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生习作74 |《追寻诗文里的那些情愫》

2021-11-26 13:43 作者:永波老師  | 我要投稿


作者:铠昕同学          指导老师:永波老師

①秋夜,窗外凉风习习,四下唯有几声促织吟唱,拨人心弦。我独自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从手边的书中抽来一本古典诗词集。口诵心惟,沉潜涵泳,恍惚间便循着古人的章句,追寻着他们在锦绣篇章中寄托的丝丝情愫……

②指尖翻动书卷,来到盛唐,千年前那个月夜,清和朗润,深情款款地向我走来。那是诗仙太白,独坐庭院台阶,举目夜空,时有缕缕凉风卷动他的衣襟。羁旅异乡,倍感思亲,太白举起盛满佳酿的酒杯,仰头痛饮,一杯浊酒猛然下肚。

③此时皓月当空,他在追忆些什么呢?或是家中的亲眷,或是久远的往昔。何人不将,经营四方,许久未能陪伴家人左右,辗转漂泊,只得夜夜以皎皎明月为邻,时时与黝黑人影作伴,三杯两盏淡酒,渐至微醺。于是举杯邀月,对影三人,太白朗声笑曰:“与君共酌,妙哉!妙哉!”一番豪饮后竟诗兴大发,于是转身跃入书房,展纸、研磨、提笔,略一思忖便挥动狼毫,笔走龙蛇间,千古绝唱跃然纸上。好诗作罢,醉意阑珊,太白移步庭院中,似要邀天上明月歆享自己得意之作。高歌纵酒天上仙,三人成影伴酒眠。你看那太白独坐门栏,眼帘低垂,喃喃间已酣然入眠……追一曲《月下独酌》,方知旷达飘逸如诗仙,亦有离愁别绪在心间,情致绵绵,不可断绝。

④历史的步伐辗转来到东晋年间。五柳先生陶渊明,性幽居,好作诗,有佳作连篇。陶潜为官公正清廉,颇受百姓爱戴,然内心厌倦官场勾心斗角,实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或许那清新自由的田园生活,才是五柳先生心之所向。

⑤几番思量,去意已决,你看他摘了官帽,脱去官袍,换上一身布衣,背上行囊,跨过府院门槛,径直步向心中的山岭。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五柳先生就要在荒无人烟的山林里隐居。那些隐逸的日子里,有山山落晖,有萋萋芳草,有晨间的荒秽待理,有月下的荷锄而归,也曾临水赋诗,也曾种豆南山。东篱之下,先生席地而坐,悠然自得吟起古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一组《饮酒》,方知五柳先生是在追寻山水之乐,追慕心中快适,追逐“复得返自然”的人生真趣!

⑥书页继续像海浪般翻腾,历史的潮流停留在北宋元丰六年。子瞻月夜徘徊的场景似乎又近在眼前:新政变法后,子瞻四处碰壁,被贬黄州,虽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志,奈何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十月十二日夜,月色入户,子瞻欣然有感:为乐于夜色中,不亦乐乎?旋即起身整理衣襟,略加打理,至承天寺寻好友张怀民。朗月之下,二人背着手踱步于亭中。怀民赞叹今夜月光如此空明澄澈,子瞻感慨竹柏月影恰似藻荇交横,于是从月下美景,到诗词歌赋,到人生境遇,两人兴之所至,无话不说,感慨万千。

⑦一则《记承天寺夜游》,寥寥八十五字,字字丰神俊朗,篇末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则耳”,道尽人生几多辛酸与豁达。今人追慕东坡,追其斐然文采,更追其魅力人格。

⑧掩卷而思,追寻先贤踪迹的我们,究竟在追寻什么?青莲居士思乡怀人,五柳先生回归本真,苏大学士超逸旷达,诗文千百篇,道不尽红尘奢恋,诉不完人间恩怨,唯有那些真挚的深情不被辜负,可以穿越时空,引来后人追慕,千古之下,一往情深!

⑨追一页诗文,追一程时光,追上人类灵魂里那些不朽的柔情与温良……

同作者例文(点击链接跳转):

《学生习作68 | 失去》     《学生习作65 | 希望》 

《学生习作57 | 粽叶飘乡》《学生习作53 | 平凡里的光芒》

【附初稿及修稿建议】

【题】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追,逐也。——《说文解字》

追忆往事,令人回味无穷;追寻美好事物,让生活多姿多彩;追随名人脚步,让我们有了成长的力量……

请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开篇导入:(设计场景,夜读,翻阅古典诗文,追寻前人于诗文中寄托的情愫,营造意境,奠定文章的基调,字数做好把控)

文章主体:整体思路是读三段诗文,品三个场景,写三次追寻的精神之旅,形散神聚,各自追寻到不同的情愫,如李的思念,陶的决绝,苏的旷达,均是诗文中蕴含着真挚饱满的情感。每一段的追寻,要抓住核心,并在该单元结束时,点明追寻所获,紧扣中心句法则。

指尖翻动书卷,千年前那个月夜,清和朗润,深情款款地向我走来。那是诗仙太白,独坐庭院台阶,举目夜空,时有习习凉风卷动他的衣袖。羁旅异乡,倍感思亲,太白举起盛满佳酿的酒杯,仰头痛饮,一杯浊酒猛然下肚。

此时皓月当空,他在追忆些什么呢?或是家中的亲眷,或是久远的往昔。何人不将,经营四方,许久未能陪伴家人左右,辗转漂泊,只得夜夜以皎皎明月为邻,时时与黝黑人影作伴,三杯两盏淡酒,渐至微醺。于是举杯邀月,对影三人,太白朗声笑曰:“与君共酌,妙哉!妙哉!”一番豪饮后竟诗兴大发,于是转身跃入书房,展纸、研磨、提笔,略一思忖便挥动狼毫,笔走龙蛇间,千古绝唱跃然纸上。好诗作罢,醉意阑珊,太白移步庭院中,似要邀天上明月歆享自己得意之作。高歌纵酒天上仙,三人成影伴酒眠。你看那太白独坐门栏,眼帘低垂,喃喃间已酣然入眠……【一个单元结束,记得设计点题,你追到了什么?】

【三个单元间要设计衔接,可以参考苏轼单元的首句】五柳先生陶渊明,好作诗,有诗文千余篇。【陶渊明今存诗文仅一百余篇,生平是否有千余篇不得而知,可以对数字模糊化处理】东晋末年为官公正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东晋末年四字多余,或可移至前一句,使本句形成宽对之势】。五柳先生已厌倦官场许久。【前后转折】一来官场勾心斗角,三教五流【?】之辈争纷不断;二来,清新自由的田园生活乃五柳先生心之所向。他打算明日辞别官场。【归隐原因,可用更干净洗练的句子略写,末句多余】

翌日,先生处理完最后一件事,便起身收拾行囊【处理完最后一件事,属于多余的句子,删去,直接用场景具象化描写,写陶渊明临行动作即可】。他摘下官帽,脱去官袍,跨过了官府的门槛。百姓听闻此事,纷纷到路旁送行。哭泣声、挽留声不绝于耳。【百姓这句可删,或微调】但先生已下定决心,径直步向山岭,一去就是二三里。【一去就是二三里,化用锤炼不到位,可删】先生要在荒无人烟的山林里隐居。至山脚,四处皆是小桥流水人家;上了山,仍有烟村四五家;至山腰,惟有亭台六七座;至山顶,只见芳草萋萋,皆生寒树。【此段描写,可见文言功底,但有失真之嫌,人家、亭台等物象不妥,建议调整】先生尤为满意,寻找着安营扎寨之处。眼见细流一条,水中游鱼细石,河畔的桃树盛开八九十枝花。【对归隐生活的刻画,不妨化用《归去来兮辞》《饮酒》等诗文,会更有诗情美与文学性】先生席地而坐,悠然自得吟起古诗。【一个单元结束,同样记得设计点题】                                                

书页继续像海浪般翻腾,历史的潮流停留在北宋元丰六年。【此句设计巧妙,自然过渡,勾连前后单元】子瞻徘徊的场景似乎又近在眼前:变法后,子瞻四处碰壁,被贬黄州,无法从政。子瞻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对现状颇为愤慨,又不得不认命,【愤慨不得不认命等表述,建议调整】成日孤居陋室。那夜,月色入户,子瞻欣然曰:为乐于夜色中,不亦乐乎?【本句可调整】子瞻便整理衣襟,略加打理后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子瞻背着手,踱步于亭中,倾听蟋蟀演奏,【蟋蟀演奏句可调整】与怀民攀谈。【场景具象化,好!】怀民赞叹今夜月光如此空明澄澈,子瞻感慨竹柏月影恰似藻荇交横。【二人的交心攀谈畅快淋漓可再补充】归舍,子瞻记录下夜游所见,正欲收尾就寝,【?】忽而想起自己不曾有过如此清闲之夜。“正是因为王安石之流,我等才日夜无事,毫不空虚!” 【本句可调整】子瞻懊恼地思索,指尖的狼毫便自然地写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则耳”之句,又无可奈何地就了寝,【无可奈何地就了寝,本句可调整】却迟迟不眠。【一个单元结束,同样记得设计点题】

结尾设计:三篇诗文的三次追寻之旅,追到了什么?总结点题,收束全文。

“大改改立意 | 中改改逻辑 | 小改改字句”

上一篇:学生习作73 |《奔跑的母亲》

愿做你成长路上的一盏灯! 

学生习作74 |《追寻诗文里的那些情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