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没学懂?从头讲解本质,一通百通!

我,一中数学月考段一,又来啦QWQ。本笔记包含了我个人的一些理解,比那些只会做视频字幕+截屏的笔记强多了。
这回不会像上次写求导一样讲很“高级”的做法,只是整理一下重点。
Part 1:定义域
定义域始终是 x 的取值范围
重点:“括号内范围不变”。
先看看例题

这题“括号内”就是 x 和 2x+1。旧的 x 的范围就是新的 2x+1 的范围。
不妨再看一道例题吧。

这里“括号内”原来是 x+1 ,后来是 x^2 。
我们先求出 x+1 的范围是[0,16],由于“括号内范围不变”,x^2 的范围也是 [0,16]。所以 分子的(新的) x的范围是[-4,4]。
同时,要满足分母>0,于是分母的 x 的范围是(1,+INF)。(INF就是无穷)
所以最终的答案是他们取交集 (1,4] 。
至于具体函数,实际上就是让它有意义。需要考虑的是:
- 分母
- 根号
其实非常简单啦qwq
Part 2:函数相等
虽说函数有三要素,但是实际上我们只要考虑定义域和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考点还是只有两个,想想是什么?
对,就是上面五行的“分母”和“根号”。想想让某个函数无意义(不能取)的值在另一个里能不能取呢?
Part 3:求解析式
- 法一:大换元术
- 适用于 f ( 一大坨 ) = 另一大坨 的情况。
- 具体怎么做捏?
- 令 t = 一大坨,注意 t 的取值范围。
- 用 t 表示 x ,把另一大坨换成 t 的形式。
- 现在 你得到了 f ( t ) = 新的一坨。它就是要求的解析式。
- 答案中,无脑把 t 写成 x。x 的范围(定义域)就是 t 的范围。
- 法二:待定系数
- 使用于 知道 f(x) 是几次函数的情况。
- 拿一哥的例题举例

- 我们先设 f (x) = ax+b (或者二次或者反比例什么的)
- 然后无脑展开。左边变成 a (x+1) + b。右边变成2 * (ax+b) + 2x + 4。
- 化简一下,ax + (a+b) = (2a+2)x +(2b+4)
- 由于任何 x 它们都相等,所以各项的系数相等。即
- a=2a+2
- a+b=2b+4
- 然后就是小学生都会做啦
- 法三:赋值法
- 由于 x 取任何值都成立,所以我们可以随便赋特殊值。
- 消元的思想。
- 比如说题目里有 f (x) 和 f (-x) 我们就取 x,-x 分别代入(如果怕混可以写成 a 和 -a)
- 如果是 f (x) 和 f (1/x),就取 x,1/x 代入。
- 总之就是有什么代什么。
Part 4:分段函数
无论那种题型,第一步:画图。这是因为一般这种分段函数不会难画,画图非常直观。除了成绩非常非常好并且讨论不会漏的同学,非常不建议直接硬带。反正画个图就一分钟的事awa
Part 4.1:分段函数相等
对于 f (一大坨) = f (另一大坨) 的题。我们先写成 f (a) = f (b)。
然后稍稍讨论一下:
- 当 a=b
- 当 a 不等于 b ,则看图找什么情况能相等。
Part 4.2:分段函数嵌套求值
无脑从里往外拆就完了。先算最里面,然后用它的答案算外面。
Part 4.3:函数值在区间内
在图像上标出区间,然后找到使函数值等于区间端点的 x。反正画了图都看得出来。
看道例题,这种高考题随便画个图就一目了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