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

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爱国一语出自《汉纪.惠帝纪》,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既是一个永恒主题,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下的爱国,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下的爱国必须体现和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敢于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必须体现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爱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团结各民族人民、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公民的爱国思想。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在提升公民的爱国情怀方面的作用,通过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方法,首先帮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了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使他们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祖国高度的责任感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其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他们自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最后,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明确自己身负的历史重任,进而使学生能以实际行动来为祖国的团结、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真正将爱国思想落到实处。同时课后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活动,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们能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下,我们每位公民都应当积极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将热爱祖国看成是自身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积极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用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去影响他人。
爱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要求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爱国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时代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强化爱国责任意识,形成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把“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倡导,这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由爱国而沉淀、凝结、传承的爱国主义,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的旗帜,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精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不惜一切代价全力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形象,齐心协力推动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