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要从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猫物语白中的羽川翼

2020-05-09 19:06 作者:9册楼阁  | 我要投稿

这个想法是我昨晚又一次回看猫白小说时产生的想法。不过也有可能和我之前回答过有人提问的什么是真物有关啦。我本人不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只是之前了解过一点,很多资料都是现查的,理论上如果有问题还请心理学专业的大佬补充说明或指正。

想用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并不能说是一种偶然的事。我最开始想到这个理论是因为,班长羽川翼至少在到猫白为止,她的本我、自我、超我(后面会介绍)似乎有很明显的直接对应(这大概也是后面分析的主要部分)。而最关键的是猫白的第一节,乃至整个猫白都在讨论的,羽川的“我是谁”。这个在精神分析流派里有个很直接的对应,就是爱利克·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这位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有名的心理学术语,叫同一性危机。这个词通常用于青少年,但事实上可能很多成年人也在经历相似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这时候的青少年会开始追问自己“我是谁”,如果回答成功,则同一性形成,能够接受并欣赏自己;如果失败,则将出现角色混乱。这个危机通常出现在青少年时期,换句话说,20岁应该就会消失(咩咩关于黑羽川是不是也这么说的?)。

当然有些用到的理论也不能说是精神分析的理论,比如依恋理论。这主要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主要因为班长的特殊性所以会用到。依恋指的是对某特定个体的强烈感情联系。这个理论一般是用来讨论婴儿对他们父母的依恋关系的。

在正式开始之前,最后还是要介绍一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这里的分析很大程度还是用的这个理论的术语。

但是懒得介绍啊……

反正把第一节分析完大概就会弃坑了……

啊……第一节都不想分析了……

直接说结论吧。

羽川翼是一个在人格上,超我长期压倒本我,甚至于压倒自我的人。自我长期沦陷为超我的傀儡,成为超我的代言人,而不是它所应该是的,那个本我与超我的协调者。当然这也有一个过程的,一个很悲惨的过程。

直到垃圾君的出现,她的自我终于开始出现复苏的苗头(虽然一直都在,但是形同虚设)。

这种人格内部的冲突、矛盾及其调整的过程,从伤物语开始萌发,在猫黑正式出现,到化物语结束时开始无法掩盖,最终在猫白得以圆满完成,而且是由一个强大的自我(这点很重要)协调本我和超我来实现的。

她的怪异很大程度上是她长期被压抑的本我的象征。她的超我就是垃圾等人眼中的羽川翼。但在猫白这里,超我开始明显弱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里班长看起来和之前很不一样。书中后期开始强调的所谓的逃避,其实是本我藏进无意识的过程。而她一些看似不同于之前的话,意味着她长期隐蔽在无意识中的,那个本我的逐渐觉醒。

战场原前期对班长态度的转变,原因在于,之前她以为班长是在本我与超我的长期斗争中,自我总是选择的超我;但后来中期她发现并不是这样,羽川翼的本我早已在斗争中落荒而逃,无影无踪,甚至怀疑羽川翼这个人是不是没有本我(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读者看小说时,是站在羽川翼的意识层面的,看到她的只是她的开始弱势的超我,已经开始显露的本我(尤其是那些看似无上下文逻辑的话语,那些“废话”),以及隐藏在小说文本背后的,同样开始起作用的自我。

最后班长能够在意识层面自我剖析找到无意识的蛛丝马迹真的不容易,虽然是借助了小说里出现的所有外人的有意无意的提醒和帮助

同时由于长期处于非安全性依恋状态,所以遇到垃圾君后迅速对其产生安全性依恋,而之后又对战场原产生了安全性依恋(主要体现在猫白)。

但可悲的是直到5年后她都没有再和其他人形成过这种安全性依恋状态……

PS:西尾的物语系列其实挺适合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文本分析的,比如垃圾君的死本能。当然这又是另一大坑了……

哇写这种东西累啊……费神费脑子……本来想存草稿的,但过了这次怕就再也不想投了……

我甚至有点怀疑,等过俩月再回头看这些话,说不定一个字都不记得了,还会想着当初怎么想的这么多屁话……

呀总之就这样吧……再写都没动力打字了……我都不知道当初哪来的动力打这玩意……虽说也就是昨天了……


主要从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猫物语白中的羽川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