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究的背面

知乎者也。
一个朋友有学究的味道。他倒不是故作姿态,而是认真。我免不了反感,因为正常的聊天总被破坏,但知道这并不坏。一次和他聊起成长环境,自己家里“人丁兴旺”,加之父亲是个耍宝高手,家里从小就热闹。他则不然,独生子,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饭毕各自去做研究,娱乐活动很少,家人间的言语谈吐也少一些。这样的成长的结果是,他在理性思维上异常敏捷,社交沟通的能力则较为薄弱,或者说,他忽略了社交与沟通。我吐槽他学究,他说:“这跟我爸比起来差远了。”
大学老师讲,一个教授参与企业项目,负责人不停改需求,教授烦了,就跟那人滔滔不绝地讲理论,讲半个小时,说:“你看,分析下来,需求实现不了的。”那人早被理论绕晕了,举手喊停:“好了好了,不要再说了。”这种学究看着迂腐,但更像生活的智慧。实不相瞒,我有时候也用此招来对付极端无理之人。学究可以看作是一个挡箭牌,和左青龙右白虎的纹身,一身肌肉块头显得凶悍一个道理。
环境紧张,做一个学究可以保全自己。记得高中班主任讲他见过一个老者,是位极圆滑的“老狐狸”,别人问他事,他回答就如云雾翻绕,让人无从下手。老人经历过疯狂的年代,且是知识分子,不练就迂腐糊涂又圆滑的本事,生存不下来。
能力逊色,也能找学究的壳子钻进去,诓骗没有学到知识的人。再者,学究与傲慢,自大,狂怒,虚荣一样,是掩饰性格缺陷的手段。逃避可耻,但有用;学究可耻,但暴露软弱更让人无法忍受。
在网上遇到一个人,姑且将其称为“学究”。我和他人分享歌曲,他说你这么听歌不对。我有些不适但还是保持耐心,接着他就搬了一套理论出来,声音频率,音域高低,分贝,告诉我要怎么听,怎么感受音乐。我物理学得并不差,想和他理论,又发现这已经被带偏了,就停止了交流。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人,你做事,他走过来,头头是道地说:“你不对劲。”你吃惊,继续听他讲,慢慢就进了他的圈地,他告诉你哪里不对劲,不对劲的原因是什么,你要怎么做才能摆脱。心智不成熟者,很容易被这样的组合拳所迷惑。如果幸运,对方只为显自己“清高”,受害者充其量是糊涂一阵子;如果不幸,那就被骗钱财,身体,家庭……
学问容易迂腐起来,如果说知识是锋利的武器,学究无非是将其用成了一把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