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4.1.2 上层建筑在相互关系形成中的作用

2023-12-15 14:2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上层建筑在相互关系形成中的作用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相互关系的性质。但是,人们的相互关系,又总是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下发展的,是受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影响的。因此,在考察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的时候,不能不联系社会的上层建筑进行研究。

  在阶级存在的社会,上层建筑是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上层建筑一经形成,就积极地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并“为消灭已经过时的旧基础及其旧上层建筑而积极斗争[1]。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要利用上层建筑的力量,千方百计地保护已经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巩固和发展同它相适应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这是一般规律。

  就拿资本主义社会来说,任何国家的资产阶级都是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强行维护和扩大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关系的。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2]。十五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发生的有名的“圈地运动”[3],就是用暴力的手段驱使大批的贫苦农民变为“像鸟一样自由”的无产者流入城市,为资本扩大了统治劳动的对象。但是,流入城市的农民往往宁可流浪,也不甘心接受资本对劳动的专横统治。为着把破产的农民赶到工厂里去,英国资产阶级制定了惩罚流浪者的法律,使他们“通过鞭打、烙印、酷刑,被迫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4]。看,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发展资本统治劳动这样一种相互关系,所用的手段是多么残暴啊!

  资本统治劳动的关系依靠暴力得到维护,也要依靠暴力才能粉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果然被粉碎了。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建立起来,因此,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得特别明显。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既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又必须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巨大反作用下形成和发展。如果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社会主义相互关系中,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剥削阶级之间,是统治和被统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剥削者按照他们的阶级本性是不会接受这种相互关系的,因而在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剥削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激烈的斗争。为着实现对剥削阶级分子的改造,就必须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

  在劳动人民中,要按照社会主义原则逐步建立他们之间的同志式关系,则要不断地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作斗争,经常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毛主席指出:“旧时代遗留下来残存于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们头脑里的反动思想,亦即资产阶级思想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思想,一下子变不过来。要变需要时间,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5]因此,必须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三大革命运动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步战胜残留在人们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才能为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扫清道路。

  总之,社会主义相互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两个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长过程。无产阶级要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就必须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继续深入开展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灭资兴无,斗私批修。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剥削阶级就消灭了,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就会自然地建立起来,那就是阶级斗争熄灭论。这样就会放纵资本主义势力的泛滥,导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瓦解。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复辟,从反面教育我们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一方面的科学真理。


注:

[1]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00页。

[3]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从十五世纪末叶开始在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当时,毛纺工业兴起,羊毛价格上涨,于是英国的地主和资本家互相勾结,用暴力把农民的耕地变为养羊的牧场。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府泡制了一系列所谓“圈地法案”,利用资产阶级专政工具支持地主资本家对农民实行暴力剥夺。在这几百年中,农民不断反抗,发动了多次反对圈地的起义。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05页。

[5] 转引自1967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4.1.2 上层建筑在相互关系形成中的作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