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某地块安置小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多媒体汇报文案)

2021-04-30 21:41 作者:郑楠建筑师  | 我要投稿

某地块安置小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多媒体汇报文案)

 

 

机遇与挑战

随着城市版图的快速扩张,拆迁与安置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与话题,安置房在城市更新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某地块安置小区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x区域北侧,北靠桑海北外环大道,西临章坪路,这里青山绿水,一片祥和之地。为完善新区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居民安置问题,xxx地块项目应运而生。由于项目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从整个城市战略的角度,对小区设计提出了不少调整,希望能成为xx新区安置性住房建设新的典范。

本项目用地为规整长方形用地,西侧临章坪路,南侧、东侧临住宅用地。北侧临桑海外环北路,尚在建设之中。现状基地北部主要为零星分散的村庄,南部少量居住、公共设施相连接,整个区域仍处在初步开发的阶段。  

场地坡度较为平缓,场地环境良好。整体坡度走势为南低北高,西高东低。西北面为一堆积土坡,场地内有少量水塘。

北侧为城市主干道桑海外环北路,与项目之间有城市绿地,不建议开设机动车出入口,西侧临章坪路,可以开设出入口,但临街面较小,容易造成人车拥堵,未来需要在设计上作出一定应对措施。

整个场地呈狭长型平均宽度处仅81m,南面18层住宅,导则日照原因只能后退用地红线20m布置建筑,从容积率上推算,整个小区应为高层住宅区,需要消防扑救场地,因此真正能布置建筑的宽度非常有限。

项目愿景

我们的灵感源自居住者本身的文化氛围,即中国人最本质的文化需求,利用现代技术创造一个适合安置居民的住宅小区,具有中国人特质的空间,同时,它又是一个现代的居住空间,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平衡的现代生活方式的机会。

  独特的融合居住、交往、生活模式,通过绿地和游廊相连的户外园林广场,能使人或回归自然,或陷入遐想沉思。创造一个仿佛置身园林生活的舒适意境。打造令居民法子内心认同的整体空间环境。最具中国人居住特质的生活空间,无外乎院落,人们在院落中行走,交谈,静默,所面对的无外乎观景。

设计生成的过程

根据规划条件,日照要求,建筑实际摆放最大宽度仅50m.无法摆两排住宅。

 由于规范及任务书要求,建筑面宽不得超过70m,建筑高度不得超过54m.导致仅摆一排三栋18层的建筑,无法满足容积率要求。

通过错位布置刚好,可以将用地长度进一步充分利用,多摆出一栋18层住宅,满足容积率要求。北侧长度略微大于南侧长度,因此,在错位布置时,将建筑沿北侧布置可以更多利用场地长度。

通过建筑错位布置的方式,对场地宽度最大利用,这样也获得了城市城市界面的舒展,不至于过于拥堵。

入口退出广场界面,保证城市街道的宽敞,大门与机动车道结合设计,形成入口即分流,保证地上人行的最大安全。

利用风雨连廊形成低层次的院落围合空间,在高层建筑中形成低层宜人的院落空间。利用环形跑道将中心广场围出,形成中央绿地开放空间。

 面向城市,形成开放空间,或为入口广场,或为城市形象的展示面,不致过于拥堵。

 利用风雨连廊和环形跑道将各个组团的绿地园林景观串联起来,在局促的场地内强调其纵深景观的延续。

所有户型均有一个良好的日照条件。

 项目亮点

对城市友好的开放社区

 入口退出广场界面,保证城市街道的宽敞,大门与机动车道结合设计,形成入口即分流,保证地上人行的最大安全。

 通过建筑错位布置的方式,对场地宽度最大利用,这样也获得了城市城市界面的舒展,不至于过于拥堵。

通过内向造园创造大尺度园林,塑造园林里的生活,利用大门、风雨连廊、矮墙,围合出或静谧、或开放的的不同庭院园林,感受。安置居民在回家路上体验到丰富不同园林景观。

老、中、青三代共享型社区环境

在本项目设计中,同时关注到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居民对景观园林的需求差异,中老年人偏爱安静、休闲的交往空间,青年喜欢开放、运动空间,儿童则喜欢玩耍、嬉戏空间。在用地中分别对此类空间作出一一应对。

尊重当地百姓习俗习惯、注重安置对象生活习惯的诉求

 我们在设计中考虑设置怡夏庭这样围合感、界定感比较强的回廊,其目的是在园区考虑设置文化活动、红白事馆等安置居民的特定生活、习俗需求。

均好性的设计策略

 作为安置小区与其他住宅小区有区别的一点,就是它的均好性,无论是外部景观,还是户型设计均应该做到这一点,以保证居民分配时的公平公正。

景观的均好性,即绿地景观在小区内部尽量均匀分布,以满足各个楼栋的景观视觉需求。

从户型上看均好性设计,主要体现在保证所有户型均有良好的日照,保证所有的户型的房间格局均是方正,开阔,边户与中间户略有差异,但各有特色,如边户通风较好,中间户则三个居住空间均为向阳采光。

精细化的立面策略

从国家大的发展层面看,未来安置小区的品质会越来越好,但同样也应该厉行节约,精细化设计立面材料,保证在每一种材料尽量用在必要的位置,简而言之,即好钢化在刀刃上。

高层在保证整体的品质前提下,以真石漆墙面为主,阳台飘板采用金属漆。阳台栏杆采用玻璃栏杆,尽量少采用飘窗,一方面减少造价,一方面因其对节能极为不利且易造成墙面渗水等问题。

大门入口作为居民每日必经之路,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都应该精细化设计,可以利用小空间对小区品质形成效益最大化的提升。

建筑空间—架空层灰空间的利用与景观的有机结合

 在此处设计架空层可以将消防扑救场地设在南侧无法利用的空地,保证中心景观步行环境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小区景观透过架空层,有一定的景观渗透,这一点在场地局促的项目用地中尤为重要。

 

景观设计

此外,在景观组团设计上,xxx地块共打造了四大景观组团,进门中轴对称的叠水院、中心草坪景观,北侧的怡夏庭、东北角的儿童乐园,以及3个不同的自然式植物组团。

即使四季更替,也能春暖花开、夏有木胜、秋色宜人、冬有暖阳。

慢行跑道、分阶段儿童活动场地,景观户外客厅、老人活动场地等功能区布局合理,老人、家长在照看小孩时,同时有自己舒适的活动区域,动线流畅。

小区楼幢特别设置了超高架空层,呈现出多功能人性化的生活社区。

走进宽敞明亮迎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富于中式意境的海上升明月屏风,这只是序曲,沿着风雨连廊,贯彻小区四大景观节点,赫然来到一片充满绿意的世界,移步换景,从叠水庭到迎春园,从怡夏庭到中心景观漫步道,最后是儿童天地。

为了保证自然,景观设计依照造景原则,使花木风景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在绿化种植培植上,根据南昌的气候特点,在营造绿色景观效果的同时进而体现品种多样化。

“总体上景观做到了以下3点:树木多,草坪少,常绿树种比例较高;高大植物和低矮灌木结合,层次很丰富;保持植物的自然状态。”

小区里还设计了多个公共区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性划分空间功能。

这片几百平米见方的绿地平时可作为门球场,爷爷奶奶们尽情舒筋展骨,度过颐乐时光。蓝黄相间的儿童天地,设有滑梯、秋千、攀岩等设施,可以想象交付当天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的场景。小区地面道路宽敞,人行步道把各个景观、设施组团串连在一起。

最后,我们坚持认为,一个好的园区,对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文明程度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正从农民向城市居民转换的相对特殊的群体,通过高品质安置房的载体,改变他们的生活观念、审美观念等,从而提高整体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城市的文明水平。

我们希望,在如火如荼的城市更新中,安置房也能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PS:

黑色字体的那一段有一点歧视或者偏见的意味,第一次放多媒体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到了,后来改成这样:最后,我们坚持认为,一个好的园区,对整个城市与社会、所有居民的健康与幸福感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以高品质安置房为载体,让广大住户感受到传统文化生活的意趣与审美,在繁忙的工作后,回家后获得心理上的放松与慰藉,从而提高整体居民的幸福感受和城市的文明水平。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读出来自己品一下,有时候称谓很能让你感觉到某种不一样的情绪。

某地块安置小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多媒体汇报文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