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失去创造力了吗? ——创新与当代大学生生

2023-01-04 19:02 作者:嬴璞今天不吃了  | 我要投稿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选择这个时间点书写这么一篇文章或许有着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意味,或许有着怀揣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心态,亦或仅仅是为了完成这份作业……总之千丝万缕的思绪在此刻汇聚在一起,推动着我或者说是我主动选择了写就这份“报告”。这份报告既是一份作业,但更多的是因为这份作业带来的自己对于大学生活的一些反思。

念往昔,繁华竞逐。回首高中,我似乎尚存创造精神。彼时我仰慕商君无畏强权、舍身求变的改革之风,倾心王安石不畏天变、不期修古、不恤人言的凌锐决心,或许是书生意气,自诩非凡,写下“弹舌如虹气如华,志欲凌云掩苍穹”的豪言,登楼远眺,我恣意“风流黄鹤何曾去,云上徘徊待世开。极目江山轻揽胜,舒怀华夏漫登台。烟波浩渺心胸广,驰水奔腾巨浪排。展翅冲天酬壮志,人间景色又新来“,看着大国崛起,潜龙腾渊,我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高歌酹酒、承彼长缨,将个人的创新精神融入时代的洪流,或许无法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就,但也自信有朝一日能够无愧于自己的豪言壮语。

叹今朝,灯火葳蕤。上了大学,似乎是环境巨变带来的冲击过于巨大,以至于我至今仍感慨大学的我与高中的我竟如此的“相去甚远”。高中我尚且能够为了创新而探寻一题多解的可能,尚敢在议论文就是天的写作环境下书写自己灵感突现的散文,大学的我似乎只剩下了循规蹈矩,“不出错就算成功”的想法时不时的在我学习工作之时涌现。一道题为什么这样解似乎变得不再重要,这样解能做出来的模式似乎占据了我前两年大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更可怕的是我很少反思这样是否合理,只觉得自己身陷内卷浪潮难以抽身,每天浑浑噩噩、庸庸碌碌不知“今夕何夕,今岁何年”。

这么看来我似乎真的失去了创造力,无论是从个人思想还是从行为发展来看,我上了大学以来似乎真的只顾着挣扎在内卷的浪潮中,而忘记了思考自己何以学习、何以“努力“,变成了为了努力而努力。无心思考的我时常奔走在东九宿舍之间,纵使走在路边,也是低头无暇,不知世已入秋、天渐微凉;行色匆匆,不见三秋桂子、残霞满招;心气微浮,不闻风拥清香、人间烟火……

键至此处,我不禁有些颓丧,难以接受自己的大学生活失却了创新、失去了色彩,试图在零落的记忆中搜寻自己尚存创造力的证据,百转千回竟真的让我在忙碌冗杂的记忆中找到了我创新精神尚存的“蛛丝马迹”——既有我随手创作的打油诗般的“蛛丝”,亦有改组社团组织架构,更新社团活动的“隐迹”。还有吗,似乎没有了,即使是参加的大创也都是在已有成果下的粗浅改变,仅仅是创新与模仿间的灰色地带,终究无法确定是否是真正的创新。

原来我真的失去了大部分的创造力啊。

望明日,千帆竞发。既晓以往不可追,当知来者尚可塑。一直就这样庸庸碌碌下去未尝不可,当个“乌合之众”,不去思考,但求安稳,就这样平淡的度过剩下的一年半的大学生活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回首往昔,反思过往,终究难以安抚那颗曾经沸腾过的热血,我仍倾佩于那个仰慕先贤、浩气凌云的自己,仍自慨于现在这个得过且过、思维萎缩的自己,仅仅这些就足以让我重拾创造力,重新培养那熹微的创新思维。那么何以致之呢?思虑万千、辗转反侧,终有心得——不再得过且过,在日常中思考非常;打破思维定式,在单调中寻求多彩;建立整体意识,在零碎中重建系统……总而言之,便是重新思考,或许创新就是这样,在各种必要知识以及必要技能都习得的前提下,多思考、敢思考、会思考就成了创新的关键要素。你看那绝妙的元素周期表不就是在门捷列夫的无数次思考后于梦中谱就的吗?你看那传颂千年的滕王阁序不就是在王勃的浪漫思维下于酒宴挥墨的吗?你看那闻名遐迩的网飞不就是在里德和伦道夫不拘一格的思维下于红海中开辟蓝海而创立的吗?

为何总是在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因为在谈及创新时,我们从不缺乏知识,可以说在学校这个平台我们有足够的资源获取知识,我们也不掣肘于能力,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各项技能,我们更不短于努力,在内卷的浪潮中谁敢说我们不够努力,我们只缺乏一项东西,那就是思考——发散的思考、打破常规的思考、系统的思考……那日日夜夜似乎失去灵魂的生活不正是缺乏思考的体现吗,那汲汲于创新却只会模仿改造终究难有突破不也是缺乏思考导致的吗?重拾思考,正是重拾创造力的第一步,也是磨练创新思维的重中之重。

万事业已就,当待东风来。语过千言蓦然回首,却见:知识的铁索已经在两年看似浑噩的生活中铸就,技能的业火也在过去的努力中燃起,此时唯待思维的东风,燎起赤壁的火光,隳尽创新路上的蔽空旌旗。原来过去的两年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毫无意义,或许缺乏生机,亦或循规蹈矩甚至庸碌平凡,但是细细想来即使是这样的生活也为自己未来的改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行文至此,我猛然发觉,我似乎过于拘囿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执着于自身创造力的有无,忘记了这篇文章除了反思自己以外还有着思考当代大学生活的意图,还有着思考创新创业的目的。可能我个人的经历无法代表当今大部分大学生,但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我相信有着许许多多和我一样曾经历了大学环境冲击无法适从的人,也相信绝大部分学生曾有过和我一样挣扎于内卷的浪潮难以解脱的困境,更相信他们其中有着积累了“九层之台”的更加优秀的人,这样即使无法照搬自身经历总结出什么相对普适的思考,也可以推己及人,留下几分谏言:

“创者,始也;新者,初也“,所谓创新,就是行他人未行之志,就他人未就之事,就是将新的思想应用于学习、科研、生活、产品、服务、市场、制度等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始终是一以贯之的“思考”。可以预见,如果失去思考,那么即使是前文所说的虽是失去创新但尚有意义的两年大学生活也将变得意义熹微:混沌的生活仍是混沌,不会因为思考的火光而焕发生机;颓丧的心态仍是颓丧,不会因为思考的勖励而鼓舞,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莫过于此,你看那只注重眼前基础技术忽视思考未来发展的诺基亚不就是因此消失在历史潮流中的吗?

既然说到学而不思则罔,自然延申到它的下一句“思而不学则殆”,此处的“思”,仍是思考,可以是灵感的突现、可以是苦思的顿悟、可以是沉思的“水到渠成”,这里的“学”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我更倾向于解释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习得、其他各项能力的培养以及基础条件的配备而不单单是学习。与前文描述的我的大学生活相对,我也观察到另外的一种大学生活——空想浮夸却一无所获,看似活跃却难有贡献,这种空中楼阁式的大学生活在大学之中与庸庸碌碌般的大学生活一样常见。失去了平心静气的知识积累、忽视了点点滴滴的技能获取,盲目地发散着自己“独一无二”地见解,这样终究只是浪波中的浮萍,最终走向与前文的丧失思考的生活一样的虚无。记得习总书记说过“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此类推,创新依托于基础知识技能,丧失基础知识技能的创新即使落地也终将昙花一现,你看那盲目改革忽视生产力低下最终战死城头的申不害不正如此吗?你看那风靡一时的小黄车不正是因为基础技术以及前期运营失误最终走向衰落的吗(这里是其中一个原因)?

文将煞笔,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在探寻自己创造力何在、总结大学生该当如何创新之时,仿佛又回到了一个极其俗套的结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然这里是旧言新解,不过想来似乎任何思考的结论总是那么的平平无奇或者直截了当,但是这篇漫长而又有趣思考的过程不正是创新的魅力之处吗?


本文无过深立意,单纯为了应付作业,勿深究。


“我”失去创造力了吗? ——创新与当代大学生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