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伤寒类证:霍乱。霍乱者,夏秋之月,食寒饮冷,而外感风寒者也。时令则热
《伤寒悬解》伤寒类证:霍乱。霍乱者,夏秋之月,食寒饮冷,而外感风寒者也。时令则热,而病因则寒,故仲景立法,则主理中。此与太阳阳明合病之呕利,证同而气异。其外有风寒,内有水邪,中气紊乱,胃逆脾陷,则一也,而彼则热郁而莫泄,此则寒郁而莫容,气不同也。其与三阴之吐利,气同而因异。其俱属里寒,则一也,而彼缘脏气之自动,此缘饮食之郁发,因不同也。究之饮食之寒冷,得伤其脏气,总以其里阳之虚,是又其不同而同者也。 1 霍乱者,夏秋之月,食寒饮冷而伤内,风寒之邪而伤外,表里伤寒,中气失政,升降失常,中气紊乱,脾陷胃逆,而上吐下泄也。内伤食寒,外伤天寒,同时感发,脾陷胃逆,不能升降,四象不枢,而气机逆乱也。 霍乱一: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是名霍乱。 食寒饮冷,水谷不消,外感风寒,则病霍乱。脾胃以消化为能,水谷消化,旧者下传而新者继入,中气运转,故吐利不作。水谷不消,在上脘者,则胃逆而为吐,在下脘者,则脾陷而为利。或吐或利,不并作也,若风寒外束,经迫腑郁,则未消之饮食,不能容受,于是吐利俱作。盖胃本下降,今上逆而为吐,脾本上升,今下陷而为利,是中气忽然而紊乱也,故名曰霍乱。 1 病有霍乱者,何为霍乱,作何证状?答曰;食寒饮冷伤于内,水谷不消,外感风寒而表病,内外俱伤,经迫其腑,中气紊乱,表里不通,上下不交,四象不枢,水谷不消,在上脘者胃逆而为呕,在下脘者脾陷而为利。或吐或利,不并作也,若风寒外束经迫腑郁,则未消之食,不能容受,于是吐利俱作。盖胃本下降,今上逆而为吐,脾本上升,今下陷而为利,是中气忽然紊乱也,故名霍乱也。 2 感于夏秋之月,饮食寒冷而伤内,风寒之邪而伤外,内伤外感,同时伤寒,气行成乱,呕吐而利,是为霍乱。总之病霍乱,巧不巧的事。内外俱伤同时感发。(现代会不会也理解为肠胃型感冒) 霍乱二: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利止复更发热也。 表寒外束,故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利止发热者,表里寒盛,经阳郁遏也。 1 发热头疼,身疼恶寒,是表寒外伤,吐利者,是食寒饮冷,脾胃内伤,表里俱伤,气行成乱,此名霍乱,自吐下也,利止者中气渐复,表寒不解,则经阳郁遏,更复发热也。 霍乱三: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脉微涩者,中气凝滞而不转也。此本是霍乱,今者乃是伤寒,却四五日之久,方至阴经。伤寒转入三阴之经,必利。若本先呕而后下利者,是转入阴经之吐利,不可以霍乱之法妄治也。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下利者,此不入三阴而传入阳明也,大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十二日则六经俱尽故也。 此借伤寒,以辨霍乱。 1 伤寒,脉微涩者,中气凝滞而不转也。本是霍乱,今却是伤寒,伤寒传经,一日一经,故四五日之久,方至阴经,伤寒病,四五日传入三阴之经,必见下利。若本先呕而后下利者,是伤寒四五日转入阴经之利,伤寒之先呕后利,不可以霍乱之法而妄治也。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下利者,是四五日未传三阴之经,而转入阳明也。伤寒之病,转属阳明,大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十二日则经六经俱尽故也。十三日复过阳明,则病愈也。 2 此条是以伤寒而辩霍乱。伤寒之呕利,区别于霍乱之呕利。伤寒之先呕,四五日传入三阴之经时,必见下利。霍乱之呕利,是或呕或利,不并作也。故伤寒之病以六经论治,不可以用霍乱之法而妄治。 论:霍乱之病,毕竟是有表证。表即为六经之太阳,故霍乱之病与伤寒六经之病,必须明辩。是霍乱之本病,还是伤寒之本病。还是霍乱之病由表证,而变为伤寒六经病。 伤寒,其脉微涩者,此是霍乱,中气凝滞而不转也。 其脉微涩者,若是伤寒六经,四五日传入三阴,则为阳微阴弦,阳微阴涩也。 霍乱四: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阳明初证,亦有下利呕吐之条,甚似霍乱。但阳明下利后,大便当硬,便硬能食者,六日经尽自愈。若今更不能食,六日经毕不愈,到后一经中,颇能食,是初经不能食,复过一经能食也。如此则十二日后经亦尽,十三日,过后经之一日,必当愈。若不愈者,此不属阳明也。此亦借伤寒以辨霍乱。 1 太阳之经,郁其阳明胃腑,二阳合病,胃腑不容,也有下利呕吐之条,有表里证,甚似霍乱。但阳明下利后,大便当硬,便硬能食者,六日经尽自愈。今反不能食,六日经尽不愈,到后一经中,是复过六经,十二日复过阳明之经,颇能食,故过之一日当愈,此即是十三日当愈之义。不愈者,不属阳明。 2 此也是借伤寒,以辩霍乱。伤寒六经,一日一经,复过一经,是六日之后,复过阳明之经。十二日复过阳明,阳明当令,阳旺能食,故过之一日,十三日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