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硕士在职备考一战上岸双一流博士经验分享
本文首发公众号:考博早知道
我是一名大龄女考生,成长于高考内卷大省,2011年我以超过理科重点分数线近30分的成绩考入省财经大学,专业为热门的财会类专业。由于所学专业的就业面较广,所以2015年本科毕业那年,我再次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体制内的一名市直公职人员。
一路走来,我积累了丰富的备考经验。
在顺风顺水的表面下,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缺憾。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较早,因此仅有的本科学历一直是我的遗憾,很早便萌生出提升学历的想法。
2016年,随着教育部“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的改革,我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在那一年报考了母校的非全日制MPAcc(会计硕士),并在近400人的报考者中以第10名的成绩顺利上岸。三年的异地求学异常艰苦,每周五下午我便坐上车,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中间经历了寒冬酷暑,在我毕业答辩前后,又面临了疫情的考验,终于在2020年6月我结束了研究生学习,得以顺利毕业。
2022年初,我萌生了继续读博的打算,我上网搜了一下相关的资讯,发现了一个宝藏公众号:“几深教育李老师”,这个公众号上总结了很多考研考博上岸考生的经验,从选学校、联系导师,研究计划,答题技巧,到后期的论文发表,一应俱全,非常适合我这种时间仓促的新手。
认真读了几天公众号后,我内心不再那么慌乱了, 抓紧时间梳理了一下自身的条件:第一,我是女生,而且没有年龄优势,也不想放弃体制内的工作,所以我选择报考定向的博士;第二,由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不突出,只有本科阶段的三篇论文,虽然三篇论文我都是第一作者,但是论文的选题,以及发表的杂志质量都不高,因此参加申请考核制成功率低,所以我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报考“统一招考”形式的博士研究生。
由于下决心读博已经是2022年初了,部分学校已经结束了报名,所以我遗憾地错过了一些心仪的学校,在报名还未截至的院校中,我选择了其中三所,终于有幸在第三所院校成功上岸。下面,我想将自己备考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上岸。
一、英语备考:坚持每日一学
不管哪所学校,在统一招考的形式下,英语都是必选项,因此良好的英语基础是能够进入复试的关键。但是因为毕业太久,我的英语能力已经断崖式下跌,所以我必须“沉浸式学习”,尽快把状态找回来。
2022年初,我先参加了一次雅思考试摸底,取得了6.0分的成绩,且听说读写四项没有低于6分的,这个成绩比较鼓舞人心。同时在备考雅思过程中我也发现,市面上雅思真题数量多,且雅思真题的难度和考博英语很近,选取的都是阅读量大、生词多、长难句复杂的文章,所以后期考博的英语备考,我一直使用的是雅思真题,并保持每天精读1篇的习惯,对复杂的长难句反复阅读,学会断句,厘清结构。
在英语备考方面,一方面可以用雅思、托福、GRE的习题让自己尽快适应这种高难度、词汇量大的题型;另一方面,还应该去找一下所报考院校的历年英语真题,看看除了阅读之外的其他题型,比如翻译、写作等,然后结合题型再做针对性练习。
二、专业课备考:耐力和技巧的结合
前两所学校我都报考的是会计学专业的博士,第三所学校因为没有会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所以在征求了硕士生导师的意见后,我报了工商管理博士。
这三所学校考察的专业课差异都很大,第一所学校侧重会计研究的实证分析,题目少但难度大,提出一个背景,要求考生构建模型展开分析,这对考生的科研能力要求非常高;第二所学校侧重经济学知识的考察,题目较为宏观,主要是要求考生站在专家的视角对当下一些现象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第三所学校侧重管理学基础和数学基础,考察的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
三所学校的指定参考书目、考察内容差异都比较大,所以一起备考的难度大,需要统筹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
我在专业课备考中,明显发现了自己时间不足的问题。虽然在博士考生中自己属于大龄考生,但在单位却属于干活的中坚力量,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态,在此奉劝各位考生,一定统筹安排好备考时间,早做准备,多轮复习,提高效率,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复试备考:真诚沟通,极力放大自身优势
我的初试成绩并不靠前,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复试心态。我认为在复试中,首先要摒弃患得患失的情绪。考博并不是唯分数论,而是一个考察综合素质、心理韧性、个体人格的战场。不管是现在的复试还是今后从事科研,都离不开从容稳定的心态,考博之路不易,日后的科研道路更艰辛,若现在便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则终将走不长远。
第二是着重阅读所报导师的科研成果。除了调整好心态,最重要的是要对所报导师的科研成果有足够的了解。因为报考了一个导师,意味着加入一个团队,作为团队的“准成员”,一定要对团队前期的成果有一个综合的了解,才能更好适应团队的节奏。在我复试PPT展示和讲述中,我都对所报导师的研究成果、科研思路、创新点进行了一个真诚的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也为我复试加分不少。也非常感谢专业课老师和李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复试意见,尽管我是大龄定向考生,但是我成功的把劣势转化为了优势,最终还是顺利上岸了。
总结一路走来的备考,虽然时间不长,但充满着艰辛。尤其对我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大龄考生而言,我认为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讲求策略和方法,最重要的是有虔诚的心态和对考试的敬畏之心,用最真诚朴素的信念和坚持备考。在备考过程中,几深教育李老师也给予了我许多贴心的指导,让我从容不迫,静心备考。这已经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有默默支持我的力量。在接下来的博士学习过程中,我也会继续追随李老师的脚步,继续扎实进取,锐意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