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人心里,端午节永远是中国节日
同学们 大家好,在下邦德老师
首先 祝 同学们 端午节快乐
这个 祝福语 我 前几年 查过
应该 不存在 必须说 “端午节安康”
有同学 在 微信后台 问我:
老师,美国人 过 端午节么?
国内 对于 “过洋节” 一直 有争议
但是 美国 没有 这种 顾虑

很多 其他族裔的节日 在美国 还 挺流行的
中国传统节日 不仅仅是 华裔群体的 自娱自乐
说白了,就是 “出圈”了
有同学 给我发 韩国 端午申遗的 文章
我看了:这不是 扯么~
端午节 在美国 被 翻译成 Dragon Boat Festival
直译 就是 龙舟节
在美国文化中,龙 这个图腾 和 中国捆绑的 太深了
这就是 所谓的 “刻板印象”

一说到 龙,就 想到 中国
一说到 熊猫,就 想到 中国

一说到 功夫,就 想到 中国
所以 韩国 申 多少个 “端午祭” 都 没啥用~
而 粽子的 英文 就是 Zongzi
我 一会儿 就要出门 去 中国城 买粽子
哈哈,粽子 是 真的 好吃
虽然 学习过,但是 可惜 我们家 实在 不会包
超市 虽然 有 那种 冷冻的粽子
但是 我们 一致认为 手工包的 才最好吃
所以 必须要去 “中国城” 附近的 街道、超市 逛街
很多 华人家庭,或者 来美国 帮忙 照顾孩子的 老人家

会在 这个节日 展现 他们的 传统手艺
而且 好吃不贵~
比如 这个招牌 就很 诱人:一个粽子 含 两个枣!
说句题外话:甜咸之争 十分 有趣~
人类历史上 很多事情 又 何尝不是 甜咸之争呢?

除了 吃粽子,美国人 对 端午节的 理解 就是 划龙舟了
这个 龙舟节 可不是 白叫的
美国人 对于 中国传统节日 都是 抓最明显的 特点
比如 元宵节 就叫做 :the Lantern Day 灯笼节
端午节的 起源 关于 屈原 或者 伍子胥 实在是 太复杂了
划龙舟 就非常 刺激, 醒目 又 好记
于是 端午节 就成了 龙舟节

龙舟赛 一直是 美国流行的 文化体育活动
美国 还有 专门的 龙舟协会 和 龙舟联赛
美国 一共有 8大 龙舟赛事
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纽约、丹佛 都 定期 举办
这其中 以 旧金山的 龙舟赛事 最为出名

每年 都吸引了 大量观众 去现场 过节
今年 因为 疫情,所有人 都不能 去 现场观看了
不过 各大电视台 还是 有转播 直播的
全美 一共有 注册 超过 2500 多名 桨手!
而且 这几年 这个运动 在 美国 越来越受 欢迎
因为 美国人 爱运动,又喜欢 团队竞争
这么多人 一起 参与 划桨,想想 就 很刺激

这些人 可不是 “叶公好龙”
他们 定期训练 还要 自掏腰包 维持 俱乐部的 运营
有的团队 还 雇中国教练 来教 他们 如何 保持 一致 和 打鼓

虽然说 很多 俱乐部 有了 赞助商的 支持
但 大多数 还是 靠 这些 桨手“用爱发电”

一帮人 有男有女,真的是 好不热闹
赢了 欢欣鼓舞 ,输了 垂头丧气
结束了 还不忘 每人 带点 粽子回家
这个 端午节 就算 过得 圆满了~
有同学 问 :美国 拿什么叶子 包粽子?
这个 不用担心,美国 芦苇 还是 挺多的
实在 没有时间 去中国城 买粽子的 上班族
也可以 找个 中国快餐店 点上 一个 过过节

我个人认为:
同学们 要有 文化自信
很多同学 担心 中华文化 被 美国文化影响
其实 中华文化 也在 潜移默化的 影响美国
过节 这个事情,一定 是 双向的
与其 担心 年轻人 过 圣诞节
不如 让美国 年轻人 爱上 龙舟节
有同学 可能会 问:
为什么 要 文化输出呢?
自己过自己的 不好么?
这是 一个 策略性的 问题:
打的一拳开 免得百拳来
消极防守 是 防不住的
而且 主动 输出
也就 不用 再担心 被别国 申遗了
当然 文化输出 也有个 不好的 特点:
一个节日 如果想 传播出去
必须要 商业化、国际化
但 过分的 商业化、国际化
反而 会 失去 这个节日的 传统意义
这也是个 不得不 面对的 问题
比如 :
国内的圣诞节 已经 和 西方传统 相差 很大了
圣诞精神 本来是 平安 和 家庭陪伴
但是 国内的圣诞节 反而是 年轻人 逛街约会了
可 如果没有 这些商家的 推广
国内 已经有 春节,中秋节了
又何必 再过 一个 圣诞节呢?
所以说 圣诞节的 推广 得 感谢 商业化
龙舟节(端午节)也一样
美国人 又不知道 屈原 是谁
如果 不是 刺激好看的 龙舟比赛
美国人 怎么会 赶时髦 吃粽子呢?
如何 能让 传统 和 商业 合理的 结合
需要 社会文化 和 商业合作 ,有效的 设计
不多说了,准备 出门 买粽子
祝 同学们 端午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