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和养育方式(Poverty and Parenting)
大约1/5的美国小孩出生于贫困家庭,1/3美国小孩的童年时光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贫穷既可以激励年轻妈妈努力工作给小孩提供更好的生活,相反也能摧毁他们的心理健康。
贫穷能够通过对父母的情绪冲击和抚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伤害。冯妮·麦克洛伊德通过1990-1998年的研究发现,贫穷导致成年人的心理困扰(精神障碍),继而影响了小孩后来的生活,最终造成小孩在情绪、行为和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糟糕的居住环境(或居无定所),失业,三餐不保,生活失控…等落魄情况都会造成年轻父母的焦虑、压抑或冲动暴躁,这样的父母会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对孩子的纪律要求前后矛盾,过于严厉或武断,还可能忽略孩子正确的行为而仅仅关注错误的行为。反过来,孩子倾向于压抑自己,跟小伙伴难以相处,缺乏自信,出现各种行为问题,甚至参加反社会活动。
这种与贫穷的联系,家庭的压力,儿童的社会情绪问题普遍存在于乡村、低收入的白人儿童家庭,同样也出现在内城区的少数族裔家庭。
有经济压力的家庭通常很少监护小孩的活动,包括小孩糟糕的学校表现和社会适应能力(social adjustment)。在一项针对11760名6-17岁儿童的全国普查中(美国,1998年),1/3贫困线以下家庭的小孩学校表现和社会适应力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父亲参与抚养小孩跟他们的赚钱能力有直接关系。当一个父亲觉得自己在养家糊口方面是一个失败者,他的士气低落很可能会延续到他的父亲角色上,并对他与子女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父亲角色特别容易受到职业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影响。
贫穷会削弱父母影响孩子发展能力的信心。缺乏经济资源也会使父母在养育子女方面更难互相支持。一项研究调查了9到12岁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已婚父母,他们的收入在2500美元到57500美元之间。大多数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做很多劳累的工作而收入只能满足最低生活标准,他们比那些中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显得不够积极乐观,意志消沉沮丧。这些低收入家庭的父母之间难以交流合作,经常为如何抚养教育小孩而争吵。父母矛盾对立的养育信息直接导致小孩的行为障碍和学习问题(在父母不一致的教育方式下,小孩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谁对谁错,不知道该听谁的)。
持续的贫困可能特别具有破坏性。一项调查研究在来自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的534名学龄儿童中进行,那些来自持续贫困家庭的孩子的自尊心较低,与同龄人相处不好,而且比那些家庭经历过短暂贫困或没有贫困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然而,这幅凄凉的画面并不是刻骨铭心的。父母如果能向亲属或社区代表寻求情感支持、帮助照顾孩子以及提供育儿信息,通常可以更有效地为孩子提供抚养支持。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贫困家庭)他们中的某些小孩的适应力比其他小孩更强;他们的性格特征使得他们能够成功应付和克服周围困难的环境。
*译文来自原著《发展心理学》, 作者戴安娜·芭芭拉(发展心理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大学教材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