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99 烦琐哲学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99、烦琐哲学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方法。烦琐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严重脱离实际,死钻牛角尖,咬文嚼字,玩弄概念游戏,专搞形式主义。烦琐哲学来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由于经院哲学在论证基督教教条时,采用极端烦琐的、形式主义的抽象推理方法,从已定的教条中,推演出烦琐空洞的结论。经院哲学家们还辩论一些极为荒谬无聊的问题,如“一根针尖上究竟能站得住几个天使”、“田鼠有没有眼睛”等,成年累月地争论不休。以后,人们就把空谈玄理、烦琐无聊地谈论或争论问题,统称为“烦琐哲学”或“经院习气”。马克思说:“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1]
烦琐哲学是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和反动儒家,鼓吹和推行一套上尊下卑、等级森严、名目繁多的礼节仪式,也是烦琐哲学的一种表现,目的是为了维护反动统治。[-]惯用“最最最最”、“灵魂的灵魂”、“核心的核心”等空洞、烦琐字眼,把烦琐哲学作为他反党篡权的反动工具。
在革命队伍内部烦琐哲学的表现,如写文章、做报告,无的放矢,空话连篇,既不提出问题,也不分析问题,更不解决问题,只是罗列一大堆表面现象,拼凑一大堆枯燥无味的词句,使人得不到要领,这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是反马主义的,对革命事业有着极大的危害性。
教员一贯教导我们,要反对烦琐哲学,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反对主观主义。教员在《-》一文中关于[-]第五条罪状[2]的揭露和批判,就是针对烦琐哲学的。教员斥责烦琐哲学的这种形式主义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3]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揭露和批判烦琐哲学,在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做报告、写文章,要简明扼要,反映客观实际,作具体分析,抓住实质,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斗争中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6页。
[2]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7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