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富论》第五章札记2

2023-07-01 09:53 作者:bili-14116  | 我要投稿


1、进步社会>静止社会>退步社会 在劳动者所得及享有的生活资料

     谷物以外商品∶劳动量=谷物以外商品∶生活资料量

2、对于谷物地租而言,交易是使用谷物支付,如若使用谷物以外商品,那么需要先用其他物购买谷物,再兑换。流程是:谷物以外商品→该物可购买的谷物量→谷物能够兑换的劳动量。3、以世纪为尺度,(谷物地租<货币地租)真实价值变动。

     以年为尺度,(谷物地租>货币地租)真实价值变动。

  劳动货币价格——(1)不随谷物货币价格变动而变动

                               (2)不适应谷物暂时的偶然价格

                               (3)适应于谷物平均普通价格

谷物平均普通价格,受支配于,银价,而银价受支配于,银的产出额,而银的产出额受支配于银上市所需的劳动力。(简洁来看为:银上市所需劳动量→银的产出额→银价→谷物平均普通价格,其中“→”是“支配”)

由上可得,谷物平均普通价格受支配于银上市而被消费的谷物量

由于银的价值很少变动,以至于谷物的平均普通价格能如此稳定。

谷物的暂时偶然价格,却年有变动,

设A为劳动以及许多物的货币价格,设B为谷物暂时偶然价格,设C为谷物地租的名义价值、真实价值

其中,A不变,B存在一定的变动,

由于A×B=C,所以B的变动同比例影响着C的变动。

4、劳动是价值普遍且正确的尺度=仅有劳动能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

因为:(1)商品换得的金银量,不可评定该物的真实价值

           (2)商品换得的谷物量,不可评定该物的真实价值

5、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别仅仅在定“永续地租”与“长期地租”的时候有用

6、∵物品真实价格∶物品名义价格(同时同地)

    ∴货币同时同地可以作为商品的真实交换价值的尺度

     若是不同时同地,商品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无正常比例

     这种情况可以退而求其次,使用谷物时价来衡量

     甚至于货币(钱可以更值钱,如各国货币的对比)

     甲把A国值钱的货币拿去B国购物,把在B国购得的,比A国更便宜易得的货物拿去A国售卖。文中举例了广东和伦敦

7、一切买卖行为,受名义价格,货币价格支配,所以一般人注意不到真实价格

8、商业国发现用数种金属铸币的便利,如:大额支付用金币,小额支付用铜币,中额支付用银币。而在这些档次货币中又选择其中一种作为主要的价值尺度,而被选的货币,往往是最早被用于商业交换的金属,尽管以后有了其他货币,依旧会认这个货币为本位货币。

9、如:刚刚把金铸币后不久,还未取得法定货币价格,债务人要以金偿还,债权人可以拒绝的。而如今铜只用以兑换银币,已经不完全是“法货”了(个人理解为法定货币),这种情况下,本位金属与非本位金属的区别不仅是名义上的区别。

10、法定比例继续的有效期间,本位金属与非本位金属的区别仅有名义上的区别。

       法定比例变动时,本位金属和非本位金属不仅只有名义上的区别,例如,金用先令衡量的价格降低了,如果用银来偿还贷款,那么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如果用金来偿还,那么差额巨大。在这种情况,金的价值更似取决于兑换银的数量,而银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兑换金的数量。这种情况源于账薄、契约、债务等用银币的习惯。

11、在诸多金属价值的法定比例不变的场合,最昂贵的金属价值,支配一切铸币价值。

(1)比如铜铸币后,实际含铜重量不到一先令,依旧用做一先令,甚至在金币改革之前,含金量很足的金币经常被含银量不足的银币所兑换(就比如本来一个金币二十个银币,但金币是保持足量的一个金子,而银币却蕴含较少的银币,掺了杂质),也即便是金币改革后,市场上磨损了的银币已然可以兑换优良的金币。这种情况,在实际上,是暗暗地抬高了真正的银与金的比例,抬高了银的价值。

(2)金币改革前,金的(市场价格>造币局价格)。改革后,金的(市场价格<造币局价格),金的造币局价格:“也就是造币局交换标准金块所须付给的金币量”(本人认为金块需要个人去铸币局铸成金币,铸币局不收铸币价格,所以这个金块价格=金币量,这个金币量就是金的造币局价格)。

(3)金的(市场价格<造币局价格)会导致金币的价值上涨,顺带还提高了银币的价值。

12、反对洛克说的“银块价格>造币局价格,是允许银块输出而禁止银币输出的结果,允许银块输出,国内对银块的需要必定大于对银币的需要”。反驳理由是

(1)国内普通买卖的人需要银币的人数>为输出或其他目的而需要银块的人数。

(2)金块也同样如此,但造币局价格>金块价格(此处指的应该是上文的金块的市场价格)

(3)出现银块价格>造币局价格是因为银的评价太低了,而一切铸币的真实价值受支配于金。

(这里补充一个前提,在那个时代,金币可以买银这个金属,然后去铸币局做成银币,同理,也可以用银币购买金子去铸币局做成金币。)

13、(按照亚当斯密的说法,在他那个时代,如果银币的含银量是不变的,那么按照他那个时候的银的价格,可以先把银币熔成银块,银块换金币,最后金币换银币,如此循环有利可图。)这里或许也说明了,商品的不断“变换”也是一种谋求利益的办法。

14、银行家的惯技是用小的支付款来避免立即支付。(如果亚当斯密的时代可以使得银币的唯一作用是兑换几尼,那么银行家就不得用以最小的银币六便士支付款项来拖延立刻的兑付,对银行家不利,但对债权人有利。

15、拿金块去铸币,铸币过程这个时间其实是相当于支付了小额的铸币费用,这也是金币价值高于金块价值的原因

16、∵磨损了的银币价值,还受支配于银币所能兑换的优良金币价值

      在使得银币评价略高,规定银币不得作为法定货币的情况,银块的价格将小于造币局价格。

17、造币课税,势必按照税额比例,增加铸币价值。

18、货币总归是回到发行货币的国家使用,货币金属不一样,在国外可以依旧熔炼了换成他国货币,所以,货币的输出,最后还会输回到本国。

19、一般来说,金银的使用会有损耗,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金山银山,那么需要从外边采购金银,而这种采购遵循需求多价格高,需求少价格低的规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金的市场价格,居然能够保持着高于或低于铸币局价格的状态,因为这种情况,铸币的价值,才每年都高于或低于币中的含金属量。“结果的固定持续性,暗示了原因的固定持续性”

20、货币是价值尺度。这个尺度的准确度取决于铸币内含的纯金量纯银量是怎么样符合它的应有额。(这里我个人认为是想说,货币价格=货币价值是作为货币是否是价值尺度的准确度的体现)

21、但是由于金属会磨损,所以都凭各自经验比较多,以至于,诸多商品的价格不取决于铸币应当含有的纯金量,而取决于铸币在经验上平均上实际含有的份量(大概意思就是,一堆西瓜铺,卖的价格在6-10元一斤,取8元一斤的卖和买比较多)。

22、原文:“在此,我们应当注意一件事,我所谓商品货币价格,只指这商品出售所得的纯金量或纯银量,与铸币名称无关。”




     

《国富论》第五章札记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