的是存在物的本原和原因,很显然它们是作为“存在的”被研究的。
自然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关于一类事物的事实,也就是那种在其中包含运动和静止本原的实体,显然它既不是实践性的,也不是生产性的。
被制造的事物的“本原”存在于创造者中——或是理性、技巧,或某些能力。而在实践活动中,它是存在于实践者身上,即“意愿”。那么,“已经做完”的事情等同于“意图完成”的事情。因此,所有的事物或者是实践的,或者是生产性或理论性的。
现在,我们一定要重视“本质”和“定义”的存在方式,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方式,研究便无任何意义。
那么很明显,我们就必须要去探求自然里面的事物,并且弄明白它们是“什么”。而自然学家也应该去探索关于灵魂(把灵魂当作自然对象)的知识,灵魂在某个意义上说,它是离不开物质的。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对某一本体衍生属性的认识也会极大地促进人们对本体实质的认识:这是因为,当我们能够给出的描述与我们对某一本体的全部或大部分属性的体验相一致时,我们才最有可能说出关于该主体实质的有价值的内容;一切论证均要求以本质的定义为出发点,因此,那些不能使我们发现衍生属性的定义,或者那些甚至是无助于我们对其进行推断的定义,显然都只是空口辩论,没有实际意义的。”)
2
如果某些事物是永恒的,不可运动和不可分的,显然它的知识属于理论学科,并非物理学(物理学涉及某些可运动的事物),也不属于数学,而是先于二者的学科。
而这门第一科学(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是研究这样的事物,它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并且是不运动的。所有的原因都应该是永恒不变的,这门学术所探求的原因,就像是我们在想象中神的作用一样。
那么,有关于理论的学术就应该有三门,数学,物理学还有我们所说的神学(关于神圣事物的学说,不同于后世所说的“神学”)。因为很显然,如果真的有神存在,那么肯定是在这些事物之中的。
如果,除了自然界形成的东西之外没有实体,那么物理学将是第一科学。但如果存在一种不可动的实体,那么研究它的学科就必须属于第一哲学,而且具有普遍性,因为该实体是首先存在的。研究存在的存在也将属于这门科学,包括事物的内容及其作为存在的属性。
3
“存在”这一绝对术语有几个意思,其中一个是偶然性,另一个是真实性(“非存在”是假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属性(例如,“怎么”、质、量、地点、时间,以及“存在”可能具有的类似意义),还包括可能或实际存在。
“存在”有很多意义,对于偶然事件,不可能有科学依据。事实证明,没有任何实践的、生产的或理论学科把它作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建造房屋的人不会产生房屋的所有属性,这些属性不计其数;所建造的房子,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种快乐,对某些人是一种伤害,对某些人是有益的,简而言之,一切事物所带来的影响完全不同。
而建筑学并不旨在产生任何这些属性。同样,几何学也不研究图形的属性,以及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与“角度等于两个直角”是否不同。这种情况恰好发生,那么偶然事件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柏拉图指出,诡辩论是在讨论“非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观点是没有错的,因为诡辩家的论点主要是偶然事件。
例如“文明的”和“读书的”相同还是不同;“文明的科里斯库”和“科里斯库”是否相同,以及“是否永恒的一切都将存在”。那么便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如果一个文明的人变得有文化,那么他也必须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且已经变得文明。
所有的论证皆是如此,偶然属性显然与非存在类似,从以下这些论点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经历生成和毁灭的过程,是存在物的另一种方式,而偶然事件却不是。但就偶然事件而言,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地进一步研究它的本质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这样便可以清楚地了解,为什么没有研究它的学科。
4
在某些事物中,有些总是处于相同的状态,而且有其必然性(并非强制意义上的必然性,而是事物不可能出现其他的情况)。有些并非必然,也不是永远存在。
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偶有属性存在的原因和原理。一个事物时而发生,我们称其为“偶然”。
例如,如果在盛夏,天气寒冷,我们便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如果天气闷热,则非偶然,闷热总是时有发生,寒冷却罕见。
一个人脸色苍白是偶然事件(因为并非总是如此),但他是一个动物并非偶然。建筑师可以使人健康,这是偶然,因为这并非建筑师的本性,而是医生的本性,但建筑师恰好是医生(就是偶然)。
同样,甜品商旨在带给人们快乐,也可能做成某些有益健康的食品,这并非出自他的厨艺,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个偶然事件”,而且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他做出了食物,但绝对意义上并非如此。
其他事物中有产生它的潜能,偶然事物却没有相应的产生它的技巧或潜能。因为对于偶然发生的事情,原因也是偶然的。
既然,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直存在或者是必然,总的来说,绝大多数事情都是这样,那么偶然就必然存在。
比如,一个苍白的人并不总是文明人,但因为这件事有时会发生,所以一定是偶然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切都是必然)。因此,这种与平时不同,能够存在的质料必定是偶然事件的起因。
但没有事物是永远存在或一直存在的吗?或者有永恒的事物吗?我们稍后再探讨。
但是,没有研究偶然的学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所有的学科都是研究一直存在或大部分时间都存在的事物(要如何学习或者教授别人呢?事情必须被确定为总是或者大部分时间都会发生,例如,蜂蜜水对于发烧患者是有用的,大多数情况是适用的)。
但与普遍规律相悖的原理将无法陈述,即事情没有发生,比如“新月之日”。因为即使发生在新月出现的那一天的事,可能总是或大部分也会发生在其他日子,但偶然事件却与此相反。
到这里,我们已经陈述过偶然事件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没有相关研究它的学科。
5
显然,在生成和消灭的过程之外,存在着生成和消灭的本原和原因。否则,所有的事物都是必然的了,因为生成和存在一定有一个并非偶然的原因。
甲事情是不是会发生?如果有乙事情,甲事情就会发生,如果没有乙事情,甲事情也不会发生。而乙事情是不是会发生,还要依据丙事情。就这样一点点地从头开始推理,一点点地探寻,那么无论多久远的事情,都可以和现在发生联系。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出门,就会死于暴力;如果他感到口渴,就会出门;如果由于其他事情,就会感到口渴,等等,这样我们将一直推到现在发生的事情,或者某个过去事件。
那么,如果他感到口渴,就会出去;如果他吃辛辣的食物,就会感到口渴;这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所以他必然死亡或不会死亡。
因为过去的条件已经存在于某物中,那么一切都将是必然的。
每一个以后会发生的事情,都必然会发生。活着的人一定会死,因为在他活着的时候,与活着互为对成的死亡的组成已经来到了他的身体中。但是他是因为得病死去还是突然就死了,这是不确定的,这还和他遇到的其他的事情有关系。
现在就明白了,所有的推论有的时候就会碰到意外的事情。这样推论就得停下来,而事情一定发生的原因,就没办法探究得更深更远了,这个意外的事情就是偶然的基点。但是对于这样的意外事情,它的起始和原因,这样的推论将会以什么为终点,这个终点将属于什么,是物质(物因),是作用(极因)还是动能(动因),这些都需要详细考虑。
6
先不考虑偶然存在,因为我们之前已经充分确定了它的本质。
但是在什么意义上是真实,或者在什么意义上不是虚假,取决于结合和分离,真实和虚假同时取决于一对矛盾表述的分配。
(因为在主体和表述被结合的时候真实的事物就得到确认,然而被分离的时候就会被否定,虚假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事物的结合或分离是如何发生的,“结合”和“分离”的意思就是,它们在思想中不是连续的,而是要成为“一”,一个整体的存在。)
因为真和假并不在事物之中,就好像善是真实的,恶则本身就是虚假,它们存在于思想中。
关于简单的概念和真假的本质,甚至不存在于思想中,因此,我们必须以后再讨论关于这个意义的“存在”或“不存在”。
但既然结合和分离并不存在于思想中,而是在事物中,在这种意义上的存在不同于完整意义上的事物的存在(因为思想联结或者分离了主体的“是什么”或者它所具有的某种性质、数量或其他某种东西),有关偶然事物和真实事物我们就要在这里结束讨论了。
因为前者的原因是不确定的,而后者的原因则是思想的某种结果,而这都与剩余的存在的种相关,并不表示任何分离存在物的存在,让我们来考察作为自身的存在物的原因和本原。(在我们对这些词项的不同意义的讨论中,“存在”显然具有很多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