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51、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2022-04-14 11:0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徐禾主编】

【如有错漏或其它问题,欢迎指正】


51、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它是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到的货币额。实际工资则是工人用出卖劳动力得到的货币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数量。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工资愈高,则工人所能换取的生活资料就愈多;反之,就愈少。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名义工资的变动和实际工资的变动,经常是不一致的。货币工资的数量不能表明工人的实际收入水平。这是因为,决定实际工资水平的,除了货币工资额以外,还有物价、捐税、劳动日长度和劳动强度等一系列因素。例如,在通货膨胀时,如果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就会因物价上涨而大大降低,在这种条件下,即使货币工资有一定的提高,但只要这种提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实际工资仍然会下降。所以,名义工资会掩盖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为了正确地认识工资的量的变化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必须研究实际工资的运动及其规律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际工资有一种下降的趋势。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趋势不是引起工资平均水平的提高,而是引起这个水平的降低。”[i]

  实际工资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下面一些原因造成的:第一,由于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使劳动力这一商品经常供过于求,工人在劳动市场上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不得不在工资被压低的苛刻条件下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二,由于机器的普遍使用和工业技术的提高,许多部门的操作简单化了,使大批童工和女工代替了男工,他们的工资一般比男工工资要低得多。与此同时,随着女工和童工的参加生产,原来的熟练工人有的被排挤,有的则不得不去做那些报酬很低的非熟练劳动。第三,由于资本主义的技术进步,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劳动力的消耗大量增加,为要补偿它就需要更多的生活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家稍许增加一点工资,但却补偿不了劳动力的过度消耗。第四,由于物价和房租的上涨以及捐税负担的加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际工资的下降是一种客观趋势。但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面对着资产阶级的无情掠夺,工人阶级应当放弃斗争,听任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断恶化下去。实际上,工资的实际水平,也和劳动日的长度一样,归根到底是由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斗争的力量对比决定的。

  工人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暂时延缓工资水平的下降,而且可以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锻炼他们的战斗精神。但是,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只是一种经济斗争,这种斗争无论进行得多么有效,只能暂时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而决不能改变他们被剥削被奴役的阶级地位。无产阶级要得到彻底解放,决不能局限于经济斗争,而必须积极开展政治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指出:“工人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而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ii]


[i]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69页。

[ii]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69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51、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