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超勇”、“扬威”舰的介绍与拟人人设解释

2021-03-15 21:21 作者:ACG-Researcher  | 我要投稿

清冽的海风从泰恩河掠过,带来北海上独特的气息,薄雾渐渐散去,大英帝国的纽卡斯尔军港里呈现出满目繁忙景象。岸上一队队水手、士兵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为码头旁两艘秀丽的军舰运输着补给。指挥的银笛声、搬运重物的号子声、军舰发出的悠长汽笛声,共同奏响了一曲醉人的起航之歌。人群中,有名穿着蓝色制服,腰挎军刀的年轻海军军官静静地伫立着,凝视远方的目光中透出一股深情。

一位俏丽的金发少女翩然而至,给忙碌的码头带来一丝不小的波动。周围的人们纷纷抬头观望、窃窃私语,间或有几张面孔露出会心的笑容。少女手中捧着芳香四溢的蛋糕,上面写着“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Chao Yung”(大清帝国海军——“超勇”)和一个显然是属于东方人的名字。顾不得平静一下呼吸、拭去额头的汗珠,少女走向那位年轻军官,两人的身影俨然成了纽卡斯尔这个夏天最美的风景。

——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纽卡斯尔的梦——“超勇”级撞击巡洋舰》

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超勇”、“扬威”两舰历史的简介,第二部分两舰拟人后部分设定的解释。

一、“超勇”、“扬威”两舰历史

(一)背景

中国耗银一百四十五万余两,从英国购得蚊炮船十一艘,除一艘留于广东,四艘拨交南洋,其余皆归北洋所有。连同原有的“操江”、“镇海”,北洋已有兵舰八艘。虽可稍壮声势,但任然于海防无力。南北洋滨海数千里,口岸丛错,势不能处处设防,非购买铁甲船练成数军,即难与敌决胜于大海。所购之船,炮大船轻,行驶过缓,仅能用于防护海口,不能驰驱于外洋。李鸿章尝言:“近来日本有铁甲三艘,遽敢藐视中国,耀武海滨,至有台湾之役,琉球之废。彼既挟其所有,以相凌海域,我亦当觅法,以求富强。”(王家俭,2008:《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校订版)》 )

随着1871年“蹂躏”入役皇家海军,世界海军进入了“铁甲舰”时代。但对于财政支绌的中国政府而言,与其孤注一掷购买几艘价值不菲的大型铁甲舰,不如用这笔钱来装备一批单价便宜的巡洋舰,而且依据当时英国海军舰船设计界的观点,这种价格低廉的巡洋舰理论上还是大型铁甲舰的克星。

撞击巡洋舰,中国史料称为碰船兼快船、碰快船。这类军舰的源头可以上溯至1866年意大利与奥地利爆发的利萨海战。那次海战中,奥地利舰队列成横阵(或称楔型阵、“人”字阵,中国称雁行阵),大败采取纵队的意大利舰队,从而影响了世界海军战术的走向。海战中,奥地利旗舰“斐迪南德”将意大利舰队旗舰“意大利”撞沉更是成了海军史上的经典。尽管这次撞击战术的成功运用里,夹杂着太多偶然性的因素,然而对沉寂已久的海军战术和舰船设计领域来讲,利萨海战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想,引发了关于船头对敌战术的意义、舰首方向火力的重要性,以及撞击战术价值的再认识,大转变由此开始。

撞击巡洋舰的“始作俑者”,就是因设计小船装大炮的“蚊子船”而声名鹊起的伦道尔——性价比理论的坚信者,他坚持可以建造一种小而便宜的军舰去战胜和替代昂贵的铁甲舰。

应当承认的是: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初期,对于国际上海军技术发展的走向一直保持密切关注,几乎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新技术,可谓紧追潮流。早期购买蚊子船,以及后来订造一等铁甲舰、穹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乃至自行设计建造潜水艇、舟桥船、全钢军舰皆是例子。这种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发展海军的努力,在当时亚洲国家中遥遥领先,即使在世界来讲也不稍逊色。

新锐的概念舰——撞击巡洋舰,很快就让主持北洋海防事务的李鸿章立刻产生了兴趣。当时新生的中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堪当重任,尤其是能出远海作战的新式军舰。但因为“经费太绌、议论不齐”等缘由,购买一等铁甲舰作为海军主力的计划一拖再拖,使得主持此事的李鸿章备受责难。现在突然出现了一种价格低廉,且能“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的巡洋舰,无异天赐的良机——买大型铁甲舰买不起,购2艘小巡洋舰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还能暂时堵住反对派的嘴巴。时值中俄两国交恶,面对俄国海军的挑衅,海防的重要性再度突显。经详细分析和咨询后,1879年12月9日,李鸿章委托海关总司赫德向英国军火巨头阿姆斯特朗公司洽谈订造2艘新式撞击巡洋舰。12月18日双方正式签订合同,2艘军舰总价16万英镑——低于1艘9万英镑的最初报价。

在正式向朝廷作出汇报时,李鸿章强调购买巡洋舰的重要性同时,又称中国要巩固海防“非购置铁甲等船练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表示目前购买巡洋舰只不过是为他日的铁甲舰队做准备。

(二)设计

沿袭蚊子船“小船架大炮”的设计思路,伦道尔给小小的“超勇”级军舰配备了2门大口径后膛火炮。这种由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火炮,可能是MKI型,口径10英寸,身管26倍径,炮弹重400磅,每门炮备弹100发,正常情况下最大射击仰角10度,最大射击俯角3度,有效射程8000米,在极限射击仰角15度时,射程可达12000米,威力在当时可谓相当惊人,被认为是1881年代威力最大的火炮,3000米距离上使用实心弹可以射穿14英寸厚的钢板,这可能也是伦道尔许诺这种军舰可以战胜铁甲舰的信心所在。由于这型火炮属于从地井炮发展而来的原始速射炮,带有原始的液压复进装置,因此射速较传统的架退式后膛炮为快,为2.5分钟1发。因为该型巡洋舰的吨位较小,没有采用笨重的船面旋台式炮塔,而是将2门火炮分装在军舰首尾的露炮塔里,火炮采用水压动力转动,每门炮配备10名炮手。为给炮手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以免风浪的干扰和保持舰体外观连贯避免突兀以增加隐蔽性,在露炮塔外安装了一个固定不能转动的炮廓,炮廓钢板的厚度仅有3/8英寸,分别在火炮的正前方和两侧开有较大的炮门,主炮在正前方可以获得44度的射角,在左右两侧分别获得70度的射角。

“超勇”级军舰的干舷很低,高速航行时甲板容易上浪,未免海水灌入炮台内,炮门上均装有挡板,平时关闭,作战时向上掀放到炮台顶上

“超勇”级军舰在主炮之外装备了大量中小口径火炮,用来填补舰上的火力真空。其中,4门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4.7英寸口径火炮,被安装在上层建筑内的4个拐角上,通过舱壁上的炮门向外射击,射界60度,这种火炮同样属于由地井炮发展而来的原始速射炮,身管长22倍口径,每门炮备弹200发,弹重40磅。和主炮一样,为防止海水灌入,4.7英寸炮的炮门上也使用了挡板,作战时才向上打开。此外“超勇”级后主炮附近还安装有2门诺典费尔德式(另译为诺登飞式)4管机关炮,中国史料称为四门神机连珠炮。这种由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火炮,是当时世界与哈乞开司、加特林齐名的优秀机关炮,原理是将多根炮管平行排列,通过转动把手,使各个炮管后的枪机依序击发,从而实现高速射击。火炮口径25毫米,炮身长965毫米,炮身重193公斤,炮架重117公斤,射速每分钟350发,射程2000米,274米距离上可击穿24毫米厚钢板。此外,舰上的小口径炮还有4门10管加特林机关炮,中国史料称格林炮。

作为撞击巡洋舰,“超勇”级军舰必不可少的武器是撞角。据西文档案记载,撞角位于舰首水线下11英尺处。但在今天掌握的最早的一套“超勇”级军舰图纸上,却找不到一点有撞角的迹象,据推测是因为撞角的设置增大了舰首的兴波阻力,航速受到影响,所以被迫在舰首处加了一个修形舰艏,保持军舰在平时航行时的流线完好,在作战时再拆卸这个修形舰艏,露出锋利的撞角。

最后,“超勇”级军舰还有一项特殊的武器——鱼雷兵器。也正是这件时髦的家伙,一度让伦道尔为代表的乙方伤透了脑筋,更是一再引起最为甲方的李鸿章不快乃至震怒。

由于伦道尔承诺该舰可以配属航速不低于16节的舰载鱼雷艇,被作为中间人的赫德等人添油加醋汇报给了李鸿章。但在建造过程中发现,1380吨的巡洋舰上,搭载的小艇长度最多不能超过15英尺,如果再大一些,巡洋舰就会缺少足够的挂载空间和搭载所需的剩余浮力——“超勇”级巡洋舰的干舷本来就很低,配备的大炮又很重,而且起吊放下鱼雷艇的作业也很困难。所以,舰载鱼雷艇的大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可在15英尺的小艇上又能够放得下多大的动力设备以保证16节的航速,更何况还要装上鱼雷发射管和至少1条鱼雷。由此,给“超勇”配装舰载鱼雷艇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英方在一开始没想到的是,李鸿章当初决策购买巡洋舰的一条重要原因,居然是因为看中了舰载的鱼雷艇,没想到这位念过六旬的北洋大臣竟是个鱼雷迷。尽管伦道尔用充足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不能搭载鱼雷艇,但是作为中间人的赫德实在没有勇气向李鸿章启齿,去告诉这位主持中国海军建设的实力人物,他所一心期望得到的鱼雷艇是不可能的。被逼无奈,伦道尔想出个有些儿戏的解决办法:提出用能装备杆雷的汽艇(杆雷艇)替代舰载鱼雷艇,耍起了文字游戏——反正都是雷嘛。

杆雷艇介绍:在鱼雷诞生之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大都装备了水雷,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水雷曾大显神威,受到各国海军界的重视。但水雷毕竟是固定不动的,只能被动防守,无法主动攻敌。为解决这一矛盾,英国人想出了拖雷的办法,即用钢索把水雷拖曳在舰艇的后面,或呈30度角拖曳在两侧,攻击敌舰时,先向目标高速驶去,然后突然转弯把“辫子”一甩,使水雷撞上敌舰从而达到攻击效果。然而这种做法过于冒险,此后英国人在机动汽艇(即木舢板上加装小锅炉)上进行改造,加装一根8、9米长的铁杆,首段携带水雷,平时铁杆收回在艇内,等接近敌舰时突然伸出碰撞敌舰引爆,这即是杆雷艇。“超勇”级军舰装备的杆雷艇回国后未见使用,估计更多时候是拆掉铁杆,直接用作交通艇。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加上当时出现了俄国扬言要派舰队进攻渤海湾的险恶形势,为不影响2艘巡洋舰的交接,李鸿章只好强压怒火接受。之前因相信赫德的推荐而购买蚊子船已经备受同僚攻击,现在新巡洋舰上又出现这种事情,李鸿章对赫德彻底失去了信心,认识到他不过是夸夸其谈的海军外行而已,此后中国购买新军舰也不再通过赫德了。

在世界军舰发展史上占有里程碑式地位的“超勇”级撞击巡洋舰,建成当时是世界最新式的军舰,作为体现新技术、新思想的概念舰,本身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诸如适航性差、防护薄弱、“一遇风浪则炮难取准,偶受小炮即船已洞穿”,都是“超勇”级军舰不容回避的缺陷。但这级军舰开辟了舰船领域的一个新类别,而且对英国乃至世界巡洋舰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后期英国建造的一系列出口型巡洋舰上,都能找到“超勇”级的影子。至于中国一些论著中,以“超勇”级军舰装甲单薄而认为该型舰质量低劣的评论,与批判水炮台型的蚊子船不能出大海作战一样,都是属于典型的缺乏十九世纪海军常识的局外之谈。而以当时舰龄已逾十载的“超勇”,在1894年黄海大战中的表现不佳为例,批评该型军舰质量不佳,更属没有时间观念的无稽之谈。

(三)归国

1880年12月6日,天津城外的西沽热闹非凡,停泊在此的各国军舰均悬挂满旗,鸣放礼炮,向正在缓缓出港的招商局“丰顺”号轮船致敬,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赴外接舰团启程了。此前,中国在外购买的军舰,都是花重金雇佣国外技术人员驾驶回华,为培育、锻炼自己的海军人才,也为节省经费起见,李鸿章经与赫德反复争辩,最终作出决定,派出中国自己的海军官兵前往英国,接收2艘“超勇”级军舰。

赴外接舰团组成:

北洋海防督操及记名提督:丁汝昌,

管带:林泰曾,

副管带:邓世昌,

大副:蓝建枢、李和,

二副:杨用霖,

正管轮:黎星桥、陈学书,

副管轮:王齐辰、陆保,

管队:袁培英、何桂福,

军医:江永、杨星源,

总教习:葛雷森(Capt.Glayson),

管驾:章斯敦(Johnstone),

随行的文案:池仲祐等20人,

以及经过严格挑选的来自山东荣成、文登、登州(今蓬莱)等地,原属旧式登荣水师的224名舵工、水勇、夫役。

12月10日拂晓,接舰部队抵达上海,借住在南洋水师的“驭远”号军舰。当日下午,区别各种岗位,开始定制各类的军服以及旗帜,总价5000圆,为保证不延误工期,丁汝昌要求供货商立下军令状。同时接舰部队被划成两部,分由林泰曾、杨用霖及章斯敦、邓世昌分别管理、操练。

23日,丁汝昌偕同葛雷森等先期乘法国商轮赴英,计划等验收诸事完成后,再招大部队前往,以便节省经费,这位中国海军未来的统帅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远航。留在上海的部队及一应公事,由林泰曾会同章斯顿管理。

次年的2月14日,招商局商轮“海琛”号改装一新。原有的货舱改制成住舱,可以安排300架床位。是日,接舰部队全部移居“海琛”轮,为解决“海琛”轮舵工、水手、升火等岗位人手短缺的困难,林泰曾又在沪临时添招了40人,接舰部队的水兵数量由此升为264名。20日,丁汝昌从英国发来电报,命令接舰部队出发。

1881年2月27日上午9时整,吴淞炮台鸣放大炮,声势震天,口内的南洋水师各军舰“皆升旗发炮”,“海琛”轮满载中国海军官兵拔锚远赴英伦。

经过近2个月的漫长航行,4月22日入夜,“海琛”轮在雨雪纷飞中进入英国伦敦界。当天下午,丁汝昌,在金登干(之前与赫德一并负责中英购舰事务)陪同下拜访了英国海军部,和英国海军提督凯古柏、海军部总工程师斯图尔特、军舰设计家巴纳贝进行了长时间会谈,并参观了英国最新式战舰的模型和图纸,进行了中英两国高级海军军官的第一次历史性的交流。

在此之前,先期到达的丁汝昌一行已参观了阿姆斯特朗公司,以及建造中的“超勇”、“扬威”,丁提督还兴致勃勃地亲自监督“超勇”、“扬威”舰试炮。在伦敦期间,丁汝昌受到维多利亚女王接见,并在中国使馆配合下,在英国海军界开展了一系列公关活动,好评如潮。

4月24日清晨,“海琛”轮进入泰恩河,在英国引水员导航下,到达米切尔船厂的所在地劳·沃克(Low Walker),官兵们见到了建造中的“超勇”、“扬威”。次日,从伦敦赶来的丁汝昌登上“海琛”,慰问之余,要求全体官兵“早晚站班点名”、“各执事按日办公如兵船”。4月30日,“海琛”轮抵达纽卡斯尔,驻泊于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所在地埃尔斯维克(Elswick)。

5月5日,“海琛”轮上陆续有中国水兵放假上岸,“沿途土民随观者甚众”。8日是礼拜天,气氛到了高潮,“土人集岸边观船者约千人,男女上船观者联络不绝”,许多通晓英语的中国官兵很快交上了英国朋友。海军传统深厚的英国人民,对远道而来的东方古国的年轻海军表现出异常的热情,登船参观者逐日增加,“士女来船观者日以加,甚有不相识而以物及影(照片)相赠者”。为表示欢迎,纽卡斯尔市长还特别邀请全体中国官兵观看马戏表演,整队坐车前往剧场的路上,“沿途观者肩摩肘掣,拥挤不开,土人各以手挥帽作礼”。期间时值火车发明者斯蒂文森的百岁寿诞,纽卡斯尔市政府举行大型宴会,丁汝昌、林泰曾应邀与当地官员、士绅、名人等400余人出席。席间纽卡斯尔市长和阿姆斯特朗起身祝酒,表达对中国和中国海军的良好感情,丁汝昌与林泰曾亦致祝酒词。林泰曾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发表的致辞:“我中国提督与在座诸君致谢,非独谢今日之宴也,盖谓中国员弁勇丁到此以来,受诸公及本地民人之款待为已优矣。但愿英与中国永相和睦,无忘旧好,且斯蒂文森百年寿庆,我中国官员得附盛宴,何胜荣幸,愿斯蒂文森子孙世享其泽。夫斯蒂文森创立火轮车,美利几遍各国,我中国他日用之大获其利,则中国之幸,亦诸君之幸也。”当即引起轰动,第二天当地的报纸予以全文转载。

不过如约而至的中方并没有立即获得军舰。因为遇到材料涨价、设计修改,以及罢工、鱼雷艇问题等一系列麻烦事。米切尔船厂一度想出了要把智利船上的部件拆给中国军舰用的主意。“超勇”、“扬威”的毕业受到了不少影响。而且毕业后,2艘军舰还需要进行航试,但持续的恶劣天气让航试一再延期,合同约定的春天交船日期早已过去。远在天津的李鸿章对英方没效率的工作越发不满,以致勃然大怒。整个1881年的6、7月间,赫德发往英国的电报和信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巡洋舰,“巡洋舰何时起航?”、“巡洋舰误期使李震怒,日益不耐烦。请立即把船派出,如果再拖延,恐将下令不予提货!”、“巡洋舰是否永不起航?!”

这段时间估计是在英国的购舰中间人金登干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不仅要应对大海那边赫德的催促,解释、平息赫德和李鸿章的怒气,还要面对眼前丁汝昌的脸色,以及阿姆斯特朗公司和米切尔船厂的抱怨。总算1881年的7月14、15日来到了,星期四和星期五这两天里,在中国海军军官的监督下,“超勇”、“扬威”进行了航速和射击测试,结果让所有人松了口气。离岸不远的海面上,2艘军舰在距离10.75海里的两点间各自跑了个来回,“超勇”测得轮机功率2800马力,航速16.5节,“扬威”虽然在测试途中为避开误闯进来的渔船,而一度偏离航线,然而也得到了2700马力和16节的好成绩,2舰均达到设计培养要求。27日,两艘军舰完成了最后工作,于母厂进行最后一次检修,换新鞋(更换螺旋桨)、洗身子(清洗船底)、穿新衣(油漆船身)。随后8月2日,中国接舰部队正式登舰,林泰曾、杨用霖等率领的一部接收“超勇”号,章斯敦、邓世昌率领的部队接收“扬威”号,丁汝昌及总教习葛雷森以“超勇”号为旗舰

8月2日凌晨,洋务运动领导人物曾国藩的长子,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在海军留学生监督日意格等的陪同下,从伦敦乘火车抵达纽卡斯尔。经过短暂休息,下午2时,鼓乐声中,曾纪泽亲手将三角龙旗升上“超勇”、“扬威”的旗杆,二舰礼炮齐鸣,中国龙旗第一次在英国本土飘扬。随即2艘高悬龙旗的军舰又开出港口测试大炮和航速,傍晚折返加罗斯拉克(JarowSlake)寄泊。英国海军部的总工程师海军上将豪斯顿.斯图尔特爵士、赖特以及费雷德里克.拉姆斯威尔爵士都出席了升旗仪式,并详细检查了2艘军舰,对军舰表示了高度赞扬。在这临别时刻,纽卡斯尔市长发来一封信:“纽卡斯尔市长谨向丁提督致敬,并通知他,在今天举行的市议会上,一致决定在他离开泰恩河之前向他献一份祝辞。丁提督如能见告接受这项祝辞何时方便,在他的船上抑或在市政厅举行,本市长将不胜感激。”

1881年8月9日下午1点,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号拉响汽笛,向她们的出生地做最后道别。11日下午抵达英国重要军港普利茅斯,进行礼节性拜会,并与之前赴伦敦作告别拜访的丁汝昌一行会合。12日早晨,中英两国军舰在港内互相鸣炮升旗致敬。林泰曾还特意前往留学期间实习过的英国铁甲舰拜会提督、舰长等旧友。依依惜别的纽卡斯尔市此刻又发来电报,表达“中国弁兵至为良善,在英计久与本地绅民极相得,此去各有恋恋之意”。

8月17日清晨4点,完成补给的“超勇”、“扬威”相继出港,踏上回国的路程。此后的日子里,这两艘高悬龙旗的军舰航行在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太平洋航线上,途径各国均鸣炮祝贺,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独立远洋航行。

但两舰的回国之路又并非一帆风顺,可谓充满惊险:先是进入地中海后不久,“扬威”与“超勇”失散,因缺煤在海上漂流了2昼夜,在距亚历山大港80海里的海面上待援,“超勇”得到消息后,前往寻获、接济方才脱险;继而两舰过苏伊士运河时,“扬威”的螺旋桨损坏,被迫入坞修理;进印度洋后不久,“扬威”再次发生险情,先是机器出现故障,被迫停轮修理,后来锅炉舱又着火,幸好都是有惊无险。整个航程中,丁汝昌与林泰曾、邓世昌等包括外国顾问在内的全体接舰官兵尽职尽责,虽然屡次遭遇波折,但最终保证了两舰安全驶回祖国。尤值一提的是,丁汝昌在航行中,曾亲自“批阅地图”,研究制定航线,由此也可以看出丁汝昌对于海军专业知识的钻研。

1881年10月15日下午2点,狂风暴雨中两舰驶近香港外海。当时水兵发现海面上有民船遇难,船民在木筏上挣扎呼救,“木排上坐六人随水漂浮而来”。当时正遇风暴,海况恶劣,干舷极低的“超勇”、“扬威”自身处境都很险恶,但丁汝昌仍令“超勇”停航,援救船民。林泰曾亲自指挥收放舢板,历经惊险,将6名遇难船民“拯救到船,给食更衣,医生为之调治”。下午4时,又发现有人在岛礁上呼救,“超勇”、“扬威”再次从风浪中救起4名同胞。

10月16日,李鸿章电报,令“超勇”、“扬威”编队绕行广州、福州北上,沿海宣示主权。途经广州时,李鸿章的老部下,时任两广总督张树声率粤省文武官员上舰慰问犒劳海军将士。之后又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11月18日,“超勇”、“扬威”顺利到达天津大沽,加入了创建中的北洋水师。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到港检阅军舰、慰问将士,清政府对于接舰有功的人员也分别予以嘉奖,林泰曾被任命为“超勇”舰管带,邓世昌任“扬威”舰管带。

“超勇”、“扬威”两艘新锐巡洋舰的加入,使得北洋海军的建军迈上一层新台阶。在两舰回国前,中国拥有的军舰除“扬武”等少数几艘外,大都是军民两用的炮船兼运船和一些蚊子船,战斗力相当有限。而“超勇”、“扬威”则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军舰,其武备被认为仅次于意大利的“杜里奥”级战舰和英国的“英弗莱息白”级战舰,在“致远”级和“经远”级巡洋舰回国之前,一直属于北洋海军的主力,在清末的几次重大政治、外交事件中均能看到两舰的身影。

(四)驰骋

1875年,朝鲜和日本发生“云扬号事件”,朝鲜被迫签订《江华岛条约》。当时限于海军力量薄弱,中国未予干涉。后为扭转日本势力侵入朝鲜的不利局面,李鸿章指示朝鲜和西方国家缔结条约,计划以此将列强力量引入半岛,从而达到制衡日本的目的。1882年5月7日丁汝昌率“超勇”、“扬威”护送特使马建忠前往朝鲜,辅导朝鲜政府订立《朝美修好通商条约》。6月25日,为德国与朝鲜谈判订约,丁汝昌再次率两舰前往朝鲜。

1882年7月23日,朝鲜爆发壬午兵变。起义的士兵和平民焚毁日本公使馆、杀死日本官员,攻击闵姓贵族。控制朝鲜政局的闵妃等人逃出王宫,朝鲜陷入无政府状态,太上皇大院君李昰应借机夺取了政权。日本则趁机派出“征韩军”,准备武力入侵朝鲜。为抢在日军大举进入朝鲜前平息局势,“超勇”、“扬威”2舰被派往仁川,与日本军舰并泊抗衡。

8月20日,由北洋水师护送,提督吴长庆部淮军4500人抵达朝鲜登陆。26日,中国军队进入汉城,丁汝昌、吴长庆以“煽动兵变”罪拘捕大院君李昰应,押送回中国囚禁。8月30日黎明,中国军队在汉城及周围地区大举镇压起义士兵,迅速平定了局势,消除了日本干涉朝鲜内政的口实。这是北洋创办新式海军以来的第一次对外行动,“超勇”、“扬威”2艘新式巡洋舰在朝鲜沿海游弋,无疑对日本海军是个极大的震慑,因为这2艘军舰的主炮可以轻而易举地撕开日本海军主力——二等铁甲舰“扶桑”的装甲。清政府在此次事件中,切身感受到海军这一兵种的价值,从而对海军更为青睐。

1884年,中法因越南问题再起战事,为加强福建海防力量,“超勇”、“扬威”舰由德籍洋员式百龄率领开赴上海,准备会同南洋水师的“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组成特混舰队一起南下。在沪期间,为加强火力,“超勇”、“扬威”各加装了2门从地亚士洋行领取的37毫米哈乞开司机关炮。

看到中国注意力集中于对法作战,日本再度在半岛挑起事端,唆使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政变,驱逐驻朝中国军队。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趁庆祝邮政局成立之机,刺杀亲华的禁卫大将闵泳翊,勾结日军占领王宫组织新内阁。朝鲜旧臣向中国驻朝特使袁世凯“痛哭乞师”,12月6日,朝鲜军民集结数十万“将入宫尽杀倭奴”。午后,驻朝中国军队及朝鲜士兵强行入宫,宫内日军向外射击。清军在朝鲜军民支持下发动攻势,宫内的朝鲜士兵也反戈相击,日军狼狈逃窜。为稳定局势、震慑日本,丁汝昌奉命率“超勇”、“扬威”从上海北上,偕“威远”运送淮军增兵朝鲜,平息局势。由此,这两艘新锐的巡洋舰错失了一次大展手脚的机会,如果2舰与南洋5舰组成编队南下,以当时法国远东舰队的实力而言,中国海军并非没有取胜的可能。况且“扬威”舰的舰长又是豪勇敢为的邓世昌。

1885年初,英、俄两国发生严重对抗,4月12日,英国亚洲舰队占领朝鲜巨文岛作为据点以牵制俄国。16日,丁汝昌率“超勇”、“扬威”前往巨文岛示威,与英方交涉。朝鲜政府也向英国提出抗议,英军后于1887年2月7日撤离该岛。

1887年,中国在英德两国购买的“致远”、“经远”级新式巡洋舰回国,2艘“超勇”级巡洋舰完成历史使命,从主力舰位置上退了下来,一度几乎成为练船。同年,福建船政学堂出身的黄建勋、林履中分别接任二舰管带。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平乱。“超勇”、“扬威”号和“济远”、“平远”、“威远”等北洋军舰一起担负了护送陆军前往朝鲜登陆的任务。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南阳湾外的丰岛海面偷袭中国军舰和运输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五)陨落

此时的“超勇”、“扬威”服役已达十余年,昔日世界名舰的风采早已被岁月剥蚀。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使用,2舰的舰体严重老化,“扬威”的锅炉更是已经到了报废的境地,昔日的飞毛腿几乎成了北洋主力舰中速度最慢者,连12节都跑不到了。但由于1890年以后,限于经费的紧张,北洋海军未能再购一舰一炮,元老舰“超勇”、“扬威”也只得老当益壮,奔赴战场。当年在米切尔船台上的另外一艘和“超勇”级同型的智利军舰,后被日本购得,即“筑紫”舰,此时已经退入二线服役。

1894年9月16日凌晨,北洋海军主力护送陆军往大东沟登陆,“超勇”、“扬威”随队同行。17日中午12时左右,“镇远”舰前发现日本舰队,全军起锚迎战。“超勇”级军舰的起锚吊杆由于设在前后炮房的顶部,操作极为费事,然而两舰官兵凭着高涨的士气和熟练的技术,使起锚作业很快完成。

北洋舰队首先以双纵队航行“超勇”、“扬威”作为第5小队排在队列的末尾。中午12时20分左右,经过军事会议讨论,北洋舰队变换为“犄角雁行小队阵”,迎击日本联合舰队。此即利萨海战中奥地利舰队用来打败意大利舰队的横阵,以当时北洋海军主力各舰的射击特点而言,这无疑是最实用的阵形。在纽卡斯尔诞生的同胞姊妹“超勇”、“扬威”被配置于阵形的右翼翼端,这一安排可能是考虑以此保护这两艘无防护的老式巡洋舰——因为成纵队而来的日本舰队如果要攻击处于右翼的“超、扬”,势必要从北洋舰队阵前航过,将侧面完全暴露在中国军舰舰首方向猛烈的火力下,按正常思考的人是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日本舰队在北洋海军阵前突然向左大转弯,矛头直指位于右翼末端的“超勇”、“扬威”2艘弱舰。事后,著名的《海权论》作者马汉在评论这段历史时,毫不客气地指出“日军通过清军前面后,向右翼突进。采取这种前面通过的运动法理由何在?我实在难以理解。这恐怕是为了把炮火集中敌之右翼这一最终目的,而甘冒非常之险”,认为日本舰队的此种做法“使自己舰队的侧面,暴露于舰艏向我的敌阵,实乃无谋之策”。

为充分发扬横阵的特点,以及北洋海军各舰舰首方向火力强大的优势,12点50分,在5300米距离上,中国旗舰“定远”右侧主炮台的305毫米巨炮开火,向正在通过北洋海军阵前的日舰发起攻击,黄海海战就此打响。随后中国舰队各舰陆续发炮,虽然接连有日本军舰中弹,但中国各舰火炮射速过慢,无法在短时间内给日方造成重大损伤。

5分钟后,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组成的日方第一游击队,利用其舰龄短、航速高的特点,高速运行到中国舰队右翼。距离3000米时,“吉野”上的速射炮猛烈开火,随后一游3舰也开始射击,弹雨向“超勇”、“扬威”倾泻而来。

面对新锐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处于绝对劣势的“超勇”、“扬威”舰仍拼死作战。两舰在恶劣环境里,不屈不挠地进行还击。13时08分,“超勇”、“扬威”击中“吉野”舰的后甲板,引爆了部分弹药,“吉野”顿时冒起浓烟。几乎同时,“高千穗”、“秋津洲”也先后被击中受伤,紧接着“浪速”也被命中。然而10余年前的世界名舰“超勇”、“扬威”终究敌不过已经更新换代的新式战舰。

13时20分,一颗敌弹射入早已创伤累累的“超勇”舰,引发大火,全舰顿时被浓烟笼罩。四散的火焰根本无法控制,“超勇”舰成了一团火球。日方的攻击越来越猛烈,“超勇”逐渐向右倾斜,但“犹以前部炮火发射不停”,最终于14时23分沉没。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拒绝救援,随舰同沉。

“超勇”燃起大火的同时,姊妹舰“扬威”也在日方打击下遭到重创,同样燃起了灾难性的大火。“扬威”舰管带林履中、三副曾宗巩等一面组织救火,一面继续发炮抗敌,但在日本第一游击队的轮番轰击下,伤势过重,液压系统遭到破坏,“首尾各炮,已不能动”,而“敌炮纷至”。浓烟滚滚的“扬威”最终选择驶离战场施救,拼命向大鹿岛附近的浅水区驶去。因为日本军舰吃水普遍较深,浅水区就成了中国海军天然的避风港,进了那里就意味着有生的希望。在这决定生死的航程上,高速撤离战场的“济远”号穹甲巡洋舰拦腰撞上了早已遍体鳞伤的“扬威”,而“济远”管带方伯谦又采用了不当的处置方法——高速倒车。重伤的“扬威”虽然仍在苦苦挣扎,尽管努力向浅水区航行,但终于愈行愈滞,渐不能支,舰身渐渐沉于大海管带林履中悲愤万分,毅然蹈海自尽。黄海海战后的次日,日本联合舰队重返海战场检查,发现“扬威”舰还有部分残躯没有完全沉没,于是由“千代田”号装甲巡洋舰近距离发射鱼雷将“扬威”彻底击沉。

“超勇”、“扬威”就这样消逝在了血与火的战场上,结束了短促但壮丽的一生。

 

二、拟人人设解释:

当下二次元(如pixiv站)已有部分对“超勇”、“扬威”二舰的拟人图设。较为有名的《天朝铁甲战姬》系列中也有专门对“超勇”、“扬威”二舰的人设。笔者根据史料暂时对“超勇”、“扬威”二舰进行如下人设构想:

(1)“英伦人设+中华服饰”:与伦道尔炮艇相同,“超勇”、“扬威”二舰完全由英国设计制造,中国方面只是出资采购,人设上应当是英国血统。但由于加入北洋海军,因此在服装、发饰等外观上采用中国元素。参考cv10263211

这一点遵循星泉社(星泉社-双马尾造船厂的微博_微博 https://weibo.com/6612874919/profile?is_all=1)的《天朝铁甲战姬》系列中对“超勇”、“扬威”的人设。

星泉社《天朝铁甲战姬》系列中的“超勇”人设(图片来源“萌娘百科·超勇”,网址https://zh.moegirl.org.cn/%E5%A4%A9%E6%9C%9D%E9%93%81%E7%94%B2%E6%88%98%E5%A7%AC:%E8%B6%85%E5%8B%87)

星泉社《天朝铁甲战姬》系列中的“扬威”人设

(ID:53861789)

此外“pixiv站”作者“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对“超勇”、“扬威”也采取了“英伦人设+中华服饰”人设。并且其设计特色点在于为两舰设计了两种发色:金黄发色为原生发色,代表其“血统”为英国,棕黑发色为之后“染”的发色,代表其“阵营”为中国。(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7日)

“pixiv站”作者“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主页网址: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 - pixiv https://www.pixiv.net/users/1082239)
“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对"超勇”的人物设计,其特点分为了“原生发色”与“后染发色”,分别代表“血统”与“阵营”(ID:60412892_p5;60412892_p6)

“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对"扬威”的人物设计,其特点分为了“原生发色”与“后染发色”,分别代表“血统”与“阵营”(ID:60412892_p7;60412892_p8)

值得一提的是,在舰装上,星泉社与“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对二舰主炮的设计都十分还原历史,两舰没有采用旋台式炮塔,而是将2门火炮分装在军舰首尾的露炮塔里,并在露炮塔外安装了一个固定不能转动的炮廓,分别在火炮的正前方和两侧开有较大的炮门,主炮在正前方可以获得44度的射角,在左右两侧分别获得70度的射角。

但相比较而言星泉社还原更为贴切——“超勇”“扬威”二舰的254mm主炮仅26倍径,外观上是较为“粗短”的。

(2)“介于幼女与少女身材”:“超勇”、“扬威”二舰的体量不大,标准排水量1380t,舰体长64米,拟人后身高144.6cm。“超勇”、“扬威”二舰是“铁甲舰”时代,即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一系列巡洋舰的蓝本,后续巡洋舰的在其舰体设计基础上不断增加。与佐仓千代(145cm)相当。

佐仓千代身高145cm,左一为野崎梅太郎,身高190cm(ID:46221713)

这一设定也基本遵循了星泉社所创作的《天朝铁甲战姬》系列中对“超勇”、“扬威”的人设,以及“pixiv站”作者“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对“超勇”、“扬威”的人设。

另参见本站up“进击的种子”(主页空间)视频“【盘点向】210位二次元人气女角色身高排行”BV1cy4y127q9,以及“【盘点向】220位二次元人气男角色身高排行(不仅限于人类)”BV1FU4y1x7qk,可更直观的反映“超勇”、“扬威”二舰的身高在动漫角色中的水平。

“超勇”、“扬威”的身高144.6cm,与珈百璃、五河琴里等相仿

(3)“少女年龄”:在功能上,“超勇”、“扬威”二舰可远洋作战,但体量较小并且无装甲防护,设计建造时也有大量实验性色彩。拟人设定中,在完成舰船“义务教育”后(15周岁),接受了2年的专业培训,即中专二年18岁(17周岁)毕业。对于舰船拟人的“义务教育”的设定与解释,可参见cv5670657

(4)“小舰大炮”:装备了两门10英寸(254mm)的主炮,相较于其小巧的舰体,也属于“小舰大炮”的风格。

(5)“千金小姐”:“超勇”、“扬威”二舰仅建造(培养)经费就达到了16万英镑,折合中国银53.28万两。之前8艘蚊子船的自建造(培养)费用至回国的全部费用也只有90万两白银,而且英方对这8艘蚊子船的报价“吃冤大头”的程度更大(中国耗银一百四十五万余两,从英国购得蚊炮船十一艘)。因此“蚊子船”尚属于“小家碧玉”,“超勇”、“扬威”二舰则是“千金小姐”身价。

(6)关于“撞角”

“pixiv站”作者“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对“超勇”、“扬威”的人设中设计并突出了“呆毛”,作为对原型舰中“撞角”部位的拟人化处理。对这样处理,笔者表示理解:“撞角”可视为舰船舰体的一部分,拟人后可以转化为人体的某一部位。撞角位于舰艏,拟人后位于头部较为合理;撞角形态有“突出、尖锐”感,因此设计为“尖长的且明显”的呆毛可以理解。

星泉社在《天朝铁甲战姬》系列中对“超勇”、“扬威”撞角的处理,表现为“大刀”、“长矛”这一用以肉搏的长兵器:“撞角”属于“舰船武装设备”,拟人后转化为“舰装”;而且“撞角”是舰船的“近战”武器,拟人化后转化为用以肉搏的冷兵器是合理的。

笔者支持星泉社在《天朝铁甲战姬》系列中对“超勇”、“扬威”撞角的处理思路,但具体设计为何种兵器还是可以考量的。如笔者倾向为“超勇”、“扬威”设计一副撞角形状的头盔,即将“pixiv站”作者“り いん☆お仕事募集中”与星泉社的人设思路结合:撞角为舰装,但应当装备于头部,用于近战肉搏

 

“超勇”、“扬威”二舰简历:

光绪七年七月八日(1881年8月8日)毕业,时年18岁。同年11月18日,“超勇”、“扬威”顺利到达天津大沽,加入北洋水师。

1882年,“超勇”、“扬威”19岁。

5月7日“超勇”、“扬威”护送中国特使前往朝鲜,辅导朝鲜政府订立《朝美修好通商条约》。6月25日,为德国与朝鲜谈判订约,两舰再次前往朝鲜。7月23日,朝鲜壬午兵变。“超勇”、“扬威”被派往仁川,与日本军舰并泊抗衡。

1884年,“超勇”、“扬威”21岁。

中法因越南战争,为加强福建海防力量,“超勇”、“扬威”开赴上海,准备会同南洋水师的“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组成特混舰队一起南下。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超勇”、“扬威”从上海北上,偕“威远”运送淮军增兵朝鲜,平息局势。

1885年,“超勇”、“扬威”22岁。

4月12日,英国亚洲舰队占领朝鲜巨文岛作为据点以牵制俄国。16日,“超勇”、“扬威”前往巨文岛示威,与英方交涉。朝鲜政府也向英国提出抗议,英军后于1887年2月7日撤离该岛。

1887年,“超勇”、“扬威”24岁。

“致远”、“经远”级新式巡洋舰回国,“超勇”、“扬威”主力舰位置上退下,为承担负责训练职责。

1894年(战亡),“超勇”、“扬威”31岁(终年)。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平乱。“超勇”、“扬威”号和“济远”、“平远”、“威远”等北洋军舰一起担负了护送陆军前往朝鲜登陆的任务。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南阳湾外的丰岛海面偷袭中国军舰和运输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6日凌晨,北洋海军主力护送陆军往大东沟登陆,“超勇”、“扬威”随队同行。17日中午12时左右,“镇远”舰前发现日本舰队,全军起锚迎战。12点50分,黄海海战打响。13时20分,“超勇”舰中弹起火,并于14时23分沉没。姊妹舰“扬威”也被重创起火,被迫驶离战场施救,被高速撤离战场的“济远”号撞伤,后沉没。次日,日本联合舰队重返海战场检查,“千代田”号装甲巡洋舰近距离发射鱼雷将“扬威”彻底击沉。



(2)“超勇”、“扬威”舰的介绍与拟人人设解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