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历史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历史学科教学承担着特殊的育人价值与功能,高中历史学科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大核心素养,这五大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落地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基于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是必修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第一课。
本节内容是世界史部分的开篇,简述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后文讲述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古时期的世界等内容奠定相关史实基础。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总体讲述文明的产生的条件与标志,二是讲述了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等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相比较初中版,新教材略去了法老的统治和亚历山大帝国,补充了人类文明的产生。教材对古代文明叙述的面比较多,但是对于各个文明的具体叙述又比较浅,都是点到为止,而且还有像古代印度文明等比较新且比较难处理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有必要结合课标和学情进行适当取舍。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有一定基础,但是本课教材内容时代遥远,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大,且知识点很多,又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所以本课重点在于要通过对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梳理与分析,概括不同文明的各自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不同时空条件,从而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教学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材料的运用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明多样性,涵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根据课标的这些要求,结合学情和教材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1)知道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各自产生的时间与空间,并能够列举各主要文明发源地的文明成就。
(2)了解早期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感受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的深刻影响。
(3)能够通过不同文明区域的对比分析,了解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能够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4)在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感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创造文明的伟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文明多样性,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伟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各文明古国的不同特点。教材在总体介绍古代文明的产生后,用比较大的篇幅介绍世界著名的文明区域的文明状况,重点强调古代文明的差异性特点,通过对世界各文明状况的了解,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的政治、经济以及环境等因素决定不同的文明特点,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该作为教材重点进行处理。
2.难点:古代文明产生过程中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虽然高一
学生在初中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还处于“知道”概念
层面,还没有对这些素养深入了解,更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这些可信学科素
养,因此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放大:文明初印象
二、显微:文明再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