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登陆火星前,最好先建一个500吨级的火星空间站!

火星登陆和返回的整体难度并不比月球大太多。火星的好处是有大气,仅仅这一点就可以用降落伞直接一个猛子扎进去。陆续开伞,最后用一个气垫着陆,这样就省了很大一块燃料。而在软着陆月球方面,最消耗燃料的部分就是登月器的反推过程,几乎要消耗任何登月器自重起码一半的燃料。而且这个过程对控制的要求极高。很多想软着陆月球的国家也基本是在这个阶段翻船的。而就算是当今美俄的航天技术,也不敢确保现在去登陆月球,每次都能像嫦娥系列一样百分百成功。而对着陆火星来说,只要角度选不错,降落伞准时打开,那么基本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火星的上升难度肯定是大于月球。第一在于因为有大气,上升体必须有一定的防热减阻设计,不能像月球上升器一样外形方头方脑就可以直接起飞。

另外就是火星的入轨速度是月球的2倍还多;如果要实现载人起飞返回,那么这上升体的整体体量就不会太小。载人从火星表面起飞,载人飞船加火箭的整体自重估计不会小于100吨级。如此大的物体,当初如何安全降落到火星表面,而且还必须有稳定的起飞基座,这本身也是个大问题。如果火星充分开发以后,自然可以在火星上建立基地和开设工厂生产火箭和发射平台。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无法完成人类到达火星后再安全返回的问题,后面的更广阔的火星开发前景就无从谈起。载人到火星再返回,还有一个比载人登月更复杂的自然障碍,这就是火星和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得多。月球只是地球的伴侣卫星,而火星基本是和地球平级的邻居。就算阿波罗计划真的实现过批量载人登月。

也不过是“到此一游”的顶级版而已。每次载人在月球表面的活动时间都相当有限,等于逛一圈,就立即走人。而每次来回也不过两三周的时间,人类本身在空中的物资和能量消耗都相当有限。只需要必要的罐头食品和瓶装水就可以解决期间的基本生存问题。而火星由于距离的关系,每隔两三年才一次往返机会,而即使最近的单程票也需要耗时半年。事实上是火星单程票对现在的人类并无意义。即使有部分人可以写保证书同意自己的火星之旅可以有去无回,但是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种送人到火星也是不符合人类的基本伦理。完成一次人类的火星之旅,往返一次至少需要5年,最快也需要3年。而如果每次到火星,同批人还都要着陆火星表面再返回,那么就必然面临前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已经提到的技术上的复杂问题,风险极大,失败概率极高。就算有机构敢冒险一试,而一旦失败,那么对全地球都是一次信心打击。

其实要降低风险,不妨先采取前几十年“到而不达”的方式。就是先建设火星大型环绕空间站,等于是把目前500吨级的国际空间站在火星轨道上再复制一个。由于这种空间站本身一直存在初始速度,因此和地球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往来比较方便。火星空间站上最终可以长期自己生产蔬菜和氧气,成员可以实现10年期以上的驻留再回地球。等这种巨型火星空间站积累足够多的物资和经验后,再实现和火星表面之间的简单往返,不用每次登陆火星都需要来回折腾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