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的肝之木

2023-03-16 15:55 作者:南方高原人  | 我要投稿

     《黄帝内经》里的四气调神大论篇里这样写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聚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春天是肝的季节,中医理论认为,五行中肝属木,肝主生发。肝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不是一个简单的器官,肝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肝是有思想的。

        肝病是危害人体健康一大元凶,中国每年肝癌的发病人数在四十万以上,而这个可怕的癌症,很少听到可以治愈的,人们都谈肝色变,都害怕自己得了肝癌,每年的体检,B超和肝功能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西医体检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体检后指标正常的,即使是检测了多种癌症指标正常的人,检测后几个月一样罹患癌症的人也比比皆是。

       中医理论里,肝属木,是主生发的,十天干十二地支里,甲乙木,丙丁火,甲木是苍天大树,乙木是花花草草,肝在中医理论里,和西医的具体的肝脏器官不是完全一个概念。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个圆运动,左升右降,很多人就说,解剖学肝脏在右下腹,肝主生发,肺主肃降,这个是不是中医搞错了。中医没有搞错,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其理论中很多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存在的东西,西医研究人体的具体器官物质,到了微观细致的细胞,病毒,中医除了研究具体的人的器官肉体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范畴,就是精气神,经络穴位,卫气营血,这一系列中医理论的核心要素,这些都是无法用现在科学去量化的,比如说,一个人的精气神,只可能通过观察出来,精气神很好,或者精气神很差,用影像学的医学仪器无法测量。

        中医的肝藏着三魂,肺藏着七魄,而三魂七魄的理论现在被列入道家的理论,中医院校的课程里已经没有了三魂七魄的理论教学,没有三魂七魄理论的中医,是被阉割的中医教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潘毅老师写了一本书《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这位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全国排名第一的老师,在中医院校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他也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现今的中医药教学是没有元神,就是一种太监式的中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怎么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中医。中医理论基于意识心态的切割是没有办法的,传统的古中医理论的哲学体系是不会被认可的,不能堂而皇之的立于庙堂之上。

        肝对人体太重要了,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妇科的子宫肌瘤等等疾病,在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范畴里,都是属于肝的缘由,现代社会压力大,很多人都是被气病的,不论是权贵富豪或者是平民百姓,这一年四季里谁会是一直心情舒畅,天天开心的,几乎很少有这样的人,肝气郁结,是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我们的药店里有很多中成药,可以治疗肝气郁结,以及治疗肝病的很多药物,比如:小柴胡颗粒,舒肝散,逍遥丸,龙胆泻肝汤等等,只是大多数人不会中医辩证,无法准确的辩明自己的病症,买来的中成药,吃了没有疗效。中成药品的说明书里写的也是中医语言,比如什么两胁涨痛,升阳举焰,胃脘腹涨,自汗盗汗等,看着简单,可是表述的症状,没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人,是无法精确理解的。

        中医的肝不是一个肉体器官,是一个系统,足厥阴肝经也是肝系统的组成部分,足厥阴肝经按解剖学人体矢状面,是对称的两条,一共有十四个穴位,中医的经络走向方向是阴升阳降(双手上举,手上的经络走向就是阴升阳降。)足厥阴肝经起大足趾,始于足内侧,绕阴器一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布胁肋,最后上达到巅顶的部位。《伤寒杂病论》里,张仲景就常常提到用针灸刺期门穴位,期门穴位在肚子上腹部,就是足厥阴肝经的募穴,是肝、脾、阴三脉之会,针刺可以梳泄肝经气滞壅闭,肝藏血主筋,故能宣导气血,平肝潜阳。足厥阴肝经和肝是一个系统的,是相辅相成。 由于足厥阴肝经环绕生殖器,所以男性的阳痿之类的疾病,不要去补肾壮阳,这是中医的肝出了问题,找个好中医就解决了。

        春天一到,肝木升发,有些人会有头晕目眩的症状,这是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平衡乱了,肝气升的太猛,头会眩晕,体质弱的肝气升发不起来,也会头晕,很多人如果去西医院看神经内科,核磁共振,CT扫描一通检查,总觉得要查出一个器质性的病变,心里才会踏实,其实大可不必,找个中医开几副汤剂,天麻钩藤饮或者逍遥散,或许就药到病除,费用低廉,效果显著,何乐不为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鸟》,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这就是《黄帝内经》里的春三月,生而勿杀。我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证道菩提,可是慈悲心是人人都可以有的。 慈悲了,心就软了,心软了,肝气也就顺了,身体就会健康了。

 

 

 


中医的肝之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