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测评】尼康Z5:便宜,但是拉了
前阵子把a6300出掉了 入了尼康
海鲜市场入的 (价格:Z5 ¥7000、50 1.8S ¥3000 、24-50 ¥600)

应该是御三家里在售最便宜的全画幅之一了,佳能RP也很便宜,不过我没用过,不好评价。
一分钱一分货,虽然总说尼康老实人,但是也是有阉割的,而且是割到蛋了,有点拉。
先说缺点:对焦、对焦、还是对焦。(视频版BV1i24y1z7H7)
对焦能力上,搭配50.8s,和索尼比,能明显感觉出对焦动画,不过这点也可以接受,毕竟索尼对焦论外级别。暗光拍摄对焦,iso在6400以上时候就会出现对不上、拉风箱的情况,开afs和对焦辅助灯可以解决。总之我对对焦能力上还可以接受。
真正感觉蛋疼的在于对焦逻辑。
1、afc下对焦框容易满屏幕乱飞,一会对这边一会对那边,拍摄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对上焦了。
2、afc下对焦框会闪烁,导致我不确定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对焦框还在不在,在哪。


3、全域自动对焦会判断错拍摄意图,尤其是看着中间很大一个被摄主体,但是相机想要对焦的总是四周奇怪的地方。例如近距离拍摄容易对焦对到背景。明明中间就是很大的被摄物,相机就是理解不了拍摄意图,总是会对焦背后毫无意义的背景。



4、眼部识别、脸部识别不太灵光。比如下面这张照片,都已经很近了,光线也不算很昏暗,但是相机识别不到。

5、全域自动+afc的情况下,点屏幕对焦,是跟随对焦点,跟随对焦本身没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次时代的对焦方式,比如拍视频,有移动的情况下就比固定位置好用。Z5的问题在于这个功能非常不好用。一个是这个模式里,遥杆是完全没办法控制的,相当于单手是无法使用这个功能的。第二是这个模式跟踪过程中非常容易乱飘,一旦乱飘这个模式相当于废了,必须退出这个模式,再选对焦点进入使用。或者被跟踪目标离开了取景框,跟踪框也会失灵。必须退出再进入。
6、综合3(判断不对拍摄主体)和5(全域自动+afc点屏幕对焦不好用),导致的结果就是手动选对焦点的体验非常差。举个例子,拍摄个物体,对焦点判断错了,如果没有跟随对焦,我可以单手(右手)点屏幕右侧,然后操控遥杆对准对焦区域。Z5就做不到这种操作(点屏幕后,遥杆是无效的),只能抬起左手,一次性准确点中要对焦的区域。而且一旦跟踪失灵或者被跟踪物体出取景框,我必须退出模式然后再重新选对焦点,非常麻烦。所以实际使用我确实是区域和全域混着用的,偶尔点屏幕。
7、小建议:afc对焦框是红色的,建议还是改为绿色比较符合逻辑。手动对焦时,建议屏幕能显示合焦的距离,方便判断,手动对焦放大对焦过程中,点一下快门可以快速返回。
当然肯定有人说,你不用afc,不用全自动对焦不就行了吗。说得非常对,希望以后大家也都别用自动了,拧对焦环手动对焦,这样再有问题就不是机器的问题了,是摄影师技术问题(笑)。实际上相机的判断够准的话,afc+全自动是效率最高的,干活图效率,个人自用图省事。用其他模式有可能会解决对不准的问题,但是牺牲了方便性。对焦对得准但是不方便同样也是缺点。
最大的缺点说完了,下面来综合评价一下这台机子。
造型&操控

操控手感是在线的,正如很多评测所说,尼康在这款入门机的操控上没有阉割(除了肩屏)。
相机正面,皮质的手感很舒服,手柄也比较深,按键丰富,尤其是iso独立出来要表扬一下,切自动iso或者调整iso都很方便,ev补偿也是组合键操作。我更希望ev能给个波轮,因为这是很常用的一个功能,生活使用无所谓,干活有时候很紧急,ev波轮搓一下就能调整,而且实体按键有更好的距离反馈。视频录制键我觉得放快门旁边更符合逻辑,索尼就放得太远了,而且和按快门不是同一个手指,不过按键手感软趴趴的,索尼尼康都一样,我是希望能有更多按键反馈感。

给了两个fn按键好评,位置也更符合操作习惯,就像精英手柄的背部按键一样,问题在于手柄太深,导致FN2不是很好按,单手操作FN2+波轮有点不稳,不过也不是啥大问题。还有经典的标志性耐克标。

正面按键很丰富,真的是能给的都给了,照片和视频部分做成了切换的模式,可以说有好有坏吧,对于视频和图片都有需要的人来说,切来切去麻烦了点,对于只拍视频的人来说,视频档会裁成16:9,构图方便,而且参数是独立的,不会影响照片拍摄。我的体验来说两种差别不大。主波轮中档水平,我摸过最舒服的还是尼康单反的又薄又大的波轮,索尼就扣扣索索,波轮都很小,不过这个影响也不大。正面的圆盘有点小,手感有点硬,不是很好。不得不说索尼的设计得好,一个圆盘既能当波轮用,又能当十字键用,相当于多出了4个按钮,转圆盘看图片也非常方便。

Z5屏幕104万像素,色彩鲜艳,支持俯仰,不支持翻转。正面一大块屏幕的设计我觉得很漂亮。触摸操作很好用,尤其是浏览图片的时候,就是手机的操作逻辑。

Z5屏幕素质还是要比m3好的,不过小屏幕依然只是看个大概,要看细节的话需要拍完放大。

体积重量
机身675g,搭配50s差不多1.1kg,搭配套头24-50是870g,对我来说,日常拍摄的话,体积重量略大了,如果是工作用的话我就不太在意体积重量,然而我不用Z5干活。对我来说,体积重量是和价格、性能一样的重要的考虑因素,体积重量小,会有更多的机会愿意带出门,单手拍摄更随意方便。同时如果是拍人物的话,不管是街拍还是拍模特,都不会对对方有太多的心理影响。

照片性能
从索尼换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看中了尼康自然的色彩。现在相机像素都很高,而且我的图片大多数都会发网上,发网上就会被压缩,所以我不是很在意像素细节,更看重内容和颜色,这才是一张图片第一眼给人观感最大的东西。而且现在越来越懒了,不想再每张图片细致调色了,直出颜色好看是很大的加分项。


理论上全画幅高感会更好,不过我没有明显感知,拍得到重要的画面,即使iso51200后期涂抹成油画也能接受,最重要的还是拍到了。个人爱好和商业摄影不一样,自己用的爽就行。

换门的另外 一个原因是看中了Z卡口,当然FE卡口也很好,副厂选择多,但是我是E卡口(半画幅)不是FE。网上的说法都是Z卡口的素质是最好的。全画幅卡口相对保值一些,流动性也强。(我买了个E卡口广角国产手动头,闲鱼挂了一年都没卖掉)。
有人经常说Z卡口镜头贵,得看和谁比,和原厂比不算贵。通用变焦24-70F4三千多,大变焦头24-200五千多,定焦50s三千多(以上均为二手价格),素质评价都不错,便宜的也有40定、28定、2450可以选择。况且镜头普遍保值。高端镜头50 F1.2 和24-70 F2.8都是一万二上下,怎么都比索尼原厂便宜。RF镜头就不说了,我大概瞄了一眼价格后,什么理财产品。但是如果考虑索尼众多的副厂的话,那Z卡口价格确实不便宜。
Z卡口的问题在于apsc没啥镜头可以选,目前就3支变焦。大多只能买全画幅的头给半画幅用。

z 50 1.8
优点:全开锐度很高,基本可以不考虑锐度,光圈想多大调多大。(也有可能是z5的2400w像素检验不出光圈的区别。)几乎没有的色散、呼吸效应、炫光。那么代价是什么呢?就是有点重,这套搭配单手操作有点吃力。最近对焦距离是40cm,有点超出座位和桌子的距离,经常要近距离拍摄的话,有点别扭。焦外我不太喜欢,边缘有点口径蚀,不够圆润。价格上,三千多块,确实比友商贵,但是看到s标又感觉不那么贵了(草)。另外尽管官方宣传的是安静的对焦,但是实际拿在手里还是会感觉到对焦的机械振动,环境安静的情况下可以听到声音,Z5对焦又经常会拉风箱,这时就会感觉镜头一直在噶滋噶滋,但是就是没能锁住焦点,压力值↑。


Z 24-50 F4-6.3

Z5套头,看这焦段,这光圈,就感觉是狗中狗之特别狗,但是便宜轻便。二手六百块的价格要啥自行车,重量也只有200克。很适合白天短途出游,24广角端的使用频率也很高。镜头有伸缩折叠设计,使用上会麻烦一点,但是为了体积也可以理解。

其他缺点
4.5张/秒的连拍,很多人觉得这是很大的缺点。我之前用m3,也是一直用mid速度的连拍(6张/秒),连拍速度慢是不是缺点得看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日常生活我很少连拍动态场景,工作的话确实需要快一点的连拍,4.5只能说勉强够用,很怕漏掉关键瞬间的速度。
视频性能弱,体现在参数不强、没有log、4k有裁切、另外再加上照片视频都有的对焦问题。
参数最高只有4k30、1080p60。索尼m3和6300我都用过,能拍4k30和1080p120。纸面性能确实弱了一下,不过我不太常用拍高帧率或者高分辨率,最常用还是1080p60。对我来说影响不大。我倒是希望相机能有个1080p 10bit超采就行了,然而好多机器都没有。
没有log。我是从6300转过来的,6300有log,但是我除了一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外,自己拍视频还是不用log。主要还是懒,另外log流程也麻烦,如果所有剪辑软件都像达芬奇一样,导入后自动会做还原操作的话,我想我还是会拍log的,毕竟白送的宽容度不用白不用。但是目前在前期监视和后期制作上门槛高了一些,我对画面追求没那么高,所以决定没有也无所谓。据说有个代替log的平面模式,不过我没深入研究,有懂行的吗?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4k有裁切。这点影响比较大,倒不是说损失广角,主要在于会导致照片和视频焦段不一样,如果同时两种都要拍的话,无法获得同一种构图。不过我平时不拍4k,储存压力和剪辑压力太大。
其他使用体验
有防抖。这点可太强了,隔壁rp也很便宜,但是没防抖,索尼贵了一些,也有防抖,但是防抖弱一些。相机有防抖就相当于增加了高感,更高的视频质量。对视频来说,后期防抖偶尔会出现画面扭曲,也很花时间,对照片来说,抖动模糊是很难后期修复的。相机有这项功能可太方便了。
普通卡就能拍4k。之前索尼的机器要u3卡才能4k,z5用普通的u1卡就可以拍,还是挺实惠的。卡的容量我建议32或者64就行,我之前买过128的,根本用不完。
尼康很“良心”给了但是我用不着的功能:1/8000的快门、evf、双卡槽、HDMI口、TYPE-C口(或许以后可以充电应急用)、监听口、耳机口、4k视频(前面说过)。很多入门机都会在这些地方做阉割,Z5倒是都给了,(所以总说尼康老实人)。但是,会买入门机的,确实大多用不到啊,把这部分的功能去掉,改为增强对焦或者降低价格,我觉得更好。1/8000和evf、4k视频属于我个人使用习惯,也没啥可以非议的。但是这台机子本身视频性能就弱,我猜买的人大多不会用来做严肃的视频创作,所以没必要给这么丰富的视频口。双卡也没必要,一个是我自己的使用体验,3年几万张照片下来没遇到过坏卡的情况,个人生活照即使坏卡也一般不是什么大事。一个是这不是定位干活的机器,可以把双卡让给Z6及以上级别,需要的人自然会用到。


续航
我一个索尼fw50电池都不嫌弃续航的人,Z5的续航就更不用说什么了。充满电就没遇到过会不够用的情况,不过我也没测试过极限用电情况。总之不用太过担心电量。

总结
Z5是市售最便宜的一档全画幅,Z卡口原厂镜头群素质口碑不错,如果能解决对焦问题,将绝杀,可惜换不得。
具体的机器好不好用,适不适合自己,还得长期使用才知道,所以我建议是可以先用入门机器,一段时间后知道自己的需求后,在按图索骥。我自己就是根据之前的使用习惯,认为Z5的连拍、视频功能的缺点完全可以接受,但是亲自上手过后,才知道它的对焦性能这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