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拌面
楼下小区门口新开了个面摊。同事说是好,撺掇着我便约了个早上一起过去。
摊面不是很大,还没隔壁卖油条的大。几张小矮桌,零零散散的小凳子。外加一个三轮车改装的露天厨房,下面贴着四个大字四光面摊,完事。听起来很简陋,但是却很干净利落,就和摊主一样。别的先甭说,单就白帽子,白口罩,白套袖,外加一个白围裙,不沾一丁点油污,干净的扎眼,就让人心生好感。摊主是个老头儿,目测五十多不到六十的样子,但是看那身板,保准是当过兵。听凑桌的遛鸟老大爷说,这摊主姓王,江湖人称“王四光”。我还是称呼他老王,这样顺口。
面条,面条,关键就在这面上。单单只和面上,老王绝对没少下功夫。和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老王和面,绝对三光。且看他和面,也是种享受。只见老王左手拿着半碗水沿着盆边缓缓加入,右手捏起三个指头去在面粉里迅速揉搓。不一会盆里便糊满了絮状面疙瘩。接着老王的五指大山就开始在面盆里揉搓摔打,把那些絮状疙瘩渐渐揉成了一个大面团。看他揉的那力度劲头,估计那些揉面机器都得自愧不如。老王的面边揉边醒,一会是被揉了个舒筋活骨,一会又是被揉了个“筋脉不通”。待到老王面团揉成三光,那碗里的水也刚好用光,不多不少。“王四光”便由此而来。
摊子主要卖拌面,别的也就只是些小菜小食。这、老王的拌面清清爽爽,让人看着就胃口大开。碧绿的黄瓜丝,晶莹的腌白萝卜丁浇上秘制肉酱拌上过水面,再加两瓣蒜,怎一个舒坦了得!酸甜的萝卜丁不但为寡味的黄瓜添味,更中和了肉酱的油腻。拌匀面,咬口蒜。趁着浓郁的蒜香未退,赶紧吸溜一口顺滑劲道的面。吃完面再喝点面汤,原汤化原食,一大早你就会觉得人生圆满了。在老王的摊绝对不要害怕吃蒜,桌上筐里有的是薄荷糖,任君自取,绝对不会耽误你的约会工作。
吃过那次后,基本每早上班前我都会来这吃上碗拌面。起床困难症一下子就面到病除。老王是个十分沉默的人,总是在一声不吭的和面下面。沉默是金估计是老王的人生教条,我吃了那么多次面,还真的就从未听到过老王说话。一开始我不以为意,去的久了后不免也有些疑惑,但转念一想,这又有啥关系,面好吃就行,牛人都有些小脾气。后来还是经常在一起凑桌的那个遛鸟老大爷告诉我,原来老王是个哑巴。
王四光面摊突然在这偌大的都市火了起来。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在这排起长龙。有些圈外美食家甚至打的跨越市区慕名而来,就为了吃一碗九块钱的拌面。不仅如此,这还成了许多来旅游的人必须要打卡的一家“早点店”。原来,有个网红偶然路过我们小区,在这面摊吃了个早餐自觉不错便写了个测评。再加上老王是个哑巴,这种励志的故事在网上便如瘟疫般扩散传播,一时变得火爆了起来。原以为老王会借此租个门脸,开个早点店。但他每早还是支着个小摊,不过多摆了些桌子凳子,弄了点茶水招待排队的人。生意好了起来,我们都看得出老王眼里的笑意,口罩下自然也是合不拢嘴估计。
那天早上,也还是那么多的人在排队等面,也还是老王在起劲地揉面。一个学生骑着自行车在老王摊前路过,准备过马路。这学生八成是刚起还没睡醒,迷迷糊糊的就闯了红灯骑了出去。通常来说大清早我们这偏僻的地方哪有啥车啊。但是,也就这命数,正好一个赶着来吃面的人开着车就看着那学生突然蹿了出来。老王抬头擦汗的时候正好瞧见这,情急之下一声大喊:“那边那个骑自行车的学生,你给我站住!”那学生吓一激灵一下子停住了,开车的司机一个右打急刹这才算是没出啥事。没出啥事?排队的人听到老王发出了声音瞬间炸开了锅,“不是说哑巴开的店?”“对啊,我寻思过来献个爱心,没想到是个假残疾人。”“走了走了,那个xx测评看样子收了面摊老板钱了吧。”“真是,想出名也别蹭别人的啊。”老王一脸茫然看着骂骂咧咧散开的队伍。
这之后网上舆论突然反转,来过面馆的人都在指责老王假冒残疾人,借着网红来出名。那网红也出来道歉,说是被老王所骗,她也没想到老王居然是个哑巴。这道歉一出,王四光面摊在网上便是彻底死了。我茫然地看着那些评论,却没有一个人提起那早那个学生的事情。
这之后老王不堪压力歇业了小半年,事件逐渐平息后,他又开起了小摊,和最开始一样的规模,只不过如今的老王不再沉默。面摊就剩几个老主顾,老王的早上也变得清闲,揉不了多少面。看他休息,我就随口为了句他为啥装哑巴卖面。老王疑惑地看着我,摘下了面罩,盯了我半天,说到:“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是哑巴的?”对啊,他什么时候说过他是哑巴的?他怎么就成了个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