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词典】身体

身体(body)
在生物学上,身体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生理组织的整体,有时专指躯干和四肢,是一种纯粹的生物事实(biological fact)。在哲学领域,身体是相对于灵魂的躯体,即生物事实以外的,以文化事实(cultural fact)、社会事实(social fact)为基础的肉体表达系统。而在人类学家眼里,人类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身体的某一部分,它在具体的人类社会中拥有各自的文化诠释、意义及其价值。有些人将身体商品化,如知识分子将自己的大脑作为商品,模特把自己的形体作为商品供人观赏,性工作者出售自己的性器官等。也有些人会对身体进行加工,如整容、军事上的体能训练、某些部族人的文身等等。身体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研究主题,对其诠释已经超出了生物的身体本身,对身体的讨论受到人们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影响。也就是说,它从一开始就并非以生物事实为基础的,而是社会文化概念。
最早对“身体”展开讨论的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é Déscartes,1596~1650),他提出了身体和心灵尖锐二元对立的观点,身体和心灵之间没有互动,至少没有重要的互动,身体是医学等自然科学的主题,而心灵是社会科学的主题。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身体现象学的创始人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打破上述“身心二元论”,他认为,“身体其实是一种既不同于纯粹意识也不同于自在物质的含混的领域,它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通道。正因为如此,他以身体主体取代了纯粹意识主体,强调的是身体意向性而不是意识意向性”。在他看来,人处在世界之中,但这个人是借由自己的身体,而非头脑,借于自己的感知,而非理性分析,来描述外在世界。同时,身体是可以传达意识的,通过身体艺术化的表演,人们可以传达意义。
在人类学领域,对“身体”的研究主要是将其作为一个社会事实和文化事实进行的,而生物事实在认识论层面也是文化事实的一个特定的表现方式,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人类自身围绕身体的各种实践。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事实,即身体是被文化建构出来的,文化内化于身体中,它是属于经验层面和认识论层面的。在经验层面,人类学家考察人们的“身体加工”(mutilation)行为、对身体的符号性理解(包括对身体器官的解读、身体器官的隐喻、身体禁忌等)。在认识论层面,人类学家对“灵魂”(soul)进行考察,观察与之相关的活动如何影响人的心理、行为。
同时,“身体”也被社会化,成为社会事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沟通。
人们传达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必须经过身体的某器官。就如人们通过身体的发声器官实现对话。同时,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是一种传递信号的方式。此外,人类为了繁衍生命,形成的两性关系也需要身体进行维系,这一点体现在交媾活动中。不过,也有与繁衍后代反其道而行之的自杀行为,也是一种特殊的身体语言。人类学家关注人们的各种身体实践过程,
二、劳动与消费。在经济学看来,身体的社会化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由此,劳动力成为生产资料,被纳入商品生产系统中。以劳动的身体的社会化在两个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一,劳动技能的训练;其二,作为劳动力再生产意义上的围绕身体的各种福利,其中包括对劳动力身体的体能训练。身体的专业化是商品化身体的核心。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会在身体上表现出特种职业病,这些都说明了被所属文化界定的劳动的身体的社会化。
此外,还有身体技术、身体政治、身体仪式、身体符号化等,人类学和社会学都有所探讨,这里暂时不加以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