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第212篇 唐代香山寺在龙门东山南麓

2023-02-05 14:43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第212篇 唐代香山寺在龙门东山南麓.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对面有个香山寺,寺里有清朝皇帝写的御碑,有清朝香山寺开山和尚的衣钵塔,证明这个香山寺为清代所建。那么,唐代香山寺在哪。




唐代香山寺是龙门石窟周边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据考古发现,唐香山寺遗址位于龙门东山南麓,坐北朝南,因山就势,呈阶梯状分布在多级台地上。这里环境清幽、人迹罕至。




香山寺的兴建与一位古印度高僧地婆诃罗有关。据唐法藏《华严经传记》卷一记载,地婆诃罗修行高深,在唐高宗晚期及武则天时期,在洛阳翻译了十多部佛经,深得武则天的尊崇和礼遇。武则天听闻地婆诃罗圆寂,敕命将其葬于“龙门山之阳、伊水之左”。地婆诃罗墓塔塔院所在的龙门东山盛产香葛,香气弥漫山野。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遂提议在地婆诃罗墓塔塔院的基础上扩建寺院。寺院建成后,武则天敕名香山寺。




武则天非常钟情伊阙山水,喜欢香气四溢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经常游览香山寺。武周圣历元年春(公元698年),武则天驾幸香山寺,突然来了兴致,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使东方虬以“春雪满空来,触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先成。而此时,多数大臣也相继成诗,经评比,一致认为宋之问的七言诗更胜一筹。最后,宋之问赐夺锦袍,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之诗坛佳话。




白居易出资重新修葺和扩建香山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晚年长住洛阳十八年,慕恋龙门香山寺,拜香山寺和尚如满为师,与如满结“香火社”,与胡杲、卢贞等九人结“九老会”,酬唱往来。公元846年,七十五岁的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寺如满和尚塔旁。




832年,白居易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看到破败的香山寺遂悉数布施于香山寺,用于香山寺的修葺和扩建。白居易在其所作《修香山寺记》中记录了此事。“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可惜,龙门石窟唐代香山寺现在地面建筑荡然无存,仅存地下瓦砾。2016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复香山寺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截至目前,研究人员发现有唐宋时期的建筑基址和道路,两座塔基基址,有地宫、砖铺面、散水、台基等重要遗迹;出土遗物有舍利石函、石造像、大型刻花纹石条、刻经石残块,砖瓦、瓷片、鎏金小铜佛像以及唐宋时期铜钱等。考古人员根据地形、地宫构造、出土砖和石刻,结合文献,确定其年代,判定其中一个塔基可能为地婆诃罗墓塔;另一个塔基可能是如满和尚塔。


深度洛阳游第212篇 唐代香山寺在龙门东山南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