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碳资产系列2——“碳中和”背景下的碳资产(二)

2021-10-03 06:45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碳资产系列的第一部分:“碳中和”背景下的碳资产(一)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碳中和”背景下的碳资产(二)

1、欧盟碳交易市场:目前发展最成熟的碳交易市场

2、中国碳市场:强制市场平稳运行

3、中国碳市场:自愿市场空间广阔



1、欧盟碳交易市场:目前发展最成熟的碳交易市场



欧盟制定了20%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目标年为2020年,基准年为1990年,截止2019年已经减排 24%(图2),欧盟气候行动发展报告显示,欧 盟排放权交易机制(EU-ETS)对减排贡献突出,其涵盖部门中下降幅度最大为25%,非EUETS覆盖部门排放基本不变 。



EU-ETS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14个行业,超过10000 个大型能源的设施(主要包括发电站和工厂)以及航空公司的碳排放,涵盖欧盟约40%的温室气体排放(图3),显著高于全球 16%的整体覆盖水平 。



2020年EU-ETS的碳交易额达到2013亿欧元,占全球碳市场份额的88%(见图4)。目前 EUETS 的碳价有效性、碳价稳定性、碳价权威性均较为成熟完善。衍生产品主要有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和碳互换,极大地提高了欧盟碳市场的流动性。



2、中国碳市场:强制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强制碳交易市场试点已有十余年。


2011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 东、湖北、深圳等两省五市设立碳交易试点, 2013-2014年7省市试点相继启动,2016年福建碳市场启动。


2021年7月16日,中国正式开启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首批纳入2000多家发电企业,覆盖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之后将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将逐步纳入。


在碳市场规模上,8省市的试点市场交易并不活跃。根据统计,8省市的碳交易试点覆盖了电力、 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发放配额约14亿吨。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试点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仅4.8亿吨,年均成交量不到7000万吨,低于配额发放量的6%。


碳交易价格上,各试点市场分割,价格相差较大,最低不到10元/吨,最高可达70- 80元/吨。


截至2021年6月,各省市平均成交价格约为23.75元/吨,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为40元/吨 。


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范围后,预计年覆盖碳排放量将超过50亿吨。到2025年交易价格 在60-75元/吨之间浮动,按照交易量占配额 5%-10%,现货市场交易规模可达到150亿至 375亿元。如果考虑期货和衍生品,交易金额将大幅提升,有望达到3000亿元。


3、中国碳市场:自愿市场空间广阔


自愿碳交易市场主要服务企业购买用以抵消超过国家控制的排放量,或者满足有意识的企业兑现资源减排承诺。中国先后在九个省市成立环境交易所或排放权交易所(八省市以及仅开展自愿交易的四川省),并制定审核机构批准注册自愿减排项目(简称 CCER项目)。


据公开数据,2020年中国试点市场的配额总量为14亿吨,若按照政策限定的自愿碳交易抵消比例不超过5%-10%,当年核发的配额量来看,理论可供抵消的自愿交易量应当在 0.7亿- 1.4亿之间。现阶段,CCER签发量仅0.5 亿吨,不足实际核发配额量的4%(图5),自愿市场核证减排量预计拥有巨大市场空间。




中国已经核证减排量的自愿减排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板块,如风电、光伏发电、水电,以及农村户用沼气类(图6)。



在国际市场,2019年新能源及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总交易量占自愿市场交易量的80%(附录1),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森林和土地利用的平均价格是新能源的三倍多,市场对于林业、土地, 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项目(NBS)的需求旺 盛,中国自愿减排项目可以在这些领域探索并提供解决方案。



碳资产系列的第二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三部分的内容:碳资产的三要素模型



快车通道:

碳资产管理,你了解多少?

碳资产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绿电:新能源发电为何引发资本市场如此剧烈反应?

从“限电”看双碳时代的趋势性机会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碳资产系列2——“碳中和”背景下的碳资产(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