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概是反转故事?】一起简单而俗套的案件

2020-03-03 14:24 作者:想耀睡一觉  | 我要投稿

 

 (图文无关)

 “请看,团长,这是证明。”

  侦探将一张纸递给旅游团的团长,团长仔细地看了看,用相机拍了下来,交还给侦探。

  “嗯……这样算是你做了证明了吧。”

  “谢谢您。”

  侦探将那张证明塞回衣兜,搓了搓手。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被大雪封住的滑雪小屋,作为凶杀案的发生地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我已经报案了,但警方要上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必须保护好现场。”

  侦探的助手从楼上走下来,唯一的电话在二楼的走廊里,这位侦探十多年的老搭档刚刚报了案,一边按着胸口深呼吸,一边走到侦探身边。

  “光是上下楼就累了吗?你是有点老了,还是有点紧张?”

  “要老也是你先,我还年轻的很。”

  就在搭档两人互相贫嘴的时候,小屋里的所有旅友已经陆续下到一楼,坐到客厅里。

  “各位也知道了,凌晨时分,我们中的一位同伴死了,因为大雪,警方暂时没法到这里。我们只能将大家聚集起来,在警方到来前尽可能一起行动,互相监督保护现场。”

  “那么,发现尸体是在上午十点,由我发现的,死者大家也知道,是和我同行的好友,最后见到他的人也是我,而那是昨晚睡前的晚上十点,我并没有注意到什么,所以希望各位能讲给我一些你们察觉到的可疑情况,方便我进行大概的判断。”

侦探向客厅里的所有人脱帽行礼。

“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万一你才是凶手呢?”

一位面容严肃的先生对侦探提出异议。

  “那,不妨我先讲讲我作为一个侦探,对案件的推论吧,诸位怀疑的话可以随我与团长一起到现场验证,现场是我和团长一起简单搜查的,所以他可以证实我推断的真实性,听完再判断我是否可信,如何?”

  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是被团长邀请来的,他们互相之间可能并不认识,但是都认识这位喜欢旅游的慈善家,没人会质疑他的人品。

  没有人言语,就当是默认,毕竟当下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们不知道也不懂要怎么做。

  侦探露出自信的笑容,正了正领子。站起身,带着所有人走上二楼,推开死者房间的门,死者是旅游团成员之一,尸体现在躺在门口,右胸口有一道非常深的刀伤。

  “首先,肯定是熟人作案,因为死者穿着睡衣。并且尸体在门口,一定是看见熟人放松警惕,凶手出其不意将其杀害。”

  侦探蹲下身,指着死者身上棉质的睡衣,为众人解释。

  团长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死者现在穿着的睡衣也正是他前几天一直穿着的款式。

  “房间整齐,但在没有一张钞票,一张银行卡留下的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件财物丢失,证明凶手可能不仅是熟人,还清楚死者一般会将钱财放在何处,绝对是个对死者再熟悉不过的人。”

  侦探用戴着手套的双手打开死者的钱包,行李箱等可能放着钱的地方,不仅没发现任何银行卡或钞票,连一个钢镚都没有发现,但死者的手机,手表等珍贵物件并未丢失。

  “而这位死者本身也很特别,我作为多年的朋友对他的了解,他的心脏在右侧,而实际上的致命伤也是唯一的伤口,就是他右边胸口的刀伤,看来是是为了毙命,用一刀刺入心脏。但陌生人肯定是不清楚他心脏在右边这种事,想要通过捅入心脏杀害的话,肯定会用刀刺左胸,以上这三点证明,绝对是熟人作案的图财害命!”

  侦探越讲兴致越高昂,声音越提越高。在场的众人也对他的推理没有任何明显异议,只是小声讨论着。

  实际上来说,作为死者熟人,也是尸体发现人的侦探有极大的嫌疑,但如果真的是他干的,又会提示在场所有人来怀疑他吗?这种想法自然在众人心中大大降低了他本身的嫌疑。

  那么还有嫌疑的人还有侦探的助手……

  “侦探先生已经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推断,那么各位有什么想到的可疑的事吗?”

  所有人已经回到客厅,围坐在火炉旁,捻着胡子的团长站在中心,环顾着仍然紧张的所有人。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人应答。

  毕竟案件发生大概是在深夜,大家都在睡梦之中,没听到什么动静这也不奇怪。

  “那么……诸位没有什么发现吗?那,有没有谁还有自己的看法?”

  气氛越发沉重,让一群普通人突然去尝试破解一场发生在隔壁的凶杀无异于赶鸭子上架,警方还无法赶到,比起研究这起案件,众人更在乎自己能不能安全。

  “那……先准备早餐吧,请各位不要过于紧张,保持互相监督,其余的就等……”

“等等!”

  助手站起身,打断团长,指着侦探。

  “我有要说的!我的老板,就是这位侦探有很大问题!”

  绝大多人都惊诧地看着她,但也不乏暗暗表示赞同的人,因为侦探确实符合目前他自己推测的作案条件。

  “正如你自己的推理,你正是嫌疑最大的,别想利用所谓的推理给自己洗脱,犯人就是你吧!”

  “有嫌疑是事实,但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而已。而且,我没有动机,这点很重要,要是杀人也不会留下这么多如此显著的疑点,而是尽可能将现场搞乱,尽可能不让任何人怀疑我。”

侦探对她笑笑。

助手则无视了他,环视四周。

“各位,他就是凶手,应该现在先将他关起来,之后交给警方!”

众人又一次开始小声议论,但没有人站出来附和助手。

“这就是你的计策,反常理而行,混淆视听,误导大家的判断,你根本不怕大家的怀疑,因为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没法定你的罪。”

侦探没有再说话,皱着眉注视着助手。

  “至于动机?我当然有证据可以证明,看看这个!”

  助手用手机选出一张照片,展示给在场的所有人。

  侦探的脸色顿时变了,他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盯着那张照片。

  “当我知道死者是谁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你了,因为我知道死者一直欠你钱,甚至到了耽误你支付你妻子手术费的地步!”

  助手指着照片,清了清嗓子。

  “而这个,就是欠条,是我在你房间里发现的。之所以来晚了,就是去你的房间找证据!”

  “你居然……各位,别听她胡说,她这是,非法取证!她……”

  侦探脸色发白,局促不安地搓着手,怒视着助手的同时也紧张地观察着其他人的表情。

  “你本想做的干净利落,结果结束后才发现现场的一切都会指向你,只能先下手为强,给所有人一个不怕自己有嫌疑的好侦探的印象,可惜作为一个侦探,你还是不太擅长犯罪啊。”

  侦探低下头,用帽子遮住自己的脸,一言不发。

  所有人的视线集中在侦探身上,助手的指证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所有人都对侦探起了极大的疑心,就算是团长也用疑惑地眼神看着侦探。

  “虽然现在只是提供了你的动机, 恐怕带着欠条来旅游,就是想借此机会,和因为欠债一直躲着你的死者当面对质,要是还了钱就两清,不还钱的话……”

  “哈哈,真是没白做我的助手。”

  侦探突然发话了。

  “但是,就在昨天,死者刚刚还了我钱,欠条已经由他收回,你是怎么在我房间里找到的呢?”

  助手一愣,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信的话,来看看这个,收款证明哟。”

  侦探从兜里摸出一张纸,是死者手写的笔迹,的确是收款证明。

  “在我和团长进行简单搜查之后,各位还没有在这里集合时,团长就已经怀疑过这一点,所以我已经给他看过这个,这东西根本不能作为我的动机——”

  “不可能!说不定是你伪造的!”

  助手一把抢过证明,上面的确是自己也熟悉的死者的笔迹,即便如此她还是一遍又一遍扫视,期待有什么纰漏。

  “各位,虽然我还是有嫌疑,但现在并不能确定我是凶手吧?我不仅要声明这点,并且,还要告诉大家现在最有可能是凶手的人是谁!”

  侦探站起身,摘下帽子,指着助手。

  “犯人很可能是你,我亲爱的助手。”

  助手楞在原地,甚至没有出言反驳。

  “有什么依据吗?侦探先生。”

  团长代替助手问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很简单啊,明明被死者收回的欠条,她却拍了照片,但现场自我发现尸体之后就再没让我和团长外的任何人进去过,能拍到欠条的时间,只剩下作案后,翻找钱财时看到的吧。”

  “这,明明是你房间里找到的!不信的话我们再去你房间里翻!”

  “让我猜猜,你是在死者房间里看到了这个,以为死者还未还钱的你,觉得这一式两份的东西,我那里还有一张吧,只要拍到死者的那张,就可以说是在我房间里拍的,自然可以直接把嫌疑推给我,同样作为熟人而有嫌疑的你自然大大降低了被怀疑的概率。要不咱们现在可以分别去两个房间里找找,我那边肯定什么都没有,而死者那边肯定有两张。”

  助手咬着牙,冲上二楼,闯进死者的房间。

  “怎么可能……这个说法天衣无缝啊!我……”

  助手踩过尸体,翻出所有的行李,找到一张欠条,又扯出所有的衣服,一件件翻找着。最终,死者常穿的运动衣口袋里,和之前那张一模一样的欠条就像沉睡的真相。

  “我……我…失败了?”

  助手跪坐在地上,眼神呆滞,口中念念有词。

  “唉,请各位将她安置在一个比较安全的房间里吧,她现在是头号嫌疑犯,最好控制住。”

  团长叹了口气,吩咐其他人说。

  两个男性架着助手走出房间,打算将她暂时软禁在她自己的房间里。

  众人不欢而散,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而团长留在客厅,负责监督情况。

  回到房间的侦探,脱掉外套,躺回床上,舒了一口气。

  “只要等警方来解决就没问题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和一包烟,如释重负一般吸了一口。然后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纸,用打火机点燃。

  “这种东西,要复印多少就有多少,居然不是第一时间来我这里找这东西,还是不够老辣啊。”

  纸张被火苗一点点吞噬,化为灰烬,被冬日的冷风吹散,侦探走到窗边,关上窗户。

  手机突兀地响起,他低头一看,是团长的短信。

  “做的不错,交给你果然没问题。”

  “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侦探点击发送,又将团长发来的信息删除,他的工作结束了,只要让助手真的被当成凶手,一切就算是彻底结束。

  “熟识死者的,可不止我们两人啊……助手。”


【大概是反转故事?】一起简单而俗套的案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