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凉文化」隋唐大一统盛世文化的源头在凉州,对唐太宗李世民影响颇大

2022-10-15 21:55 作者:大马文化  | 我要投稿


图片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NO.0032 - 五凉文化


唐朝设立史馆,由宰相监修前代史。其中《晋书》由唐朝宰相房玄龄负责篡修。《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的,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刘宋代晋。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今天,笔者要谈的“五凉”其实就是《晋书》中所记载的“十六国”之中,极具代表性的五个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而十六国则是指: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强大的国家。


“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十六国”是同一时间段内出现的,其实不然。


以五凉文化为主,十六国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①阶段:前凉、成汉、前赵、后赵;第②阶段:前凉、前秦、前燕;第③阶段:后凉、后秦、西燕、后燕;第④阶段:南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南燕。


十六国中唯独五凉文化最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唐朝宰相房玄龄为《晋书》的篡修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尤其是对张轨建立的前凉国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晋书》中这样评价张轨的功德:“周公保之而立功,士彦拥之布延世。挚虞观象,记洪灾之不流;侯瑾觇泉,知霸者之斯在。匪唯地势,抑亦有天道歙!......“三象构氛,九土瓜分。鼎迁江介,地绝河濆。归诚晋室,美矣张君。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杖顺为基,盖天所佑。”......“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


为什么房玄龄会对张轨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其实这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本意。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也是李世民任凉州总管(李世民未到任)时最得力的谋士之一,名列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让房玄龄在《晋书》中对凉州多了很多感激和怀念的笔墨。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祖上,就曾受过前凉的庇护。且不管唐朝李氏,到底是赵郡李氏还是陇西李氏,总而言之李弇是绕不开的。笔者暂且不去讨论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对于唐朝李氏的争议,直接将人物切入前凉张轨安世亭侯李弇。


李弇该系支脉的承续顺序为:01.李弇—李昶—李暠—李翻—李宝—李承(姑臧大房)—李虔—李晓—李超—李大师02.李弇-李昶-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古代官方文献能查到的,最早的只有查到十六国时期前凉武威郡李弇家族)。本质上,姑臧大房中的李大师和李渊乃是同辈。


在十六国时期的乱局中,生灵涂炭中原板荡。而居于西北的“五凉”则相对于其他地区显得十分安定。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华夏文明的火种,隋唐大一统盛世之时,前凉的文化遗存又极大影响到了隋唐。凉州,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精神世界中那个念念不忘的家乡。

*武威,即武威郡,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姑臧、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七级城、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雍凉之都武威郡”可谓是名不虚传!


*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所用图片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西北地理」「西北美食」「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五凉文化」隋唐大一统盛世文化的源头在凉州,对唐太宗李世民影响颇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