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亚的面具

在我看来,悟空的紧箍和夏亚的面具是同样的东西,都是用来封闭自我,或者说天性,的道具。
原文写得明白,悟空原本就是一只猴子,别管什么仙胎不仙胎,他本身就是猴子一只,然而当得到了权力和利益之后,他的欲望,或者说执着变日益膨胀,因为他要维持这些利益或者说享受,所以要想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长生。当时只是凡间物种的悟空,长生的唯一办法就是修仙。而修仙也不是说你修成就能无拘无束,你得得到保障,也就是被编制承认,要是编制不承认,就算你千年道行,也只是妖,也许未来不知道哪个时候就被无端端恁死,最明显的就是荆棘岭的几个树精,原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千年道行,可无端端就被烧死了。所以想维持利益,最终还是脱离不了体制。
于是,紧箍在客观上是防止悟空乱来,可从悟空的主观上,也许他潜意识里,就有一部分是自愿戴上的。因为紧箍其实是一个标志,它彰显的是被套之人的身份,正如狗狗的项圈,在街上,看到套项圈的狗狗,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是它是有主人的。紧箍也一样,戴上了它,自己就是如来的人,也就是在编制里面。
那为什么悟空三番四次要脱下呢?只是因为皮肉之苦而已。而到最后他还是要脱紧箍,是因为他在取经路上还是妖怪一只,而到了西天,就已经成佛了,得到体制的承认,不再需要一个紧箍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了,就好像狗狗在家里大多数都会脱下颈箍一样。至于取经什么的,也就走走过场而已,不然,到最后阶段也就太儿戏了,千辛万苦完成取经任务,得到的也就只有随便挑的一藏,说好的三藏呢?而且当唐僧回到大唐刚想颂经,马上就被叫停,回西天受职了。这跟前文大段铺垫取经的原因,什么东土多杀戮,唐王游地府等等完全不照应,如果要前后呼应,至少也得写写东土得到经书后变成繁华盛世,安享太平之类,可最后重点却落在师徒几人变成了什么。所以,取经的主旨,撇去什么掠夺土地佛道之争不谈,也谈不上是让大唐昌盛,顶多就是让唐王能睡个好觉,师徒几人重新进入编制而已。
所以,书中的成佛,不是让人放弃欲望,放弃我执,而是告诉你达成欲望的手段,就是进入编制。因为悟空本身就是自由自在的一只猴子,根本没有成佛的诉求,而正因他产生了欲望,他才一步一步走向修仙,然后成佛的道路,而在这个道路上,他自在的天性逐渐被磨平,让他越来越圆滑,把它打磨得越来越符合体制的需求……所以,戴上紧箍那一刻,他再也不是他。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生活中,为了达到我们心目中的目标,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戴上紧箍或者面具,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最终被磨平棱角,变得圆滑,这也许也是书中诉说的一种无奈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