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省考申论热点范文-既要摸清“家底” 更要用好“家底
既要摸清“家底” 更要用好“家底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陈培浩
近日,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家底首次摸清。截至7月7日,全国政府网站总数高达85890个,其中地方82674个,国务院部门3216个。在普查前期对600家政府网站的随机调查中,“超过87%的网站存在3个以上栏目不更新”,“超过80%的网站存在部分功能或页面无法使用和打开”,“超过90%的网站存在暗链、伪链”。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下了大力气,网站几乎成为各级政府的“标配”,政府网站建设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随着其数量的迅速增长,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网站内容长时间停留在“那一页”,任你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自“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有的网站栏目众多点进去却“空空如也”,乍一看打扮得花枝招展,而实际却“连一条内裤都没穿”;有的网站“办事指南”不办事,要么繁琐的让你找不到“北”,要么“老牛拉破车”拖拖拉拉小半年。有的网站任你“百般呐喊”,它自“无动于衷”,“领导信箱”没有链接,“公众留言”要么没人处理,要么全是“尽快处理”、“正在调查”这类“万能回复”。
难怪一些政府网站会“门庭冷落鞍马稀”,上述种种现象,又怎能不招来网友的“吐槽”和“拍砖”?“僵尸网站”、“睡眠网站”的称号无异给政府脸上添加了一道“伤疤”,成为群众批评政府不作为、搞形式主义的重要例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政府网站不应该也绝不能掉队,政府网站不光要“建的好”更要“用得好”,而“用得好”的关键就在于“服务”二字。
用好政府网站应当“政”字当头。作为政府权威发布的平台,政府网站是政府现实执政能力的延伸,作为电子政务第一窗口,政府官方网站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要善于公布政策事项,当好释疑解惑的宣传工具,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政府决策和政府行动,明确方向,找准目标;要善于回应社会关切,当好倾听民声的沟通枢纽,在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出台前,通过建言献策、意见征集、网上听证等方式,广泛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要善于打捞社情民意,当好测向控局的舆情舵手,对热点舆情及时加以回应,对一般舆情引起关注,对噪音杂音冷静处理、减少影响;要善于应对公共危机,当好辟谣取信的公关武器,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根据事件发展和工作进展跟踪发布动态信息。
用好政府网站应当“网”字托底。可以说,对全国政府网站摸清家底,既是实现互联网+政务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网站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充分把握和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要善于运用网民喜爱的数字化、图表化、可视化方式制作网络产品,紧紧把握公众的需求变化,做好政府网站的栏目规划、内容分类、页面设计、展示方式,使政府网站变得轻松、亲切、活泼;要及时跟踪、充分吸纳网络新技术、新业务,善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自适应等新技术,拓展网站新业态,形成立体化、多渠道传播格局;要建立健全支撑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协调机制,对一些复杂、敏感信息或者容易被误读误解的内容,注意统筹发布解读的基调、重点、时机、角度,防止信息混乱、误导社会。
用好用活政府网站,关键在于镶刻“服务”二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站在手,天下我有”的畅快,当群众“想看的就在眼前、想用的就在手边、想做的就在指尖”时,政府网站自然会赢得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