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化输出现象:汉服旗袍知乎上关于米哈游原神稻妻的文章同胞和B站日本人韩国人来看看

2021-07-25 00:14 作者:奇闻异事蛋糕怪  | 我要投稿

关于’日本元素‘不足,这一点,其实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日本的对外刻板印象'。


是的,老哥,那些人特别双标 日本角色就可以穿正版和服,然后就不允许中华角色穿汉服 中华角色在他们眼里只能够穿旗袍马褂。回复 @合金装备派蒙王 :为了和稻妻区分开来,主体上容易造成和日本文化混淆的中国元素就不表现,米哈游爱日本文化也不是不行,但是我就是看不惯一些人为了捍卫米忽悠极度双标,他们眼里就没有中国文化,只有米忽悠文化,米忽悠说有就是有,米忽悠说没有就是没有,交领,烟花,其实很多东西米忽悠可以做的更好。他就是不做,一眼藏私心知肚明,奈何一些人眼里就是米哈游是对的,怎么做都可以洗,我称这些人为“日wei米孝原孝稻孝日翻译”



这个非常好理解,日本对外宣发多年,习惯用单一元素的模因式洗脑来代表一个群体,这个方法非常讨巧,可以让人快速以一个或几个印象记住一个主体,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也就是会让人形成刻板影响,

我举几个经典例子,第一个是《迪迦奥特曼》和《泽塔奥特曼》主角的对比,

泽塔的主角之一遥辉就是典型的模因式洗脑造成的刻板影响,用大量的'哦斯’的口头禅,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个主角的性质,以至于一提起奥特曼中喜欢喊'哦斯'的,观众下意识就会想到遥辉。

但迪迦则是反相操作,让主角之一大古在剧情中慢热显现他的性格,这样的缺点是让人一开始记不住他,但优点是会让人物形象更立体丰满,不会单一纸片化。

一直以来日本对外宣传的文娱类作品都是使用讨巧的‘模因式洗脑'来宣传本国文化,(他们宣传他国文化也是这样,一提到中国就是旗袍包子头,一提到俄罗斯就是高鼻梁白皮肤金发……)以至于除日本本土之外的人民群众对日本的印象相当片面,只会想到日本对外宣传多年的樱花、和服、忍者、武士刀、寿司、生鱼片、月代头,以至于让人忽视掉了日本文化其实也有多样性,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好莱坞影片展示日本文化,清一色的单眼皮女性头发盘起来穿和服手里挥舞一把武士刀,根本不记得日本古代也有取自汉唐优秀文化的相当风雅的一面,比如唐衣、吴服、和歌、围棋、香道,还有日本相当不起眼的琉球族、阿依努族少数民族文化。

(唐衣十二单,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根据唐朝服装本土化后的礼服,公家女子的日常装束)

(阿伊努人,怎么样是不是很不像传统的日本人?事实上是日本的少数民族)

(琉球人,因为千年前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

有意思的是因为日本长久的片面化宣传,导致日本新生代根本都不认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万叶的pv中,展示的技能,语音几乎全部来自于万叶集的名句,其有名程度约等于唐诗三百首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日本玩家大部分都根本不知道这些化用,出自万叶集,需要外国人宣传本国文化本身就很可悲了。

而原神则是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模式化’和风‘元素之后,使用了不少偏门的日本元素并且并不是一味的用和风元素,而是用和风的壳宣扬中国风。,比如珊瑚宫阴阳怪气了琉球岛,比如心海身上的少见的,取材自偏门神话浦岛太郎中的龙宫和天女元素,比如万叶身上风雅的万叶集合完全不同于日本武士道愚忠精神,更像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仁义,


第二个方面是'米哈游的套皮宣传'

米哈游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公司,非常擅长于借壳宣传,也就说借别人的壳子宣扬自己的精神,蒙德、璃月、稻妻,看上去是三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实际上,这三个国家都是表达’杂糅了大概同一时间段的多段历史背景‘的’中国‘。

蒙德是理想型社会,糅杂了上古时期人民共治理念的中国,在有最基本自然崇拜的情况下,人民互助,非常像夏朝之前只有寥寥几笔记载的古代社会,也是我们的孔老夫子所向往的礼制社会,人人守礼懂礼互帮互助,蒙德的人际关系比起西方社会,其实更像中国的邻里关系,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会不自觉的组成聚落然后靠个体之间的互相帮扶活下去。摸鱼卖唱真君在蒙德人口中是神,但更多是精神上的神,没有对蒙德人的精神形成禁锢,对比一下西方宗教就能看出来,巴巴托斯保佑这句话更像是约定俗成的口头禅,真碰上什么事,蒙德人想到的还是找996的琴团长。

而璃月则更像是现代背景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中国,杂糅了从五四运动以来到现代发展背景下的新中国,璃月是繁华的贸易之都,是新旧变革的阶段,璃月人名义上是在听书喝茶真君的保护下,但更多的是在七星的管理下生活,听书喝茶真君不像是西方神话中自私的神,他更像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下的神祇,类似于中国人嘴里喊得老天爷啊,听书喝茶真君没有直接管理,而是用定下契约的方式(这里注意,这里的契约不是西方的契约,西方人最没有契约精神),而法律,就是保护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最强契约,听书喝茶真君肯定了契约的权威性,剩下的,就交给璃月人自行发展,而到了我们旅行者抵达璃月的时候,正好是璃月的新旧变革期,是从名义上的’神治‘完全转化到名义上事实上都由人治的社会,并且璃月成功的进行了变革。

这一次变革便是脱胎换骨,让璃月洗脱了封建遗留和个人崇拜留下的旧社会不良因素,转化为整个社会遵循法制互帮互助的新型社会形态,也非常像当今现代的中国。


稻妻则是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过渡点,上层统治者不管民众死活,中层管理者买办心态,出卖人民利益维护自身利益,左翼激进派要发动变革却没有掌握好自下而上的人民战争,温和保守改良派有心改良却能力不够,是处于一个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之中,是一个乱世,是一个等待天降猛男唤醒民智的状态,是借倒幕运动的壳,讲了百年变革前的中国。

并且因为是借外人的国家将自己的文化,避免魔怔人的口诛笔伐,却能让局中人以局外人的客观视角看待自己的发展,是非常高明的手法。

可以说,米哈游不是不能做更多的和风元素,而是不想做。

他是一家中国公司,本就是中国人,写出来的东西再像外国的,核心精神还是中国的。

编辑于 2 小时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评论 6
写下你的评论...
匿名用户
提问者
首先感谢这么长的回答!虽然你写的确实非常好,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不过我提问的重点是“地图与谜题设计”啊,我不满意的点在于,谜题设计太单一了啊,跑题了跑题了关于你说的“核心精神是中国的”,我觉得这并不一定是完全褒扬的话,诚然中国人来做其他国家文化一定不如本国人做的深刻,但我并不是很希望看到七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是中国的内核,这些话说起来可能很高大上,但作为玩家,我最大的评价标准是好不好玩,感受如何。。。希望你能理解。我并不是反对你,只是单纯的出于游戏性的问题。
1 小时前 ·作者回复了
3
团雀儿Msquit
我的看法是,故事的本身其实本质上不承载特异的文化,比如原神还是这套故事,可能日本公司做,欧美公司做,都会有不同的解读;讲故事的嘴和对故事的解构剖析体现“文化”,也就是一种语境,中国人对故事的叙述和解构使人自然的在中国语境中联想到中国的历史,这是文化表现力足够强大的一个标志,但不一定就是目的,高效的文化的输出与交流很可能并不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用或多或少有冲突的思想方式输出冲突的焦点,而是一个旁白式的、体验式的背景;到高明处一条河流几座石碑都可以是这样的“旁白”不太能记得璃月和蒙德的内容了…所以感觉稻妻的主线支线特别充实,这个表面平静压抑实际山雨欲来的背景,特别是被雷神劈以后逃到偏僻的角落,听过那些人们被改变的命运,再去为他们的理想和夙愿,在世界的角落里奋斗的时候,有一瞬间就会像心中燃烧着火,这种感觉我想恰恰是新图的沉浸感增强了吧;这样我觉得新图和风的文化元素不多不少,游戏只负责引述文化现象,而内在底蕴是先要对现象感兴趣之后才会有意义的;地图设计的解密高度重复和单调是老毛病了…只能希望枫丹能有进步了
54 分钟前
1
查看全部评论
赞同 20
喜欢
8
6

快分享给好友吧!


文化输出现象:汉服旗袍知乎上关于米哈游原神稻妻的文章同胞和B站日本人韩国人来看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