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圈的三原罪(中)——偏执
事先声明:本文内容可能不太严谨,请见谅;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标题及文中“UT圈”通指国内UT圈。
审核别一句“内容不合适”就搪塞过去。我要看具体的理由。

书接上回。
在经历2019年UT“大地震”之后,UT经历了一个冷淡期。类似于“黑色星期四”股价泡沫破裂之后市场崩盘的场景:老玩家大量退出,先前为了“虚荣”而自称“UT人”的人们也避之不及。流量的迅速散失让UT的市场在一瞬间丧失了几乎一切。创作者们的退出引发作品质量和数量的明显下降致使作品的价格触底,也引发了盈利性创作者们的退出。当时的UT就像是1493年哥伦布回到了西班牙之后的海地一样:哥伦布带回了黄金,还说哪里有无数的黄金,让数以千计的人纷至沓来敛取黄金;然后又给他们失望——怎么可能随处可见黄金呢?于是这帮乌合之众就只能游手好闲,寻衅滋事,但对开垦殖民地毫无兴趣。他们是为黄金,而不是播种和收获而来的!类似地,UT圈在早期就诞生了不少极其优质的同人作品;但之后“流量”吸引了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的人来收割流量,又给他们以失望——不认真创作,凭着低创和低俗娱乐有什么流量呢?于是他们也开始所谓“反抗”——反抗圈子,反抗新人,反抗一切。他们会说是因为那些新人导致圈子“乱”的,但他们看不见自己有什么问题。那时的UT确实乱了,但他们看到“乱”,也只知道“乱”,不思考“为什么乱”,于是就在众人面前摆出一副“忧圈忧民”的样子退圈了,还留下一句颇有杀伤力的“UT圈已经没救了”。还有一类人化身“暴民”,成为所谓的“反抗者”,要“消灭一切云玩家”“消灭一切ky”“消灭一切……”
首先,我想问:当圈子真的乱了的时候,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什么?退圈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有意识,并真心希望它变得更好,你的退圈对圈子而言,没有价值,只有损失:你让关注你的人失去了信心,让你关注的人失去了支持,还让你自己失去了快乐。“退圈”又有何益呢?“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如果说为了UT圈好,我们就应当留下了,去建设,去规范,去创作,去支持,总的说就是去实干;而不是去指责,去归罪,去埋怨,或者一定要让UT的“恶名”遍天下。退圈行为本身,作为一种“无声的抗议”,倒也可以理解;但还颇有作秀意味地留下什么“UT圈已经没救了”就显得矫揉造作、博人同情了。当年我在今日头条就目睹过这样的乱象:一个人说什么UT圈已经没救了,然后是一长串“青春悲伤文学”式的文字,然后ta的朋友跳出来安慰ta,帮ta卖惨拉人;一会儿来的人差不多了,ta又冒出来说不退了,还有一句可耻的“感谢大家的支持”。尽管这属于个例,但也十足地反映了“退圈”潮下的污泥浊水。此时的退圈只是个人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不满,是为了上篇那种“虚荣”的做作。
其次,我要问,当你要消灭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考虑过它的后果吗?这现实吗?会有什么隐患?我必须承认许多人“反对”是本心是好的,他们本来反对云小鬼,反对恶意ky,反对引发“乱圈”的行为。这都不能算是错的。但之后他们变成了反对不了解,反对对UT的提及,反对圈子本身,如同他们和上面三者一样。
这就显得不可理喻。正如曹林在《时评中国》中所说:“网络正义感总会走过了头,总会走火入魔。因为在网络上的某些人作为整体是缺乏判断力的,也缺乏正义思考的能力。正义远不是一腔热情的口号,不是‘初衷为了一个正义的目标’,正义是需要能力的。实施和实现正义,需要理智的人在制度和程序约束下去达至。网络正义总会在汹涌澎湃中淹没理性,在失控的群体戾气和正义火气中将道德变成一把刀。”这就是我所说的“偏执”。他们主观臆断地行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片面地认定他人本来合理的行为,在那里指手画脚。他们还肆意动用不理智的手段,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还有一类“偏执”,是对游戏圈子本身的偏执。UT圈在人数上升之后的混乱让一些人误以为圈子火了就必然乱,并以此推断圈子冷了就会好转,于是开始宣扬“不要让圈子火”“人少了更好”,现在这一论调甚至在一些平台上成为“主流”以至于“共识”。这确乎是众圈子的奇观了:在Minecraft与Undertale的一个共同讨论话题下,我见过一位Minecraft玩家的不解:“哪里有人会说自己圈子乱的?”尽管ta的话显然有些过度乐观,但未尝不是一个折射:火得多的圈子也不至于有人大谈特谈“圈子乱”。更彻底地说,关系应当反过来:如果没有这么些人谈“圈子乱”,UT圈也不至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崩溃吧。再举个例子,我以前在“文明时代2吧”待过一段时间,出于对游戏热情的下滑,大佬退圈不在少数,于是有人表示担忧,并呼吁大佬回归、鼓励新人创作;但在Undertale吧里,一样的言论招致的却是嗤笑与“人来了只会更乱”的反对。
这一类偏执甚至还能继续上升,达到了反对游戏本身的程度。前段时间Steam上有许多中国玩家会打差评,附上“这个差评不是给游戏打的,而是给圈子打的。”我只能说,你打的差评只会影响UT本应更出色的成绩;退一步说,你的差评会引起那些真正引发圈子问题的人所在意吗?不会的。他们就算看到了也不会在意的。更有甚者直接在Steam下评论“建议toby把游戏收回去,关闭讨论平台,省的有那么多小鬼。”对于这种人我无话可说。圈子就算再烂,又和你享受它的艺术价值有什么冲突呢?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等,共同构成个体的“经验”。于是,扎根“经验”的大地,“前见”必然存在。又由于“前见”能帮助人们对新事物做先行的判断和理解,形成所谓的“预见”,所以人们很容易就会沉溺于“前见”的温水而无法自拔。但“前见”很容易变成“偏见”。本质上不可控的“前见”是在一定价值观的影响下潜意识地对事物下定义,使人蜷缩在别里科夫式的套子里,同时还会对正确价值的判断造成滞碍。所以,要想看清尘世,就应与前见保持必要的距离。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事物,不能以2018年的眼光看待2022年的UT圈。我们也应当用两面对待一切,辩证思考,清晰地认识我们在做什么,在朝着哪个方向前进,细思这么做会引起什么后果,有无更好的解决方式;而不是一昧的朝着有偏移的、错误的方向走,这样只会南辕北辙。只有辩证发展的思考模式,才是消除“偏执”的关键。

这篇文章的一些相关内容,其实已经被一些大佬察觉,并且他们也给出了警告;但这些思想并没有引起哪怕一点初具规模的震动。不仅如此,对同人文圈的争执、对二设使用的限制、对新的思想和理论的接收……有多少人在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所说的一切不过是仅几十几百个人看到的,何况他们中的不少也并不在乎。我们的观点,只不过是我们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而已。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啊!即使有的人竭尽心力以呼告,为什么还是难以掀起一点涟漪?
于是,我们难以避免一个话题:UT圈的原罪之三,是“冷漠”。
下篇《UT圈的三原罪(下)——冷漠》即将出炉,敬请期待。
作者:C6H6ara
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