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1.4 恩培多克勒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年左右—430年左右)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者。西西里岛阿格里根特人,出身于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奴隶主民主派代表。
他最早提出的四元素说[1]在欧洲哲学史上影响较大。他把四元素分为两类:火为一类,水、空气和土为一类,并认为两类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他还用“友爱”和“憎恨”来说明元素的结合和分离,即“友爱”使元素结合,“憎恨”使元素分离;产生与消灭是由于“友爱”或“憎恨”占统治地位造成的。但是,总的说来,他认为:“任何变灭的东西都没有真正的产生,在毁灭性的死亡中也并没有终止。”[2]这种观点是值得重视的,这实际上是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一种原始猜测。他还朴素地认为,必然性是使元素动作的原因,但他不懂得事物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因此错误地认为事物的变化只是一种循环。他关于运动的来源的论述,受到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重视。
他还朴素地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往外流出一种东西[3],感觉就是由各种“流射”引起的。由于感官的通道有宽有窄,因而对被感觉的对象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感觉深,有的感觉浅,有的根本无感觉。这种观点虽然是幼稚可笑的,但他用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来解释感觉,这对当时的唯心主义却是一大打击。他还强调,各种感官对被感觉的事物虽然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明白的,但决不可因此而低估感官的可靠性。但他又错误地认为:“一切都有意识,都赋有自己的一份思想。”[4]这说明他的唯物主义不仅是朴素的、幼稚的,并且是不彻底的。
他不仅是哲学家,而且还是诗人、科学家和医生。亚里士多德说他是修辞学的创立者。有的史书还说他曾经教人用驴皮袋子挡风,防止大风对谷物的伤害。他认为,只要人们愿意的话,便可以设法使风向逆转、防旱防涝,也可以设法医治疾病和防止衰老。
他著有《论自然》一书,已散失,只留下一部分残篇。
注:
[1] 火、水、空气、土。
[2] 《古希腊罗马哲学》81页。
[3] 即“流射”。
[4] 《古希腊罗马哲学》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