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最重要的三元组——不理解并实践这个辩证法的人没有资格对我进行任...

__________________
❤❤❤
★善于把握三元组
名义-组织-行动 :一个悖谬的三元组
一、悖谬之处
在库恩所说的做题阶段(在做题目时,而不是在科学范式转变时),这个三元组只可居其二,只在巴迪欧意义上的世界-知识阶段,不在真理-事件阶段。真理-事件恰恰是三者合一。
故在世界-知识这个常态状态下会有3个二元组。
1.名义-组织,但是没有行动——突破框架意义上的行动
2.名义-行动,但是没有组织,只有个别的英雄主义,安提戈涅式的
3.组织-行动,但是一定没有恰当的名义,无法被注册在符号系统
在习题阶段,这个三元组只能缺一个。三合一的话,真理-事件就开始了,进入范式转换阶段。
这是三元组的悖论性,it's paradox,看上去自我悖谬 但道理就蕴含在相互的内在冲突当中。
二、做事情,一定要注重名义-组织-行动,一步步来
1、名义
这是第一步(零阶,不叫行动的行动)→个人名义→用这个个人名义把自己组织起来→个人变成一个行动→社群团体便会将其识别为承认为一个特异性的、有目的的、集体化的xx主义者行动→这个行动具备初步诉求的名义→在这个名义下,不仅是把个人组织起来,还能联系众人
①识别出自己的利益诉求,知道自己干嘛
②承认自己合法的行动路径,至少容许自己发声,不会干一件事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反对,大家都有初步认可让你去做。
这个行动才是首要行动,前面说的首要行动只是宣称个人名义
首要行动要钱,要场所,要时间,要人,要合法性,要成立团体(注册公司、公益组织法人)被社群识别。这样哪怕团体只有自己一人,但是有社会性名头。在名义之下合法连接人。
2、组织
3、行动
行动(实践)的确是直接发生在物质世界的对生产关系、社会现实的调整,但是调整要有一个目的,即正天下之名,对于结构性的、制度性的、观念上的、精神上的、文明意义上的名义有所影响。 这个行动又导向名义,是实质的行动,或者是大写意义上的运动,让名义的世界发生深刻变化。让名目和公益、名目和正义合为各式各样的名目,合为各式各样的义,让它的应当的应然的制度性的框架发生变化。澄清天下,不是把屋子打扫干净,而是使天下观念为之一振,使生产生活的运行制度模式得到根本性的调整改善。在新的名义之下,可能用的字还是同样的字,但是它里面的运行模式、组织模式不一样,会生成新的组织,一个全新的肌体。之后又有新的行为。
三、相互渗透
这个三元组要时刻记住,我们的行动被这个三元组涵盖,每个环节都是行动性的,都是有其名义,有其独特的不同的组织模式。
从名义本身,要有专门的舆论家、理论家;
从组织工作本身,要内在地管理人才、事项、物资的调配;
从实践行动本身,也是高度组织的,每个个体的自组织就是从资本主义的泥泞的异化分工暂时脱离出来。
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在另外两个环节上面都有它的影响,都有它的底色。
名义:组织和行动都需要名义,围绕名义发生。
组织:名义和行动也有特有组织和实践的方式。
①名义有独特的组织性,需要有理论活动、批判性活动、专门性分工;
②行动本身也有组织性,不是单为行动而行动,要纯化,要这个肌体更加有机,往方向运行。
行动:行动性也涵盖名义和组织。
①名义不会停留在名义上,比如名义是公司性的或公益的名义,但难道主义理想仅被企业盈利活动或道德互助性的capitalism慈善所涵盖?所以名义会超出名义自身,会不停发展,正其他名义。
②组织也有行动性,不仅有组织度、有序性,还有鲜明立场性,不是斯多亚主义者一天到晚记笔记、列清单的行为。组织是鲜明地把精力、热情、爱欲以及整个内在的欲望的端口的循环都囊括到一个为我们的至高理想努力的体系当中去。我们再也不陷于capitalism的泥潭当中了,并且我们组织内部的原则是伙伴之间相互交流有其方向性,有其鲜明色彩立场。所以组织本身有行动性,有区分性。
所以这三个环节是彼此渗透的
目前是初期阶段,三元组不可偏废,随着时局的改进调整,理论家、领导者有义务和权力,不停去侧重三元组中的一个环节,但只是实践的抓手以这个环节作为显在,作为向社会公众呈现的一面,另外两个维度转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背后规则的制定
“悲观主义、废物、僵死的笨蛋、被我瞧不起、没有资格与我对谈的人陷入三个二元组的悲观论调,他们不相信真理-事件已经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