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4.1.3 相互关系的巨大能动作用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仅供学习参考】
3、相互关系的巨大能动作用
一定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相互关系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它对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即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同它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关系,发生巨大的影响。
相互关系对生产关系其他两个方面的作用,在社会主义以前的历史时期中就表现得很明白。例如,要使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关系得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一定要维护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即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如果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对工人没有绝对的统治权力,如果他们不能强制工人按照资本家的意志来行动,听任资本家的摆布,那末,资本主义的剥削就无法实现,资本家所有制就无法巩固和发展。资产阶级是十分重视维护和巩固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以巩固和发展资本家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这种资本家统治和奴役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的基本内容,它在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确实促进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分配关系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群众“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厂主资产者本人的奴役”[1]。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相互关系的历史,就是一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奴役、剥削广大工人的血泪斑斑的历史。
在旧中国,这一方面的史实真是成千成万。仅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例,这个公司的资本家和工人的相互关系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资本家除了依靠经理、厂长、监工、工头等监督、指挥工人的劳动之外,还专门雇有三十多个伪警察,实行野蛮的棍棒统治。伪警对工人抄身、殴打、关押,甚至用利斧砍杀。厂里订了各种限制工人自由的规章制度。1931年底修订的厂规第三十条规定:“违反下列各款者,经查明实据后,即予开除或责令赔偿:一、违抗工厂命令,情节重大者;二、聚众殴斗、骚扰工场者;三、调戏妇女致碍工作者;四、偷窃公物;五、有意损坏公物价值在五元以上者;六、有意做坏出品,情节重大者;七、煽动工潮、破坏工作有据者;八、欺骗工值;九、虚报物价取利或串收暗佣;十、签到或投牌后,无故私自出外。”第三十一条还规定:“违犯下列各款者,分别轻重惩罚,其罚款由工金扣抵;如每月犯至四次者,应即开除:一、擅离职守,罚洋四角;二、迟到旷工,日工罚洋一角,月工罚洋二角;三、疏忽出品,按其轻重惩罚;四、瞌睡、坐卧,罚洋二角;五、吵闹喧哗,罚洋四角;六、侮辱同事,罚洋一元;七、随地涕唾,罚洋一角;八、忘记收牌、投牌,罚洋一角;九、忘记签字,罚洋二角;十、未放工前预停工作,罚洋二角。”从以上的条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本质。这个公司就是凭借对工人采取这种残酷压迫而榨取高额利润的。1914年和1915年的年剥削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分别为362%和404%,在1933年到1936年期间,每年的剥削率高达1000%以上。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和压迫劳动者的关系,要求按照社会主义原则逐步建立人们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的变革是变革生产关系的重要环节。抓住这个环节,使之不断完善,对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当着打退了剥削阶级的猖狂进攻,正确地处理了敌我矛盾的时候;当着劳动人民之间,即领导和被领导之间、技术人员和工农群众之间、工人内部以及农民内部,是按照社会主义原则逐步建立他们的相互关系的时候,大家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企业的生产就蒸蒸日上,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比较巩固,分配关系也会趋向完善。当着违背甚至破坏这种社会主义相互关系,让资本主义势力泛滥的时候,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就会受到损害,严重的就会蜕化变质。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原则逐步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不是局限在一个企业内部,而是涉及到各个企业、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表现为它们在生产协作、产品交换、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的交流等多方面的交换活动。这种企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有领导、有计划的相互交换活动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体现,它有利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经济部门的力量,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挖掘经济潜力,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相互关系在巩固生产关系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重大作用,要求人们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以后,必须不断地认真地解决相互关系问题。
前面曾经说到,为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破除和消灭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残余影响,不仅需要在经济领域,而且需要在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不断地开展灭资兴无的斗争。很明显,如果不打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不斗争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逐步清除部分领导干部身上的“三风五气”[2],不肃清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本位主义的流毒,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就不能保持和巩固他们在生产中的统治地位,就不能有效地实行对剥削阶级的统治和改造,劳动人民内部的相互关系也不可能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日益完善和发展。在我国,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建立、巩固和发展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固然是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不断胜利的过程,同时也是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不断胜利的过程。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以后,在政治思想领域深入展开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但批判了敌人,同时也教育了干部和群众,使无产阶级正气大为伸张,资产阶级歪风大为下降,推动着人们的相互关系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向前发展。
生产关系是决定社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那种关系,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其他社会关系乃至家庭关系中,成为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的准则。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主义社会,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必然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当然,资产阶级对于丧失其在社会生产中的统治地位是不甘心的。资产阶级总是力图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重新骑到劳动人民的头上。而无产阶级则要运用自己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思想力量制服资产阶级的这种图谋,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
注:
[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8页。
[2] “三风”指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五气”指官气、暮气、阔气、骄气、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