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十五章 万金

2020-01-29 18:51 作者:墓雨饕餮  | 我要投稿

一群锦衣华服的男女,涌入这小院,院子顿时显得拥挤不堪。


    李氏放下手里的针线,起身迎上去。


    领头的女人,穿着大红金枝线叶纹褙子,白净高挑,正是嫁到陈家的三姑母。她梳了低髻,鬓角插了两支景泰蓝镶红宝石如意金簪,金光熠熠,奢华雍容。


    她身边跟着三姑丈、陈晏北、陈晏北的妻子吴氏、陈韫等人。


    李氏忙上前,一一行礼,称呼三姑丈、三姑母。


    三姑母扶起李氏,笑道:“不必多礼。我们是来给长苏道谢的。不叨扰你们吧?”


    “姑父姑母贵身降贱地,我们蓬荜生辉,怎会叨扰?”李氏笑着,把众人往中堂引。


    夏荷帮去烧水沏茶。


    张子语也从小厢房出来。


    他想,陈家是给他诊金来了。


就是不知道给多少。


陈家主仆来了八个人,柳霞街这院子立马就显得拥挤不堪。


大家坐定,夏荷很快就端了茶。


大嫂同三姑夫、三姑母和陈晏北的妻子寒暄,问候众人。


张子语端起莲纹青花茶盅,轻轻抿了口茶。


“这些日子,韫儿的病势已经去了九成。”说了几句问候的话,三姑母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来意上,“都是长苏的功劳。”


 “他从小读医书。”大嫂连忙解释道,“他还小的时候,就能把医书背了个遍。前几年,我头疼脑热,都是他开的方子,效果颇好。只因为他年幼,若说他有医术,怕大家笑话,故而从未提及。这次也是他顽皮。幸而是治好了,若说有个差池,我万死也难抵其罪。”


她知道,陈家虽然道谢,必然也要疑心张子语的医术到底从何而来。


张子语说的那个理由,李氏至今都是半信半疑。


可是对外,她需要帮张子语编个借口,免得旁人多问起来,张子语无言以对。


她是张子语的大嫂,她的话,比张子语自己说还要可信。


果然,大嫂的话,让陈家众人都恍然大悟般。


他们私下里也揣测过,张子语为什么会医术。猜测半天,都不出来,陈晏北还特意去问过张家二哥。状元巷的张氏众人比陈家还有糊涂,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现在听李氏这么说,又想到张子语父母身体一直不好,张子语的哥哥早年也说要学医。后来他哥哥没有学成,张子语倒是学会了,也很合理。


有的人,就是天资聪颖。


张子语的哥哥,是举人,才华横溢。同为弟弟,张子语怎么可能庸庸碌碌?张子语诗才上面平庸,原来,他是暗地里学医了。


“这是咱们陈家的运气。”三姑母感叹道,“假若平常,长苏上门说他会医术,我们见识浅薄,也未必相信。顽皮治好了振儿,足见他是振儿的福星,是咱们贺氏的大恩人。”


她指了陈韫,“韫儿,给你表弟行礼,多谢他救命之恩。”


陈韫道是,起身要给张子语跪拜。


他是兄长,断乎没有行这么大礼的。


张子语没等陈韫行礼,就扶住了他,笑着道:“我既学医,治病救人就是本分。不敢受表兄的礼。”


彼此客气了一番,陈韫就没有行礼。


 “既然不肯受礼,这诊金却是万千要收下的。”说着话儿,陈晏北从下人手里,接过一个雕红漆牡丹花开的小匣子,搁在茶几上。


这小匣子,比上次闾娘给张子语的大一些。


陈家曾经放言万金求医。


张子语看了眼那匣子,又端起茶,轻轻呷了一口。


大嫂却惊愕。


陈晏北既然说是诊金,这匣子里自然装着银票。


大嫂忙把匣子推回去,道:“这如何使得?一家子骨肉,举手之劳就要受钱财,说出去我们怎么有脸?”


 “这是应该的。”三姑母雍容微笑,“侄儿媳妇,你莫要推辞。长苏治好了我儿,我们陈氏举族感激不尽。这点诊金,只是我们心意的万一。若是连万一的谢意也不容我们报答,叫我们如何安心?”


 “是啊表嫂!”陈晏北也说,“情谊万金难达。长苏救了舍弟的命,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这份恩情,你们一定要收下。”


 “使不得,使不得!”大嫂还在推辞。


她是真心不会收的,并不是客套。收亲戚的钱,李氏觉得尴尬,说出去也不光彩。


陈家自然也是真心实意给诊金的。


两边客气了半天。


张子语清了清嗓子,对大嫂道:“大嫂,收下吧。我们杏林界,也是有祖爷的。大病得愈,不仅仅是二表兄的时运,也是祖爷的保佑。三姑丈给钱,这是敬重我的医术,也是敬祖爷。假如你推辞了,祖爷以为陈家轻待了医术,降下责罚,二表兄的病再也反复,可怎么办?”


杏林界也是讲究这些的。


像药王庙,香火鼎盛。


张子语这话一说,陈家那边自然点头。


大嫂却是又愣了下。她回想张子语之前说过的话,说什么被药王庙老爷的金身给砸了,再想到他诡异的高超医术,大嫂就觉得他的话有理。


就像去庙里许愿,若是应验了,也要还愿,否则菩萨不悦,就要降下责罚。


药王也是这样。


 “我们受之有愧了。”李氏没有再推过去。


“应该的。”三姑母说。


大家皆大欢喜。


大嫂留陈家众人用午膳。


状元巷地方太小,脚都转不开。


三姑丈道:“不必麻烦了。韫儿大好,还未给外祖父报喜磕头。我们先来看长苏,还要再折身去状元巷。”


大嫂就不虚留了。


说了几句闲话,他们要告辞。


张子语和大嫂把陈家众人送到了巷子口。


柳霞街逼仄潮湿,陈家的马车都进不来,也是停在巷口。


 “改日到我们家坐坐。”三姑母临走前,邀请李氏。


李氏道是,说:“有空定去,也要去给亲家老太太请安。”陈韫的祖母年事已高,家里的亲戚都敬重她。


然后,马车就骨碌碌,从巷口离开。


张子语和李氏往回走。


“陈韫真像是活过来了,眼睛也有神。”李氏欣慰看了眼张子语,眸子里满是笑意,“长苏救了他一命,这是积了大德。”


李氏对医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她总觉得,就是郎中嘛,是个医匠,地位低下。


她之前也多次见过陈韫。逢年过节,在状元巷总会遇到。那时候,陈韫宛如行尸走肉,外人瞧着都觉得他只剩下一口气,奄奄一息,似树木将枯。


可现在,那棵枯树竟然活过来,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外人看了都会惊叹感动。


李氏突然觉得,这样真好。能做个这样的医匠,真的很不错,比任何事都好。名声也不是那么重要。


治病救人,挽救一条活生生的性命,她一个外人都很有成就感,那么郎中自己应该更加开心吧?这样的生活,才有意思呢。


 “碰巧罢了。”张子语笑道。


李氏也微笑。


她心情很好,好似她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一样开心。


叔嫂二人回了家。


李氏让夏荷把陈家给的那个雕红漆牡丹花开小匣子拿过来,看看陈家给了多少诊金。


夏荷将把小匣子拿过来,交到李氏手里,笑着看了眼张子语,道:“太太,咱们二爷真厉害,有人给咱们二爷下礼。”


张子语笑。


他还年幼,只有他给别人下礼的份,没人给他下礼。


这是第一次。


夏荷与有荣焉看张子语。


大家从小一起长起来的,夏荷也是把张子语当家人。张子语好,夏荷也欣慰。


李氏也笑。她微笑着,不经意打开了匣子。


匣子里一叠银票,那么装着,也看不出厚薄。李氏以为,能有二三百两也是巨额了。她的手伸下去,想把银票拿出来,却突然愣住了。


不对。


这银票不对。


太厚了!


她脸色骤变,霍然将匣子反过来,全部倒在茶几上。


银票就似雪片,纷纷扬扬,落在茶几上,把花梨木茶几铺满了,还有不少掉到了地上。


 “啊!”夏荷也惊呼出声。


那银票宛如皑皑白雪,刺痛了夏荷的眼睛。


好多啊!


这大概有一百多张吧?


全是一百两一张的票头,有上万两银子。


李氏也心绪起伏,手都有点发颤。她以为,陈家最多不过给几百两。几百两,对于开布行的陈家而言不过是打发孩子的小钱。他们给了,张子语也想要的样子,李氏就收了。


可这


这哪里是小钱啊!


这是巨款。


有上万两。


张子语见他嫂子把银票撒了一地,帮着捡起来。然后,他一张张数。


一万五千两。


万金求医,陈家没有失言。


数好之后,他重新用匣子装起来。


一抬头,李氏和夏荷似看什么诡异的东西一样,看着张子语,两人表情分外精彩。


 “怎么?”张子语笑了笑,“这是他们家给的诊金啊。陈家早就说过,要万金求医的。给了一万五千两,挺厚道的。大嫂,陈家值得打交道。”


这么淡然的语气,这么理所当然的态度,让李氏又被狠狠震惊了一回。


长苏啊,你用这种口气说话,是压根不知道一万五千银票意味着什么吧?你压根就不知道钱能做什么吧?


这是一万五千两银票,不是一百五十张宣纸啊!


你拿到一百五十张宣纸的模样,都比现在兴奋


夏荷也震惊得不知道动弹。


最终,李氏最先回神,一把将匣子夺过来,转身就要去追去状元巷。她是不能收陈家这么多钱的。都是亲戚,要是说出来,外人怎么谈论长苏?


长苏是读书人,染了这些铜臭,失了格调。


 “大嫂!”张子语拉住了她的衣袖。


李氏无奈看了眼张子语,道:“长苏,这可不是几两银子!咱们不能收亲戚这么多的钱。既然是亲戚,相互帮衬是应该的。收了这钱,以后旁人怎么说咱们,怎么说你?”


张子语的哥哥是读书人,所以李氏很清楚,读书人在乎声誉。


她一直在努力维护张子语的声誉。


宁愿卖了祭田,她也不愿意让张子语穿着不恰当,出去被其他人笑话。


这是读书人的格调,李氏宁愿倾其所有来保护。


她把张子语当儿子一样疼。


 “若是送回去,跟诅咒陈韫一样。”张子语笑道,“祖爷给我医术,这是天恩。陈家不是谢我,而是谢祖爷。这是应该的。况且,陈韫那病再拖下去,挨不过半年。我是救了陈韫的命。以陈家的家财,这都是小钱。陈韫的命,值这些。你送回去,不是显得咱们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间吗?”


李氏倏然愣住,也停住了脚步。


张子语最后那句,她听进去了。


李氏最怕外人说张子语兄弟的闲话。


况且陈家的确有钱。


要是送回去,跟没见过世面一样,的确让张子语面上无光。


可是这么多钱


李氏觉得承受不起啊。


捧着这匣子,李氏觉得千斤重。


最终,她叹了口气,将匣子抱了回来。


“这是陈家给你的,你拿着,不拘放在哪里。”李氏把匣子交给张子语。她知道张子语。张子语稳重,从来不会出去胡乱用钱。


 “大嫂帮着收着。”张子语笑道,“将来我娶了媳妇,大嫂再交给我媳妇管。”


李氏噗嗤一声,不由失笑。


第二十五章 万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