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省考申论热点范文-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
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旅游业讲究规划先行,因此,各种类别、级别的规划也就有很多,但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两办主持的规划项目,这还是第一份。更重要的是,这表明,旅游业的一次规划和活动第一次以政治工程的面目出现。
红色旅游是政治工程。红色旅游,指的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传承精神、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旅游”是形式,“红色”是内涵、是底色。“突出红色,坚守红色”是红色旅游的本质和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红色旅游是文化工程。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现代大众审美活动,与读书、看电影等等传统审美活动相比,旅游活动同样是一种精神活动,有着很深刻的宗教意味和意识形态内涵,只不过与传统的读书活动相比较,旅游特别诉诸于人的视觉和感觉,因此,在国外,旅游活动的精神价值很早就引起了宗教当局、意识形态专家和哲学家的注意。这次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年到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被有关人士解释为“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这就明确地说明了,旅游不光是经济,同时,它更是文化,是政治。而既然是文化是政治,就有一个争夺文化领导权的问题,引导人们往什么地方旅,往什么地方游,就是在引导人们往什么地方思,往什么地方想,关系的不光是经济的增长,还有传统的承续和文化的整合。
红色旅游是经济工程。在中国,什么事情被说成是政治,那么它就重于一切,就是社会系统工程,就有不惜一切代价弄好的必要。在一九六○年代,小说《红岩》的写作、样板戏的生产等都曾被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因此,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远远不是普通的小说、戏剧创作所能想象的。旅游业的特征本来就有社会系统工程的一面,一次旅游活动的完成、一个旅游景点的建设都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能够顺利地完成,但是,人们偏偏总是把旅游当作是旅游局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很少时候把它当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去运作,而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掣肘却层出不穷,比如旅游与文物、旅游与交通就有没完没了的协调,而协调的时候又总是很少,常常是旅游景点一年难得的旅游旺季也正是交通部门热火朝天的施工季节。红色旅游给了旅游业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在神州大地上,红色永不褪色;在我们心中,红色始终激荡。走在那些洒满烈士鲜血的红色道路上,那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红色基因不断给予我们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