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92 达尔文进化论

2023-02-09 11:4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92、达尔文进化论


  英国生物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的关于生物界物种变化发展的理论,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领域中长期存在着生物进化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根本对立和斗争。十八世纪中叶,存在着以布丰为代表的进化论同以林奈为代表的“神创论”的斗争,十九世纪初,存在着以拉马克为代表的进化论同以居维叶为代表的“激变论”的斗争。但进化论还没有取得胜利。达尔文在总结环球科学考察和人工培养动植物的实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当时的科学成果,于一八五九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对整个生物界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宣布了进化论的胜利,使人们对生物界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

  达尔文指出,生物界本身具有悠久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现有各种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是人们通过长期的选择和培育,由野生的动植物演变而来的。今天自然界中品种繁多的生物种类,是由少数简单的原始生物,经过几十万万年的变化发展而成的,甚至人类也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他认为物种自然形成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生物普遍具有变异现象和惊人的繁殖能力,但真正能够长大、成熟和传留后代的却属少数。这是因为每一个幼体都有力争生存和发育成长的趋势,而自然界又有很多抑制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如空间和食料等。因此必然引起生物的生存斗争,不仅表现为直接的肉体搏斗或吞噬,如强克弱,大吃小等;还表现为植物争取空间和日光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凡是具有对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那些个体,最有可能生存下来,达到成熟和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如果这类变异在同一物种的许多后代中连续被遗传,就能因逐代积累而巩固和加强,成为这一物种的新的特性。而那些不具有对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个体,则往往在生存斗争中死去,并且逐渐消失,这叫做“不适者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物种就是通过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而发生变化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有机体从少数简单形态到各种各样复杂形态,一直到人和人类精神的产生,都是自然的产物,都是经过长期发展的结果,都包含着既互相对立、互相斗争,又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它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力地驳斥了物种不变论和目的论,使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1]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列宁说:“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2]

  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有它的缺点和错误,主要是片面夸大了“自然选择”在有机体进化中的作用,把它看成物种变异的唯一原因,甚至否认物种进化有内在的和必然的发展规律,并在某些方面盲目地接受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反动影响,如强调繁殖过度而引起生存斗争。这一错误后来被敌人利用,强加于社会,提出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弱小民族效劳。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131页。

[2] 《列宁全集》第一卷122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92 达尔文进化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