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4.2.1 相互关系的阶级性质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二节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
1、相互关系的阶级性质
在存在着阶级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的关系。那末,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表现为阶级关系的呢?
为着弄清楚我国社会主义生产中的阶级关系,有必要简单地追溯一下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阶级关系的状况。
在旧中国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了如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当时,这些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是:掌握主要生产资料和反动国家机器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在社会生产中居于统治地位,穷凶极恶地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它在生产中一方面同帝国主义和地主、官僚资产阶级有联系,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另一方面又受到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损害。无产阶级和广大的贫苦农民在社会生产中则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受着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
“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是社会制度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场大变动。”[1]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唯一的经济基础的时候,“全国各个阶级的相互关系都在起变化”。[2]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早已被打倒了,他们在社会生产中已处于被统治和被改造的地位。民族资产阶级的私营企业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以后,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也转入劳动人民手中,因而失去了在企业中的统治地位,不得不接受工人阶级的教育和改造。农民和手工业者已由个体生产者转变为集体劳动者,同工人阶级一道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人。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掌握着社会主义经济命脉,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处于领导地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来的那些阶级仍然存在,但在相互关系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包括[-]一类骗子在内的现代修正主义者,散布一种论调说,当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国家唯一的经济基础以后,一切剥削阶级都消灭了。他们的理由是,剥削阶级之所以成为剥削阶级,是他们占有生产资料;一旦失去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阶级也就不存在了。从而,包括人们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就失去其阶级关系的性质;所谓人和人的相互关系,已纯粹变成“同志、朋友和兄弟”的关系了。这种谬论是完全违反马克思主义和违反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虽然失去了生产资料,但是,作为阶级它还始终存在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实现以后,阶级的存在,是同人们在社会主义改造以前所代表的经济关系,同人们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中的政治立场,联系在一起的。此外,阶级的存在,还同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以及反映这些差别的资产阶级法权残余联系着。事实上,在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实现以后,地主、资产阶级依然存在;还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甚至在共产党内部还会出现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知识分子中产生资产阶级右派。列宁曾经指出,“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3]
根据我国的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两个剥削阶级,一是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一是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两个劳动阶级是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及其所属的劳动知识分子。社会主义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主要就是这四个阶级之间以及它们内部的关系。这四个阶级的相互关系也不是平列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历史阶段,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处于支配地位的无产阶级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阶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必然要受到它的支配、制约或者影响。苏联修正主义者抹煞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的这种阶级性质,侈谈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同志、朋友和兄弟”的关系,是荒谬绝伦的。稍微有一点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绝对没有超阶级的“同志、朋友和兄弟”的关系。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难道能够放弃自己的统治,同资产阶级称“兄”道“弟”,志同道合吗?现代修正主义者鼓吹这种谬论,就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欺骗劳动人民,以掩盖他们变社会主义相互关系为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进而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
在社会主义生产中,两个剥削阶级都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对这两个剥削阶级的处理有所不同:对地主买办阶级按敌我矛盾处理,对资产阶级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但是,它们同工农两个劳动阶级之间,仍然都是对立的阶级关系。在社会主义生产中,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人,处于统治的地位,而这两个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则处于受支配和按不同方式被迫接受改造的地位。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有决心、有魄力在长期的劳动中和不断的斗争中,把这两个剥削阶级的分子中的大多数,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他们已经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以后,他们在政治观点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在习惯方面,还将在长时期内带有剥削阶级的本性,还须对他们进行不断的改造。不然,他们还是有可能走自己的老路。对剥削阶级分子的改造,是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在将来,即使多数人改造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人,这两个剥削阶级中的死硬分子也仍然要向无产阶级进攻。只有把这个问题看得更远一些,对无产阶级才较为有益,而较少受害。
注:
[1]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65页。
[2]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65页。
[3] 《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