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10讲:引导共创KR七步法

2022-09-22 10:43 作者:共创式OKR  | 我要投稿


有了上一讲的基础,本讲呢,我们的方法,掌握起来就相对容易,但是其中有一个环节的操作还是稍显有些挑战。

所以说,本讲会分为这样三个部分:

第一,KR共创七步法

第二,ME-WE-ALL特殊环节说明

第三,KR对O的反向闭环


1、首先我们分享七步法

Ø 1 明确整体

Ø 2 各自思考

Ø 3 轮流分享

Ø 4 整合提炼

Ø 5 优先排序

Ø 6 选择决定

Ø 7 定义KR

第一部分我们首先来分享七步法,请各位仔细听啊,这七步法第一步明确整体,第二步各自思考,第三步轮流分享,第四步整合提炼,2、3、4是一组,然后第五步优先排序,第六步选择决定,第五步和第六步是一组。

最后一组定义KR的七步法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当然熟悉了,因为我们在前一讲,也就是第九讲,刚刚分享过定义O的七步法,这二者基本上就是一致的,只不过是我们将讨论和操作的内容由O换成了KR,前边我们是从多个O最后确定了3-5个,这里是从KR确定了3-5个KR,我们来延展一下思维,如果你的团队遇到一个问题要解决,想想看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七步法?

第一步:你跟大家说一下基本情况,关键点;

第二步,请每个人想3个主意;

第三步,分组讨论小组产生了3个主意;

第四步,将各组的主意进行整合提炼;

第五部,我们定个筛选标准;

第六步,然后决定我们到底用哪1个主意,还是哪2-3个主意,

第七步,怎么办,把它定义一下,变成行动计划。

所以,只要产出是一个这样的研讨,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用六步法; 而产出如果是多个的话,我们就可以用七步法; 那么这两个方法不但可以用来定义O、定义KR,也可以用来解决其它的问题。这是一个通用的研讨流程,听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赚到了?

2、Me-We-All的特殊说明

在进行KR的操作时特殊说明,我们进行KR的操作时,弄不好主持人就可能会面临一个混乱的局面,效率低下,严重一点儿呢,会挫败团队的参与热情。

这个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Me-We的环节之后,我们设想一下,我们设想一个稍复杂的场景,如果你的团队有15个人。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3个人,当独立思考的时候,针对一个O,每个人就要写出至少3个KR,然后小组内部呢,有3个人,小组里边就会出现9个KR,9个KR,经过他们这样一个分享和提炼,最终每个小组拿出了3个,现在听下来,前面这两个小步骤,从个人思考到小组提炼还算是正常,但是挑战马上就会出现。

接下来是这样,我们15个人坐在那儿,每个小组有3个KR,五个小组就一共15个KR,也就是说如果这时候每个小组把自己所有的KR。拿出来贴到白板上,我们15个人看着15个KR一起讨论、整合提炼,这个效率马上就会低下来。那么如何能够避免15个人面对15个KR,然后进行讨论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的嵌入式的操作流程,放在这个Me-We后边儿,这个环节如何带领15个人,就很多很多的小点。

先提2个要求:

Ø 第一点,在小组产出时,我们会要求小组里边一个KR填写一张报事贴,而且上面的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字要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我们所有人坐在那里,不用走近就能够轻松辨识,这点非常重要。前面已经说过。

Ø 第二点,不要要求小组把卡片全部都贴上来,拿在小组长的手里就可以,接下来要求大家按指令逐步来分享,并把他们贴上。好,在这两个要求满足以后,我们就可以接下来进行后边儿的操作了。

接下来的操作如下:

Ø S1轮流出牌:我们先请第一组贴上,然后请他们解释说明,为什么是这张,这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是个KR?

Ø S2解释说明:主持人邀请其他的小组进行提问,关于刚才的分享,理解不理解,有什么问题我们进行解释,澄清当没有问题后进行。

Ø S3寻找类似:接下来是什么呢?寻找类似。也就是说,前面小组介绍完了,大家也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的询问是说KR,你们其他几个小组,哪个小组手上有与这个KR类似的卡片、类似的内容,我们假定第二组和第四组有。

Ø S4归类整理:那么这个寻找完毕以后呢,就会请他们把他们的卡片。拿上来进行归类整理,这个步骤我们也要一点一点来做。

首先,我们请第二组,把卡片怎么样贴在第一组的后边,然后问他,你的卡片跟前面那个第一组的是完全相同吗?他说是的,完全相同。那好,下去吧,不用解释了,稍有不同吗?他说有,那怎么样解释一下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他解释完我们还要问其他小组。就刚才他所说的不同,你们理解吗?也允许提问,允许澄清,如果理解了没有问题。

请第二组下去,接下来请第四个小组上来去做同样的步骤。这样子经过4个小步骤,我们就能够以第一小组的第一个KR为核心,将其他的类似KR进行了归类和整理。

那么接下来怎么做?然后呢?接下来我们要请第二小组顺序出牌了,我们要给第二次小组机会,你们可以先出牌。他们拿出一张KR来贴在白板上解释说明,然后主持询问其他小组理解吗?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理解澄清,这是第二步。

接下来第三步,同样问其他小组,你们与第二小组这个KR有没有类似的内容啊?得到确认,这是第三步,第四步。请将相同的小组有类似的小组,上来去把KR贴上,然后表达不同,然后做到大家理解,完成归类和整理,那么接下来就是请第三小组也出一张,我们就采取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带领的团队,在每一时刻,我们15个人就聚焦在一张卡片上。

3、KR对O反向闭环

通过前面的方式,团队可以得出针对O的3-5个KR,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以验证KR是否是合适的,O是否恰当的,我们把这个步骤叫做反向闭环。

操作方式是这样的

Ø 提问:当K2完成以后呢,主持人把KR和O放到一起,面对所有人问大家。现在看着这些KR,你们认为这些KR如果达成了,是否意味着我们的O就一定能够实现呢?我们把这一步叫做提问。

Ø 表达:接下来第二个步骤叫做表达,我们邀请团队成员进行短暂的思考,先不要说话,短暂的思考,然后轮流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Ø 补充KR:有人说是的,有人说不是,我认为还有问题,怎么样我们都要请大家开放的进行自我表达,如果说明的很好,说明KR与O之间能够形成完美的闭环,没有问题了。

如果不是,接下来我们需要干嘛呢?我们就会邀请团队成员着重就不能够满足的方面进行说明,共同探讨。有时候探讨完发现KR,刚刚的这个担心呢,是没有必要的,或者是认知上的错误,这时候呢,我们就不需要更改KR。

Ø 修改KR:但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KR对于O来讲不够充分,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请他给出合适的建议,或者是我们大家一起重新来一轮Me-We-All,已找到关键的KR作为补充。

Ø 修改O:第四步是修改O,这里想要表达的是说呢,当KR完善过以后,也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团队对KR是满意的,但是发现O写的不够理想,不能够有效地引领KR,要么挑战性不够,要么高度不够,要么概括性不够,那这时候我们就会请大家建议,我们如何修改O呢?我们来去做尝试。或者补充一轮Me-We-All,对O进行一次修订就可以了。

Ø 总之,我们最终得到的OKR应该是团队当下最满意的结果,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后续去制定行动计划,进行挑战分析等等,就不太能够充分的调动大家的情绪和动力。

------------------------------------------------------------------------

第九讲和第十讲,我们了解了如何进行O和KR的共创,其中有O的六步法,O的七步法以及KR的七步法。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KR,要对O进行反向闭环。这里我要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设定OKR的时候,我们运营的方式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呢?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答案。那么OKR的设定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是自上而下好还是自下而上更好呢?哪种更有高度?哪种更能够激发积极性?欢迎收听第十一讲OKR的两种产生方式。



第10讲:引导共创KR七步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