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晌江湖 11:颗粒神板,以及神化的Vis
这江湖,到底是人的江湖,还是乒器的江湖? — 写给青春,以及未来的哲思。

01
十来年前,那些国手级别的颗粒选手大都还是斯帝卡CL的拥趸,比如唐鹏、木子、曹臻。如果不是在用CL系列,就是用相近的结构:孙晋的蝴蝶陈静、柳智慧的TSP Albored。凤毛麟角的是李佳薇用起两层T5000碳素的蝴蝶Sardius,后期继续沿用3+2结构:TSP Hino-carbon Power。
在以前,CL是神板,尤其对于业余的颗粒球友而言,无论正胶生胶还是长胶。大部分高于6.5mm的厚度支撑,手感线性、忠实。而40大球时代,于颗粒而言,CL的正手还算霸道,反手虽然不够灵动,略显敦实,但也总能打出速度。不过随着芳碳的盛行,亦有更多球友投身其中。蝴蝶王泰克西姆成了很多直板颗粒选手的选择。芳碳板特有的咬球瞬间的停顿感,配合柔和吃球的阿尤斯面材,在控制力上可谓如虎添翼。高达7mm左右的板身,又确实厚实、扎实。再加上泰克西姆本身的高反弹力,进一步成就了蝴蝶王的神板美名。单面拉攻的佳选,对于颗粒选手来说更是如此。
最近几年,又有很多直板颗粒球友用超级张继科来代替泰克西姆,分明应证了笔者当年所说的超张可以作为蝴蝶王的升级版(从直板而言)。虽然泰克西姆厚达7mm,超张不过5.6mm左右,不过密集而高反弹力的超级ZLC纤维足以提供充足的支撑。推挡、弹击和攻杀看似单薄,实则有力。而大甜区的存在对于防御也是友好。何况,发展到今时今日,单面颗粒选手,即便业余球友,都少之又少。大多加了另一面不同性质的颗粒(比如一面长胶,一面正胶),或者反胶。薄板身实际上并不显得单薄。
不过自张本智和Innerforce Super ZLC出来之后,直板颗粒球友有了更好的选择。充足的6.2mm板身和纤维支撑力,吃球感和速度值的兼容,球质的压迫感显得比超张更强。昨夜与一位一面反胶一面长胶的球友过招五局,更是有这样的强烈感受。他原来用超张,现在用超本。超本的防御自动挡对比大甜区的超张不落下风。深埋的纤维反而在吃球和控制力上更显稳定,可谓刚柔并济。

02
早些年,我曾经想过一个幼稚的问题:有没有相克的底板?当时耍着Inn ALC的笔者,时常在对阵一位Inn ZLC的球友显得苦恼,打不穿又被抓住弱点,防不住。便觉在好几个方面Inn ALC都不如Inn ZLC:反手弹击没那么刚猛,防守又那么稳定。当然,后续的比赛笔者是赢了。当你的球技提升之后,就会发现原来的想法是个笑话。
不过作为器宗,自然不能免俗。当Vis的陈梦战胜了碳素45的孙颖莎,而且4:0的干脆利落。器宗们便越发觉得这Vis倒是比碳素45犀利好多啊,分明忘记了之前王曼昱也用过同样的P码Vis,然后也被碳素45的陈梦切了。在真正的实力对比(外加一点个人状态和场外因素)之下,固然球板本身有是否适应了时代发展之说(比如说,现在打W968肯定比狂飚王容易获利,这不用质疑吧),但球板好歹是身外之器。
不过嘛,江湖总需要神兵利器,商家需要,信徒们也需要。何况我们打小就浸淫在武侠世界里啊,对倚天剑屠龙刀的渴望不在话下。再者,选手们也需要尽可能心无旁骛地练功。最好不要浪费功夫在纠结乒器上面了。所以在张继科有所成就之前,未见得几个国手使用Vis,而后,一片茂盛。这好歹是冠军之法宝,这便是Vis神化的最大理由了。
神化到什么程度呢?好多球友告诉我,林高远用的其实是换了林高远手柄的Vis。逻辑上,张继科都可以继续用Vis,难道林高远一定得用林A?周启豪就更不用说了。林高远ALC也确实有不同于Vis的优点。何况换柄这个想法简直,是没打过特注的球友才有的。特注Vis和市场版Vis原本就是两种不同风格,选手注Vis更有大芯加硬的先例。林高远用的选手特制林A自然有其独特制法,争辩他用的其实是Vis,这是入了Vis教的走火入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