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绪论2

2023-03-04 11:37 作者:小之想去大阪吃章鱼烧  | 我要投稿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宋代〕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不同于传统文人,多兴感慨,他要自己去改变,带着友人,扭转不公的现象。


朱陈多讲论学术,陈亮一生潦倒,小辛弃疾三岁,于52岁中进士,死。


使其得周宣王、漢光武,其功業奚止是哉!——康熙(叹稼轩不得志)


稼軒一心恢復中原,但畢竟埋骨江南,壯志難酬、用捨由人、(无奈)讒毀不休、功業難成,這平生之波濤抑憤、深情幽志,全寫入詞中,一代英雄遂成千古詞宗。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唐代·杜甫《空囊》(大部分文人的生活都很贫困潦倒,清贫啊)


辛弃疾词包罗万象,题材广阔,又有文学底蕴,在深沉的历史感与现实感的词中,不乏幽默感。


詞中用典多,詞中用語,兼用古、俗,親切、質樸、嘲諷、悲慨,亦不乏清麗嫵媚之小品,駢散頓挫,鮮活生動,用口语。符合音乐性。


徧問客,必使摘其疵,遜謝不可。(很可爱)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苏辛并称起源:

范开《稼轩词·序》:「世言稼軒居士辛公之詞似東坡。」······「公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果何意於歌詞哉?直陶寫之具耳。故其詞之為體,如張樂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又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不可觀。無他,意不在於作詞,而其氣之所充,蓄之所發,詞自不能不爾也。(意愤迸发)其間固有清而麗、婉而嫵媚,此又坡公之所無,而公詞之所獨也。」


所有的批判都是一家之言,有主观性。


李後主、蘇東坡、辛稼軒三人扩大了词的题材。

使得原本用来歌唱儿女之情的歌词,变成了可以言志抒情,叙说盛衰兴亡、人世沧桑的手段。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习惯即风格。


评语能点出特质,但也只是一家之言,学会辨析取舍。


劉克莊《辛稼軒集序》:「大聲鏜鎝,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有才情思力。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 「後人以粗豪學稼軒,非徒無其才,並無其情。稼軒固是才大,然情至處,後人萬不能及。」


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


「世以蘇辛並稱,蘇之自在處,辛而能到﹔辛之當行處,蘇不能到。」(钗黛之争一样hhh)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無稼軒才力、無稼軒胸襟,又不處稼軒境地,欲於粗莽中見沉鬱,其可得乎?」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此词“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反映了古人对此词的推崇。

王国维说: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稼軒詞,粗粗莽莽,桀傲雄奇,出坡老之上。」

真率

「稼軒求勝於東坡,豪壯或過之,而遜其清超,遜其忠厚。」

「稼軒詞,精者直似一座鐵甕城,堅而銳,銳而厚,縱饒千軍萬馬,亦衝突不入。板橋等輩,一擊瓦解矣。」(结构非常好)


绪论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