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强2020年演讲完整版】一个半小时 浙江杭州2020.10 主题:创新

2022-01-19 23:49 作者:新晋30岁魔法师  | 我要投稿


06:11


制造业(看得见的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材料是根本,我们现在太注重存钱的、倒钱的、放利息的、放高利贷的所谓金融运作,我告诉你,一击即垮。大家知道,日本因为光刻胶,就可以让韩国趴下,那不是你银行倒的问题,也不是你支付方式革命的问题,哦大家不去商店了,就认为这个社会进步了,这是错的。现在也有很多80岁教授用不来支付宝微信,难道你就说他是原始人吗?没读过书的人都能用支付宝,难道你就能说他很有知识?不懂得人类社会文明是以什么为标志的,我们永远掌握不到科技的关键。

观点总结:工具的变革充其量只是为人类带来更多便捷,但并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09:19


知识和技术交织在一起,“工匠精神”不是退步到手工,

而是一种认真的状态,没有知识的创新不可能有技术创新,我们错误的以为可以利用信息革命了,信息是革命的标志,但是不能舍本逐末,要关注内在的、本质的东西。中国对信息的利用和大学信息化建设世界第一,但是带来了其他第一了吗?



12:14


卡脖子的事,80%都是材料、制造、工程,没有谁说卡脖子卡到支付方式。我们太求享乐了,以为“点一个什么东西能得到”就现代化了。信息工作是很重要,但是衡量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不要走偏了。不是说一个学校网课开的多就现代化了。

中央为何这么重视卡脖子问题,靠一个支付宝、一个微信就能解决了那还有什么卡脖子问题?我们也不要学了,网上上课就能培养出世界拔尖人才了。问题出在哪?不是砸钱少。美国教授和大学没有中国的有钱(但照样能培养出世界顶尖人才)。


制度优越性:别太信资本主义,为啥没有中国道路创新来得快?美国为啥修不成高铁?一个钉子户讨论十年,再来一个又讨论十年(过度宣扬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弊端),某些时候国家意志做科学也是不得了的事。不说了,再说要和谐了。

国家意志和个体自由之间的取舍问题)


32:38


科技没国界?


45:26


中国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越了本专业(并不是说英语不重要不用学,而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屠呦呦假如是活在当下北京的一名五岁女孩,五岁学钢琴,六岁学外语,考进大学用三分之一左右时间去对付GRE、托福,她的药理化学、有机化学还能支撑她搞出青X蒿X素X吗?

日本得诺奖的教授也没几个口语好的,基本讲的不好,好在哪里,阅读和写作能力特别强,英语单词比我们掌握的多,但是口语比不过中国任何大学生。不要以为孩子上了双语幼儿园会说英语就沾沾自喜,对于非英语专业的人来说,它就是交流的手段。

真正让别人敬重敬畏你的是你强大的专业能力和成就。而非卖弄。


大力加强学龄前教育

中国教育出了问题,充满自相矛盾和种种违反人类发展规律之处。


为何中学时代各种国际奥赛获奖,干掉其他国家的孩子,成年就不行了呢?

重点谈谈中国男人,中国男人在小男孩时没有玩,不允许玩,被别人玩,上大学后一旦没有了束缚就开始放飞自我。

还有什么比失去孩子更悲惨的。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去追求这些干什么?

国外教育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在孩子幼年和发育期尊重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尽情的玩,到十八岁一上大学,玩够了,开始学习了。读书认真,做事投入,对女性同胞处处尊重。

中国现在的状况正好相反。


感悟:对这点感受尤为深刻,有多少中国孩子在大学荒废青春。

在该释放天性放飞自我的年纪,一直被压抑,强行被同一个标准衡量,导致的后果就是报复性反弹,典型的就是大学荒废,到了大三幡然悔悟,浪子回头,开始奋发图强,有的考研成功后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没考上的,只能告别学生时代,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社会的毒打,在得跌跌撞撞中变成一个畏手畏脚碌碌无为的大人。继续求学的,研究生毕业后面临就业、成家立业等一系列问题,压力与日俱增,中国单身群体达到了四亿,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婚不育,表面上看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但依我看,实际和青少年时受到的压抑密切相关,很多人不婚的理由是怕失去自由、还没玩够、怕承担不起责任……这种种,某种程度上都是青少年时期过分压抑后,一旦经济独立后加倍去补偿的心理的表现。



中国孩子假期疯狂补习的时候欧美日本的孩子在运动,在进行体能和素质训练。真打起仗怎么办?现在的汉奸真的比38年少吗?不是你当不当的问题,你的体力意志不行啊,你读了点书算什么。


中国小孩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死在起跑线上。

高三学生高考前夕撕书扔书场景的背后。被应试伤透了,基本证明根本没有原始的创新欲望。


超强灌输知识极大挫伤了孩子们探求知识的能力。



59:31


从旅游习惯看文化基因:我们的文化公园逐渐变成游乐园,背后反应的是贪图享乐,家乡从小娇纵孩子,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实际是害了他们,这样长大的孩子很难成才,不够独立,缺乏意志力和耐力。

学校门口的天桥没人走,改成地下通道就有人走了。

做事的第一步决定了他的未来。凡是第一步轻松的中国人都喜欢选,凡是第一步付出的中国人都回避。

看起来付出的总能量一样,但实际不一样,凡是第一步选择艰辛的人,走到平地觉得舒坦,再走下坡觉得特值。舒服的人,当他付出时就感觉得到的被剥夺了,给他带来的是沮丧懊悔,所以一个民族的教育,尤其是高科技创新,研究生教育,老师更应该剑会学生付出,但是很遗憾,博导指导论文时,还没做就教育学生找一个最简洁的办法,既然国外花了十几年时间,你怎么可以简洁呢。你用简单的劳动很少的付出就想获得跟别人一样的成果,可能吗。


没有一个科学家不为科学献身能做出巨大成就的。


01:05:27




通识教育是造就大师之路。袁隆平拉小提琴,马克思工作之余做数学题放松。现在的问题是,全盘否定苏联模式,照搬西方模式。

专业教育也是造就大师之路。清北的学生毕业后人家不看专业,凭借学校的招牌就能让人高看一眼。但普通大学的学生,专业能力就是安身立命之本。


01:10:01



先宽后专。我国当前基本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的,大学啥都学,研究生深耕一个领域。但是很多人读到硕博还是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问题出在哪里?

大一必须解决数学外语这些基础知识。



01:13:11



以医生为例,全科大夫是医院最没水平的,站在门口分诊。有水平的是专科医生。

复合的理解:是一整个社会或者组织中杰出的人的复合,而不是一个人什么都会,万金油。



01:14:07


肤浅的理解创业,以为学生来公司就是创业。

更应该强调通过创业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坚韧不拔,不怕艰苦,甘当助手。


经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后半句,不先当士兵的人永远当不了将军。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不愿打杂,不愿做最基础的工作,不愿下基层,不愿去车间锻炼哪怕那是必要的,觉得是大材小用,觉得自己被埋没,心态浮躁,眼高于顶。















【郑强2020年演讲完整版】一个半小时 浙江杭州2020.10 主题:创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