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蜗居》:宋思明为什么会爱上海藻?(一)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周末看剧,又重新把《蜗居》翻了出来。看着运筹帷幄不动如山的宋思明就很好奇:
是什么魔力让宋思明义无反顾的爱上郭海藻?
并最终在郭海藻的簇拥下走向了灭亡?
《蜗居》这部剧我看了很多遍,
关于宋思明的这个疑问我也想过很多次。

最早的时候觉得是“好色”,毕竟海藻年轻又漂亮,睿智如宋思明也绕不开“色字头上一把刀”的梗,
而后的时候觉得是“初恋情节”,毕竟海藻长得像宋思明大学时候的女神“小白兔”,宋思明也没绕出朱砂痣白月光的坑,为自己的事后满足买了单。
再后面的时候觉得是“权力欲作怪”,毕竟认识海藻之前的宋思明是隐晦的享受着权利的快感,结识海藻之后的宋思明完完全全的放下了担忧,正大光明的享受起了特权的便利。
而今再看,
突然感觉有点觉得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
真的有点道理。

怎么说呢?
先说之前几个觉得的逻辑问题吧。
如若是“好色”,以宋思明的权利地位,女色不是什么奢侈品,他和妻子说和海藻是逢场作戏的时候,他的妻子显得极为淡定。所以可见,在他的那个社会圈层中,年轻漂亮的女性和宠物狗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想要,就可以有。
如若是“初恋情节”,那宋思明会像感叹于年轻时没有参与到女儿成长中一样,疯狂带着海藻做年轻时想要和女神做的事。但显然也没有,剧中并没有狗血的一起去图书馆和看展逛公园一类的桥段。

如若是“权力欲作怪”,从宋思明带着海藻去吃“山药粥”“住别墅”和请各种“熟人”解决海藻姐姐姐夫那些问题来看,宋思明并非是第一次动用这些资源,享受这些服务,谈不上说是因为和海藻之后,才意识到了权力的快感。
自始至终,宋思明都很清楚,只要他想,他就可以。借用剧中的一句话:在江洲,我看谁敢歧视这个孩子?
所以以前的几点结论都不对。
那宋思明是因为什么爱上的海藻呢?
又为什么会因为海藻而令自己
和自己的权利帝国走向了灭亡?

很简单。
用宋太太的话说,她太了解宋思明,宋思明太聪明,聪明到每个人都只是他的一个棋子,他的眼中只有他自己。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私,更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傲,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自信,一种通过无数次实证建立起的自信心。是宋思明用江洲权利帝国给自己建立起的自信基础,他自认为就是江州的王,把所有人都玩弄在股掌之中。

所以宋思明为什么会爱上海藻?
因为宋思明觉得自己可以试着去爱一下海藻。
怎么理解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
聪明,且已经用现实成就证明了自己的人的内心。
宋思明的聪明不用赘述,用剧中的台词来说:宋思明觉得自己就是一台电脑,他可以清楚的记得每一位退休领导的生日,退休的时间,并准备好合乎这些老领导身份地位的礼物,嘱咐领导前往拜访。

而这种聪明和自信的背后,
则是极其强大的掌控欲。
宋思明无论是在日常的江洲秘书工作中,还是私下权利帝国的“大哥”位置上,他都是一幅指点江山的模样。为每个人安排好下一步需要做的事,为每件事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永远超前一步,也永远正确。
他用他的预判和布局征服了每一个跟随他的人,无论是权利帝国中的官吏,还是天正集团的那些商人。宋思明看待他们,就如同宋太太说的,如视棋子,不存在一丝的平视。
而这种掌控欲最大的问题就是,
乏味,极其的乏味和无聊。

宋思明构建起的这个权利帝国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位置和位置间的合作都有其逻辑。宋思明就像一个运维管理员,大多数时候只需要冷冷的看着系统运转就好了,做好长远的布局和应对偶尔出现的问题。
但不管是布局还是问题,都是小概率事件,发生极少。宋思明自己又没有什么爱好,不管是吃喝嫖赌还是钓鱼绘画,宋思明的生活极其的乏味可陈。剧中唯一从他嘴中说出的爱好,大概就是和孙书记最后对话中的:鉴宝。
所以宋思明的生活,
在强大掌控欲和掌控力之下,是极其的无聊。

而聪明人,
最怕的就是无聊,
更怕的是要挑战下自己。
所以宋思明一直在找无聊之中的有趣,
在找可控制下的不可控性。
郭海藻,就是宋思明找到的不可控性,也才有了剧中的台词:宋思明不知道这个小妖精到底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小妖精什么时候会打电话给自己,仿佛她就像消失了一样,让宋思明百爪挠心。
所以这种不可控性给宋思明的生活注入了一剂毒品,让宋思明在找到了不可控性冲淡了自己的无聊,给自己带来了活着的感觉之外,也彻彻底底的改变了自己生活的节奏。
而体系为什么叫做体系,就是因为稳定而有秩序,才能够无懈可击,才能够让宋思明的权利帝国这么多年都没有让孙书记找到一丝的漏洞。

而体系又建立在宋思明强大的掌控力之下,建立在他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长远布局和解决问题的微操之上。
当宋思明被海藻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体力的时候,宋思明的掌控力开始下滑,他开始不知道谢行长到底挪了多少公款去炒美股。他开始不知道陈寺福是怎么解决拆迁问题的。
他开始不知道应对陈寺福这种不靠谱的小弟时应当做好怎样的备选方案。他甚至与开始喜欢上海藻那不稳定的价值观和忘乎所以提出要求带来的不可控下,自己一点一点解决问题而获得的廉价肯定。
这种宋思明近乎于给自己洗脑性的对不可控性的追求,以及把不可控变成可控的病态爱好,使得宋思明对海藻的兴趣日渐加深。
以至于他对海藻及海藻身边的郭家体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超过了对自己“宋秘书权利帝国”的关注。也才有了剧中胖兄弟说的:现在想找你都找不到你,天天都不知道你在忙什么了。

权利属于,你不抓住,就会有人抓住的东西。
所以宋思明在沉浸于海藻体系中的时候,权利帝国就开始崩溃,谢行长开始挪用公款炒美股,缺口20个亿。陈寺福为了200万的房子,弄出一条人命,拖慢了项目的落地。
老同学中被策反成了反贪斗士,他一点没有发觉。甚至于专案组都开始逐一调查下面人对于宋秘书的评价这么敏感的事情,他都没有反应。
所以,宋思明的结局也就可以预见。
千里之堤自然不会是溃于一场大雨,而是崩塌于大雨前的蚁穴,更是崩塌于看坝人的玩忽职守。

因此,从没有什么魔力让宋思明爱上郭海藻,宋思明会爱上郭海藻,完全是他自己性格在作怪,就像一个赛车手明明知道上200码会出现意外,但是190码的速度他已经驾轻就熟了,他太想试试200码的赛道是什么感觉?
他太想再体验一次那种自己掌控不了的东西最终被自己征服,被自己掌控的感觉了。所以,他义无反顾的开上了200码的赛道。没有郭海藻,还会有李海藻,还会有王海藻,海藻是诱因,但宋思明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能击败聪明人的只有聪明人自己,因为他不想犯错,他就不会犯错,他如果犯错了,那一定是他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在新诱惑面前控制住自己,想试试自己到底有没有可能会犯错,甚至于早就做好了即便犯错,自己应该怎么纠错的准备。
只是可惜,通常当他们开上200码赛道的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人,毕竟不是机器。人算,终究也算到万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