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怎么换到更稳定的工作?

文章首发公众号:零的笔记社
一、裁员>招聘
虽然我看到有不少博主说口罩放开以后经济会慢慢恢复,可是中小企业主恢复现金流从负转正需要时间缓冲,中小企业主在放开以后首先想到的是先把房租赚回来,而不是想着多找一个人手。
以大厂为例,腾讯明年要大力发展视频号的新闻大家看了吧?小米月底大裁员的新闻也有耳闻目睹吧?
当两个公司老总都不约而同地说出“明年要大力发展xx业务,即使把xx部门砍掉也在所不惜”的言论时,你就能感受到对于公司来说迅速找到一个可以给公司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业务是多么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公司缩减成本,主要在这两项:
人员成本:如,裁员和HC冻结
业务成本:如,销售成本和营销成本
以互联网公司为典型代表,以前公司招人多是为了站稳脚跟,一边向投资人画大饼拿融资,一边拿着投资人的钱快马加鞭拓展边疆。
但是之前中概股被打压得没钱了,拓展边疆就不再是主要任务,公司的增长曲线由成长期切换到成熟期,那么公司需要的人就不用这么多,靠“压榨”核心业务的那一班中流砥柱就能养活公司。
所以简单来说,公司的裁员顺序主要按照这样的次序进行裁员:非核心部门不赚钱业务>核心部门不赚钱业务>非核心部门赚钱业务>核心部门赚钱业务。但实际上,除非公司倒闭了,不然没有哪家公司会傻到对自家源源不断造血输血的赚钱部门痛下毒手的。
二、内需疲软
上面说的是供给端,下面再从需求端说说为什么明年的就业形势不一定好。
如果有看这几年的国内外新闻,你就会发现近年来中学课本说的“经济三大马车”基本都已经拉不动经济这座“大山”了,而且这也是为什么《内需战略纲要》会在12月中旬匆匆颁布的原因。
但是内需也不是说扩大就能扩大的,就拿这次双十一和双十二来说,我基本没有卡点抢购什么东西,要买也是在某多多上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也是这个状况。
高企的房价,收入的下跌,带来的是消费需求的下滑,两个购物狂欢节都不复往昔的疯狂,所以今年某宝的双十一双十二都不敢披露战报数据,两个商家往日最期盼的消费节就这么落寞地结束了。
企业端赚不到钱,就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为了生存只能忍痛断臂。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在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三、2023年怎么换工作
说了这么多,如果非要2023年换工作,那怎么换才能换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
首先,优先去核心部门的核心业务,去这样的部门上班基本上就是给公司造血输血的。我知道这样很难,并且我接触的大部分学员他们遇到的招聘目前都是新部门新岗位,那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明年能否切换成为赚钱的业务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其次,针对工作经验还不那么丰富的职场人来说(尤其是正在找工作的应届生宝子),即便现在找的工作不在你的职业规划列表里面,但我建议你还是投份简历试试上车再说。
因为眼下有一份什么工作比做什么重要多了,不要因为工作和大学学了这么多年本专业的东西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就觉得自己被“浪费”了,找工作从来都是市场供求关系变现的体现。如果你学的东西在就业市场得不到变现,那就说明你大学的那点东西现在市场是不需要的。
第三,不要浪费身边的社交资源,要找工作的时候不要怕丢脸,该求助的时候就找别人求助。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人而言,父母其实帮不了我们太多,自己的力量找不到好工作的时候,前辈师兄师姐永远是最好的领路人。
当然,如果是亲戚朋友让你去他们公司上班,我建议还是别去了。当你的身份需要靠自己投简历来找工作时,那么也说明你的亲戚家族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开的公司规模和实力和你能以能力范围内去到的大公司绝对是大相径庭的,去上班了也多半是在打杂而已,稳定也只是幻想中的稳定。
最后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优先保障自己的个人健康,做好防护和个人锻炼,加强个人免疫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波本零,英国硕士学姐5天上岸500强上市国企,曾经帮50多名职场新人解答职场疑惑,并服务过计算机、传媒、财会、互联网、人事、设计、工程师等10+个行业的同学做简历修改并一举拿到offer。如果你有求职问题,可以 +v:minasang180 找我,现在还可免费获取STAR法则模板。
文章首发公众号:零的笔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