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常识】科学思想连续统

科学思想连续统(The scientific continuum)
美国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代表人物亚历山大(Alexonder Jeffrey)认为,经验研究和理论之间并非对立的、可严格区分开的,两者的关系是一种“连续统”(continuum)。
在亚历山大看来,传统的实证主义设定了四个基本命题:第一,经验观察与非经验陈述之间有根本的认识论上存在分野;第二,普遍性或抽象性的东西对经验趋向的学科没有重要意义;第三,一般性和理论性的问题只能通过经验观察来加以评价;第四,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直线性和积累性的。与之相对立,后实证主义的四个命题分别为:第一,所有科学资料都受到理论的指导,事实与理论的区分是出于分析上的需要;第二,科学成果并不仅仅依赖于经验证明;第三,一般性理论的形成是武断的和平行的,而不是怀疑性和垂直的;第四,只有当经验事实的变化为新的理论所认识后,才会出现科学观念的根本变化。基于后实证主义的观点,亚历山大认为,科学可以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环境脉络中,即在经验观察世界和非经验的形上学世界中,科学思想会持续在“形而上学环境”和“经验环境”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而不会达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极端。亚历山大使用一张图来表示这个连续统,社会学研究可以在不同的概括性水平上进行而且可以提出不同的话语方式。但受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话语方式的选择又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他认为研究不只是依赖于经验基础,还依赖于非经验的构念,即研究者在对“真实世界”进行研究之前的非经验性的思考过程。同时,观察不可能直接复制真实,因为观察主要还是与方法论、定律、定义、模型,甚至是基本假设息息相关,而这些相对来说都会靠向形而上学那一极。因此亚历山大重视非经验的传统因素在知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尽管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性的社会科学需要严格的检验、证实和证伪,但这些科学活动都发生于未经严格地经验评价而被当作自然的传统之中。例如,社会学家常常是按照以往的社会学家所确立的研究主题或要素而展开研究。在亚历山大的连续统中,科学理论工作显然更为复杂,基本假设、模型、定义等靠近形而上学环境一极也在研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其重要性不低于经验观察,那么我们的科学研究仅仅专注于在方法论和观察上进步则难以推进科学研究的整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