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记忆】第十四篇 我的身旁是一扇亮了又暗的窗 理想后花园
周末,难以入睡的第二天,在我骑完六七十公里后。
这轮失眠大概不是规律作息、加强锻炼能够打发走的。

等周日太阳将落,我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带上自己喜欢的歌和冰镇的汽水席地而坐。
一直听到天黑,到八九点钟才回去。回去的一路上,我也都在听这首歌。
它早已存在于我的某个歌单中,当初留下这首歌似乎只是因为轻快的旋律。最近我才意识到歌词也写得十分有意思。
追来追去,希望也还是一望无际
想来想去,却总又不能说服自己
撞来撞去,冲不出这个封闭的世界

周末和一个朋友聊天。
我说,我越来越感觉生活就像是地铁。一站又一站,你要么下车,要么必须在车厢里呆着,等待下一站的到来。而线路图不在你的手里,不知道眼前这一站能不能转车,不知道下一站通往哪里。
就像这首歌里的“我”,在玻璃缸当中游来游去。需要新鲜的空气,需要柔软的沙子,需要温软的阳光,需要清澈的水。
我想起另一首歌,《苏州河——给贾宏声》,里面唱着:
我飞进苏州河的水底
变成它怀里自由的鱼
此时我狭隘地觉得,人们总在春风得意、放荡无涯时将自己比作飞鸟,而绝望时总爱比作鱼。

地铁也好,缸里的鱼也罢,我唯独感觉“不自由”,我讨厌这样的感觉。
是的,认知的进步,必定伴随着螺旋式的上升。在去年此时,我大胆地批驳着所谓的“自由”。当我想要回去找找当时自己时怎么描述之时,我惊讶地发现,我当时附了理想后花园的另一首歌。


我尝试着厘清“向往自由”与“厌恶不自由”这二者的界限。
现在的我,向往自由吗?我很难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我可以确定,我必然是厌恶眼前身后各种各样的限制。
就是这样一个狭窄的缝隙——“to be”和“hate not to be”——我被夹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